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我要揍你

作品:《直播之荒野大冒险

    海底三十米,一场激烈的厮杀正在进行。

    毕方抓住岩壁,稳住身形,两道身影已经几乎消失在他的感知范围内了,即便偶尔出现,也只是一闪而过。

    古希腊年代,伤害海豚会被判处死刑。

    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历史上从来都不乏类似海豚救人的故事。

    曼迪就是亲身经历者之一,在三年之前,他曾和众多好友在澳小利亚东海岸冲浪,在第二波大浪即将袭来之际,一条虎鲨隐藏其中。

    那是大洋中最凶猛的鲨鱼之一,是鲨鱼家族中仅次于食人鲨的凶猛残忍的食肉动物,是目前所知的在其所在科属中体型最大的成员。

    体长最大能够达到近八米!

    八米,几乎是一辆小型厢式卡车的长度。

    它们捕杀各种海洋鱼类、哺乳类、海鸟,海龟甚至人,被喻为“海中老虎”。

    它们凶猛贪食,长着铲子一样的宽吻和一嘴牛排刀似的牙齿。

    由于身上有着像老虎一样的花纹,所以有了tiger shark的名字。

    曼迪遇到肯定没有八米,但也绝对超过了五米,比正常的小汽车都长得多。

    当时虎鲨的花纹与反射阳光的波浪纹混杂在一起,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它朝着曼迪急速冲来,很快进入到攻击范围。

    毕方很想知道当时的曼迪在想什么,或许是腿软到要从冲浪板上跌落。

    双方距离不到两米,曼迪的手指划过波浪,在阳光的折射下,就像是摸到了鲨鱼的皮肤。

    他低头向下看,就像是望着玻璃展柜里的鲨鱼标本, 很快, 他也将成为标本中的一员。

    就在此时, 一条海豚跳了出来,从侧面撞开了虎鲨, 将其驱离。

    那一刻, 曼迪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与动物最强烈的关联感,以至于铭记到三年后的今天,依旧乐此不疲的和众人说起这个故事。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牛港鲹与海豚的对战在毕方心中早有定数。

    海豚必定会赢。

    仅从数据上比较,牛港鲹就远不是对手。

    牛港鲹的时速可以达到六十公里,可海豚可以达到更加恐怖的七十公里,接近二十米每秒,极限更是能达到八十公里,二十二米每秒,快到牛港鲹根本摸不到它的影子。

    事实上,曾经有科学家们认为,根据海豚的自身特点及形体,它的游速怎么也不能超过20千米/小时。

    如果海豚的游速超过了它的肌肉所能承受的限度,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

    一是海豚的肌肉具有超自然的高效率,比一般哺乳动物强6倍。

    二是它采用某种奇特的方法减少阻力。

    这种假说,是1936年央国的一位水生动物研究专家詹·格雷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被称为“格雷怪论”。

    海豚的肌肉并没有特殊的构造,这一点很快就被证实,当然也就不具备超自然的高效率。

    因此按照现有推测,那必然是第二种原因导致海豚的高速游动。

    是形体吗?有人猜测。

    并非如此。

    科学家做出一个海豚的模型,从体型到体表都与真海豚别无二致, 在模型上还安上了与海豚尾鳍所产生的推力相同的推进器。

    实验的结果让人大失所望,它与海豚的速度比起来要慢得多。

    后经众多物理生物学家进一步研究才发现,海豚的皮肤分上下两层,上层也就是外层,弹性很强;下层也就是内层,也有很好的弹性。

    上层皮肤在受到水的压力时,会根据水压的程度而变得凹凸不平。

    当海豚进入高速运行时,身体振动所引起的紊流就会在皮肤的凹凸变化中得到调整,这样就能大大减少阻力。

    极其神奇。

    除此之外,海豚看似可爱,却牢牢占据在海洋食物链的最英语,并让它听懂和理解人类的语言。

    海豚虽然没有声带,但是它们可以利用头顶的气孔来发声。

    海豚peter展现了惊人的学习能力,不到两周,它就学会了说“one、tork,work”,意思是叫它学习时,它真的能听懂,并且回答“play,play,play”,告诉玛格丽特它不想学习,它想玩耍。

    甚至当peter想吃鱼时,它会对着玛格丽特说“fish in bucket”,意思是它想吃桶里的鱼。

    但是,随着实验的进行,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peter越来越不愿意学习,只想和玛格丽特亲近,它每天用各种方式来吸引玛格丽特的注意。

    当玛格丽特因为去上厕所而离开它时,peter会变得烦躁不安。

    当玛格丽特跟别人通电话时,peter会对着电话大喊大叫。

    显然,它是吃醋了。

    peter已经爱上了玛格丽特,这让研究团队认为实验正在向他们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于是实验被终止了,他们把peter和玛格丽特强行分开,玛格丽特虽然不愿意离开peter,但她对此也无能为力。

    当peter发现玛格丽特再也不出现的时候,开始变得异常愤怒,它不停地在水池里游来游去,不断喊着玛格丽特的名字,不吃也不喝。

    几个星期后的某一天,peter潜在水池底下,拒绝到水面上来呼吸,它把自己憋死了。

    海豚的呼吸方式是和其他动物完全不同的,人类是绝对不可能通过憋气自杀的,因为在窒息昏迷后,身体本能会放开呼吸。

    但海豚的呼吸需要大脑而不是植物神经控制,因此每呼吸一口气都需要主动地去操纵肌肉。

    这是过去的科学观点,人们以此来解释海豚憋气自杀的原因,并广为流传。

    但理查德告诉毕方,这是不准确的。

    有人曾用复杂完整的麻醉实验证明,海豚的呼吸既可以是“自动”的,也可以是主动控制的。

    它们可以通过闭合自己的气孔,来达到窒息自杀的目的。

    所以一切都证明了。

    这只海豚殉情了。

    自杀是什么?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代科学如此法克,可依旧不完全理解人类为何会自杀,人类自杀的危险因素仍然没有确定。

    丑国精神病学协会将自杀行为列为“需进一步考虑的障碍”。

    甚至构成人类自杀的决定因素也存在争议——这既是生物学和心理学的问题,也是哲学和语义学的问题。

    更有人指出,即使是在人类中,青春期前的儿童,或有发育障碍的儿童中,也很少有自杀的行为。

    人类的孩童都无法理解自杀的概念,最聪明的非人类动物智力水平也不可能超过人类青少年,期望它们能理解自己的死亡,并拥有执行自杀行为的能力,似乎就更不可能了。

    在毕方看来,所谓自杀,要求行为者必须有自我意识,理解死亡的真正含义,并有能力执行一系列明知会导致自己死亡的行为。

    一切都证明了,海豚具有极高的自我意识。

    这次实验因为涉及伦理道德问题,资料和档案在当时被封存了起来,一直没有对外公开。

    直到2014年,这次实验终于被解密。

    毕方缓缓吐出一个气泡,他看着身边的海豚,缓缓握拳,全身的肌肉都被调动起来。

    他狠狠一拳击打在海豚的脑袋上。

    你帮助了我,但是很抱歉,我要伤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