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濮阳律

作品:《大明小书生

    第二百九十九章濮阳律

    无论是刑部还是锦衣卫,归根究底都是为皇帝办事的,可这两个部门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同时都掌管着刑事案件,刑部能审的案子,锦衣卫这里也能审,锦衣卫能审的案子,刑部却未必能审。

    这就要从朱元璋建立锦衣卫的初衷说起了,可谁知道他当初建立锦衣卫的初衷是什么,总归现在的锦衣卫是分走了刑部一大部分的权力,留下给刑部尚书的那点儿权力是不足够让他抗衡锦衣卫的。

    所以,当李牧来到刑部的时候,刑部尚书濮阳律是亲自带人来衙门口相迎的。

    从二人的品级上来说,濮阳律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客气,可他这个人是最清楚李牧的手段的,要不是因为之前的事情,濮阳律也不会这么轻松的就被皇帝擢升到这个地位上,李牧一对他算是有知遇之恩,二来刑部现在确实是屈居于锦衣卫之下,这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问题,至少从破案率和破案速度上来看,刑部是远远不如锦衣卫的。

    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要站稳。

    濮阳律现在就属于这么一个状态。

    濮阳律,年四十六岁,濮阳人,其父亲之前乃是大理寺的官员,平生最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大明律,故而给濮阳律起了这么一个古怪却又十分有寓意的名字,之后濮阳律科考入仕,进入刑部,一步步爬到了现在的这个位置。

    锦衣卫有朝中许多官员的资料,区区濮阳律自然也是有的,李牧在来之前就已经将濮阳律的个人信息背的滚瓜烂熟了,毕竟之前也没有什么接触,还是有必要事先了解一下的。

    “早上好啊,濮大人。”李牧微笑拱手打着招呼。

    濮阳律瞧了他身上的飞鱼服,灿灿一笑道:“李大人好,大人可真是勤勉,这么早就开始办公了。”

    李牧笑道:“濮大人,前些时候是不是有从蜀地传来一份秋决文书?”

    濮阳律怔了怔道:“确实来了一份秋决文书,就在四日前,难道说这秋决之人,李大人认识?”

    李牧摆手道:“不认识,濮大人最好还是不要追问的好,我实在不便说。”

    濮阳律恍然大悟,谄媚笑道:“了解,了解,李大人请入正厅就坐,本官这就让人将那秋决文书取来。”

    李牧道“还有证物、案件始末,总之所有有关于这件案子的所有文书,我全部都要看。”

    诚然,李牧也想和这位濮阳律搞好关系,都是做刑狱之事,多一个朋友自然多一条去路,更何况这位朋友还是刑部尚书,只是这位刑部尚书实非一般的人物,他从不会去特意的讨好人,可和其他任何人却总是和和睦睦的。

    要不是某次有机会看到他主持刑案之时的模样,李牧甚至在想这个人应该去当的是户部尚书而不是刑部尚书。

    若是连刑部的人都如此和睦,还有什么可以讲法的地方!

    是以,李牧现在释然了。

    濮阳律讨好也好,厌恶也罢,自己只做自己的事情。

    纵然都管刑狱之案,从身份和地位上却是不尽相同的,没必要刻意的去做什么。

    很快,濮阳律取来了递交上来的秋决文书和一应物件,其中什么都有,唯独缺少的便是杀人的刑具,未翻开文书,只是瞄了一眼,李牧便说道:“看样子,死者是被案犯掐死的?”

    濮阳律道:“大人慧眼,文书中所言,死者女性,确系被强奸后被杀,无论是死状还是仵作勘验,确定是被人掐死的。”

    李牧缓缓点了点头,翻开文书对应着证据一件一件看了起来。

    证据并不多,有女性死者的肚兜,还有她的翡翠镯子,一把银色的簪子,以及被撕碎的外衣,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了,这些东西只是能证明女性死者的身份,还有她是在什么地方遇害的,但翡翠镯子和簪子是在“凶手”的屋中发现的。

    这就有趣了,前后两日,“凶手”是有足够时间去销赃的,为什么还会留在家中。

    濮阳律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地方,开口道:“大人,这桩案子不会定案。”

    李牧扭头看向他。

    濮阳律道:“首先,证据不足,仵作验尸报告上所写的伤口与凶手画押时所用的掌印大小是完全不同的,简直要小了一圈,行凶者必定是一名身材高大之人,反观案卷之中的凶手竟然是一身材娇小的男子,这岂不可笑?”

    李牧笑了,开心的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尊父一生清廉,未断过一件冤假错案,濮大人果真是继承了尊父的衣钵,如此我也不隐瞒了,这件案子实是有人来向我告状,说此案之中必有虚假,现在看来确实如此,要不是遇上了濮大人,他就要蒙受不白之冤了。只不过,濮大人可想到是什么让这位大人如此狂妄,竟敢将这么一件案子报到刑部来,此官若不是真的傻,那就是他不怕了!”

    濮阳律一怔,拱手拜道:“多谢李大人提醒,本官必定会秉公办理此案,还一个清白与他。”

    李牧微微点头,道:“若有难处,可来锦衣卫寻我,能帮的,必定会帮。”

    濮阳律又是一拜。

    李牧心中长舒了一口气,暗暗想道:“这也算多了半分友谊吧。”

    交朋友实在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尤其是在官场中交朋友,一步行差踏错就有可能添上自己的性命,李牧想要的无非就是安定和富裕,除此之外固然有一些自己想要完成的愿望,只不过那些愿望现在看来是极为难以实现的。

    此时,就在李牧身在刑部的时候,皇宫之中却因为海禁的事情再次闹了起来,“驰禁派”和“严禁派”再次因为海禁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但这次明显是“严禁派”落了下风,之前的时候,严嵩十三不靠,根本不管两派究竟有什么人,只是和稀泥,现在他支持起了“松弛海禁”的政策,朝堂上的严党也随之依附过来。

    一时间,嘉靖也是上不来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