加入书架

设置背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知青纷纷把家还

作品:《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一起品小说 请记住www.17pxs.com 手机版访问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

    (我真是眼瞎了,八十五,打成了四十五。)

    79年元旦,刚刚下过一场大雪的四九城迎来了一群衣衫单薄的年轻人。

    列车即将抵达站台,知青们被首都的严寒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一月份的西纳穿着一件长衫就能出门,常年生活在西纳的他们,平时根本就准备过冬衣。

    出发前,农场的知青东拼西凑给他们准备了一身冬衣,但是他们都低估了四九城冬天的威力,他们身上穿着的衣物和周围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车厢内的一个中年男子临近下车前,注意到这群特殊的年轻人,他原以为这群年轻人下车前会套上大衣,可是事实却和他预想的不一样。

    火车马上就要靠站了,这群年轻人压根就没有加衣服的打算。

    “小兄弟,你们穿这身衣服出门可不行,会生病的!”

    丁惠明紧了紧身上的秋衣,拍着胸口道:“谢谢大哥的提醒,外面的天虽然冷,但是我们的胸腔却是满怀热血,只要热血还在,我们就不冷!”

    话音刚落,丁惠明身边的知青们紧攥着拳头,心里的热火仿佛被点燃了,整齐划一的喊道。

    “对!我们不冷!”

    “我们不冷!”

    三十个人同时出声,闹得动静可不小。

    刹那间,原本热闹的车厢为之一静,乘客们纷纷转头看向这群知青。

    这群年轻人,不论男女全都是皮肤黝黑,一看就是经常露天干活晒得,他们身上的衣服都很破旧,有些人身上穿着明显尺寸不合的外衣。

    但是他们身上的气质明显不像是地道的农民。

    如此多的特征聚集到一起,车厢内的大多数乘客都猜出了这群人的身份。

    知青!

    那些对实事比较关注的人,再看到这群人的人数之后,隐约明白了他们来四九城是干嘛的。

    前段时间,云省知青大卧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连开往安南边境的均列都不得不中断。

    (正是因为这件事,上面才会那么快的被惊动,毕竟那时候的安南可不安分,再过不久,自卫战就要开打了。)

    他们应该就是云省的知青请愿团,这次是来四九城反映情况的。

    再过二十多天,春节就要到了,车厢内就有从各地回家过节的知青,他们也是知青,对于知青这个身份天然具有认同感。

    西纳事件闹得那么大,他们早有耳闻,现在看到这群身材消瘦的‘同行’,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

    其中一个平头男性知青,主动从包袱里拿出一件棉衣塞到了丁惠明的手上。

    “同志,你们是云省来的请愿团吧,你们辛苦了,这件衣服你们拿着,我知道一件衣服不够你们三十个人分,但是千万别拒绝,这是我唯一能够为你们做的。”

    丁惠明摸着厚重的棉衣,鼻头一酸,他强忍着泪水,开口道。

    “谢谢!谢谢你!”

    平头知青笑着摆了摆手:“不用,不用,天下知青是一家,这点事情不算什么。”

    因为平头知青的暖心举动,丁惠明接下来陆陆续续收到了许多热心人的资助,等到火车停稳了之后,他们的手上竟然多出了十四件棉衣。

    男儿有泪不轻弹,丁惠明在处境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哭过,但是现在却哭了,哭的像一个孩子,就像传染病一样,丁惠明哭了,很快请愿团的知青们都跟着哭了起来。

    过了一会,丁惠明伸手抹了一把泪,铿锵有力的说道。

    “同志们,这里一共有十四件棉衣,咱们这帮大老爷们冻一冻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些衣服先紧着女同志穿,剩下的四件,留给衣服穿得最薄的!”

    “我这样分配,大家有没有意见?”

    “没有!”

    男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没有,女生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有!我们有意见!”

    人群中走出一名扎着麻花辫的女性,目光灼灼的盯着丁惠明。

    “你这样分配不公平,主席曾经说过,女人能了,那么他们肯定不能大肆开设茶摊。

    四九城,某部。

    杨崇喜再一次的向上级提交了放开‘个体户’的建议,去年他在知青工作大会上的建议,最终并没有被采纳。

    不过,他的冒险也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起码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与思考,最近这段时间,有不少人私底下找到他,和他探讨这个问题。

    发往各地知青办的指导文件中,大碗茶模式就是由杨崇喜主动建议的,在建言的同时,他也把李杰的名字给报了上去。

    杨崇喜一直都没有忘记这件事,现在的风气越来越开放,之前的那些顾虑,现在都不是顾虑了,是时候给那个小子正名了。

    就这样,‘韩春明’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在高层的视线之内。

    去年年底的会议上,高层已经达成了共识,未来的工作重心肯定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坚定不移的实行改革开放。

    但是,现在的干部队伍中,老龄化的现象非常严重,亟需补充新鲜血液。

    一个在两年前就能看出症结所在,而且还能提出解决办法的年轻人,值得他们去关注。

    或许,他会在未来大放异彩,或许,也有可能泯然众人。

    不论怎样,‘韩春明’这个名字总归是在某些人的心里留下了印象。

    半个月后,杨崇喜提交上去的报告得到了回复,经过研究决定,他的建议被部分采纳了。

    鉴于目前严峻的就业环境,可以有限度的开放‘个体经济’,必须严格把控审核,行业也仅限于修车、裁缝、黑白铁加工等服务业和手工业。

    (黑白铁是民间小作坊对加工普通铁块和镀锌铁板东西的叫法。)

    虽然口子放开的非常小,但是杨崇喜对这个结果已经非常满意了。

    万事开头难,有一便有二,这个口子肯定会越来越大的,迟早有一天,个体户的限制会被放开的。

    杨崇喜开心之余,也不忘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李杰,在他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他就一个电话打到了杨建华的学校,吩咐儿子去把这个喜讯告诉李杰。

    第二天,李杰便从杨建华的口中得知了这一消息,他知道这件事也是非常的开心。

    既然政策开始慢慢放开了,他筹备许久的海博翻译社也可以正是走向舞台了,不过,李杰没有立马行动。

    毕竟现在文件还没下来呢,再怎么说,也得等上个把月的时间,等到第一家个体户出现了之后,再去办也不迟。

    ——————

    ps:不好分段,就两章合一章发了

    [一起品小说 请记住www.17pxs.com 手机版访问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