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死不瞑目

作品:《西汉女人

    第一百八十章:死不瞑目

    吕后临朝称制七年三月,吕后召集文武大臣,浩浩荡荡,到霸上举行祓祭。

    吕后寄希望借助清澈渭水的灵气,清除自己身上的污垢,洗涮身上沾满的血腥,除去身上的晦气,以此求福祛灾,求得苍天保佑!

    祓祭回来的时候,经过轵道,吕后看到一个好像黑狗似的东西,盘踞在她的腋下,一会儿又不见了。后来,找人占卜。卜者告诉吕后,说是赵王刘如意在作祟。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吕后到渭水边上祓祭,原本是想洗刷身上的晦气,谁知晦气没有清除,反而沾染了晦气!吕后原本就害怕戚姬母子俩来索命,现在这戚姬母子俩真的来索命了。卜者这样一说,更让吕后惶惶不可终日。吕后一天天不安起来,吕后开始疑神疑鬼,总觉得戚姬母子俩的冤魂整天就缠绕在她身旁。再到后来,吕后腋下真的患了一种病。请太医过来看,太医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病!宫里所有的太医都这样说:他们没有见过这种怪病!太医的话越发使吕后不安起来!吕后开始本不信卜者的说辞,认为自己本就是一个农家女人,生儿育女,种地养猪,侍奉丈夫,原本就是这样一条贱命。遇见刘邦,那时刘邦还是个鳏夫,四十五岁,大她十五岁,她与刘邦相遇,并没有看上刘邦,是自己父亲的撮合,最终嫁给了刘邦。因为刘邦,还遭到自己母亲的讥笑,受到过沛县县令的侮辱,还坐过班房,被项羽囚禁过。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修成正果,成了皇后、皇太后,现在居然临朝称制,做了皇帝。吕后以为这一切都是命!吕后感到知足了,吕后原本就不信什么积德行善,根本不相信有因果报应!事到临头,吕后不但相信了,而且感到恐惧!

    吕后临死前几天,哀叹不已。吕后认识到自己最终还是不如刘邦。原本以为自己死在刘邦之后,刘邦创造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被自己利用、被自己享受!临到死了,吕后才明白,不是她吕后利用了死去的刘邦,而是他死去的刘邦利用了她活着的吕后!吕后本以为刘邦死后,刘氏江山,就会改姓,变成吕氏江山吕后万万没有想到,她吕后死后,吕氏江山又会变成刘氏江山。吕后以为,跟着刘邦一辈子,刘邦的本事别说自己有心学,就是看也看明白了临到死前,吕后方才明白,自己根本没有看明白刘邦到底有什么本事,就更不用说学到刘邦的本事了!由此,吕后自己感到很悲哀!

    刘邦称帝前后,为了巩固权力,先后册封了八个异姓王。刘邦临死前,为了巩固刘氏权力,先后解决了八个异姓王中的七个,只留下一个对朝廷没有威胁的长沙王。然后又先后让自己的八个儿子填补了权力真空。刘盈为太子,继承了皇位。刘肥是庶长子,把最好的齐国封给了他。其余六个儿子都相继封为诸侯王。吕后在位几年,除掉了刘邦的三个儿子,夺了刘邦四个儿子的诸侯王位,将这其中的四个诸侯王位封给了吕氏子弟,但是还是留下了隐患。吕后想:刘邦第七个儿子刘长还在淮南王的位置上,虽然刘长是自己抚养长大的,但是儿大不由娘,况且还是养子,他肯定偏向刘氏。还有刘邦的四儿子刘恒,还在代王的位置上。吕后想:当初自己就想调刘恒到赵国为王,但是自己态度不坚决,让刘恒留在了代国。自己一不小心,放过了刘恒。还有刘恒的母亲薄姬,刘邦死后,刘邦身边的女人,我都处置了,就是对薄姬手下留情,放她到了代国,让她回到了她儿子身边。吕后想到这里,十分不安!吕后认为自己做得不彻底,为吕氏天下留下了隐患!吕后感叹:真是天意!吕后想到这些,更加惴惴不安!

    吕后想:以后代我吕氏江山的,也许就是刘邦的四儿子刘恒!还有一个刘交,刘邦的四弟,如今处在楚王的位置上,这也不是省油的灯!更可怕的是齐国,刘肥虽然死了,但刘肥的儿孙成群。当初自己将刘肥的两个儿子弄到京城来,是想把他们当作人质,没有想到这两个小子在朝廷之内,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拉起了他们的网络,派在刘章身边的那个女子,也就是吕禄的闺女,不争气,不但不监视刘章,反而成了刘章的帮手,成了我吕氏家族的内奸,这太可怕了!有人说,我吕后心狠手辣,在这一点上,我不如刘邦!刘邦能不动声色地处死他认为有危害的异姓王,我却前怕狼。后怕虎!忧心重重,下不了手,为自己,为吕氏留下了祸根!我一旦去世,留下的这些人会如他们的兄长、父亲、爷爷一样,对我们吕氏家族斩草除根。吕后想到这里,一阵窒息!

    吕后苏醒过来,又继续想她的心事。刘邦的儿子刘长、刘恒不在朝廷,不会对吕氏家族产生直接危害刘邦的四弟刘交远在楚国,也是鞭长莫及,不会对吕氏家族产生直接危害齐国势力大,对朝廷也不具备直接威胁刘章、刘兴居兄弟俩虽然在朝廷之内形成了一股势力,但依据目前的局势也是难以撼动朝廷。在我死后,谁直接威胁到朝廷,威胁到吕氏家族呢?吕后立即意识到,只有两个人,这两个人就是周勃与陈平。当初刘邦去世前,突击搞了个白马之盟,说什么不是刘氏子弟为王,天下都要共同诛杀他。陈平和周勃就会利用白马之盟,联络刘氏势力以及功臣、元老来诛杀吕氏家族。吕后想到这里很后悔,也很恼怒!吕后恼怒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当初,刘邦去世之前,说安天下者一定是周勃。自己还讥笑刘邦,周勃是能安天下,但是不是安刘氏天下,而是安吕氏天下!吕后想:我为什么不能在周勃帮我完成安天下大任后将其除掉,以致今日养虎为患!自己当初这样想过,但是自己犹豫不决,下不了手!认为周勃帮我安定了天下,是功臣,他不会变叛我!这一点,我就不如刘邦。当年的那些异姓王,如韩信、彭越、黥布之流,他们本没有反叛之心,是刘邦逼迫他们反抗,刘邦才有借口镇压他们,围剿他们!这也许是刘邦的真本事!刘邦看一件事情不在于当下,而在于长远!刘邦在世,刘邦根本不惧怕异姓王反叛,而是怕这些异姓王在他死后反叛,在他儿子辈或者孙子辈反叛!当时我也是这样想的,帮刘邦一同处置了异姓王!为什么事到自己头上就犯糊涂了呢?陈平与周勃,不说处死这两个人,只要处死其中一个也消除了隐患!处死了陈平,留下周勃,周勃虽然忠厚,有担当,但没有陈平为其出主意,周勃也会一事无成!处死周勃,留下陈平,也相对无事。陈平虽然主意多,但胆子小,怕事,没有周勃,陈平也没有胆量反叛!可怕的是这两个人都在,一旦这两个人联手,吕氏天下就完了!吕氏子孙就会被斩草除根!吕后责备自己,不但没有为吕氏家族带来荣耀,相反把吕氏家族送上了断头台!想到这里,吕后又昏过去了!

    吕后醒来,又继续想自己的心事。吕后想,在自己临死之前,一定要想好对策,保持吕氏的权力。只有掌控了权力,吕氏家族才会安全!吕后明白,朝廷的权力核心就是军权。现在朝廷京城之内南北两军,大权掌握在吕禄、吕产手里,只要这两人掌控好南北两军,也不会有大的危险!于是,吕后派人找来吕禄和吕产。吕后躺在龙椅上,对吕禄和吕产说:“刘邦在世,有个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现在,我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你们二人一定要掌控好南北两军军权,千万不要放弃军权放弃军权,我们吕氏家族就完蛋了!我正告你们,就是我去世了,你们也不要参与丧事。在这期间,你们千万不要离开军营,要切切记住!”吕禄和吕产本以为掌握了南北两军军权,就万事大吉了!听吕后这样一说,反而不安起来!他们想:“南北两军的军权掌控在我们手里,难道有人敢夺去我们的军权?要是这样,那就太可怕了!”吕后看出了吕禄和吕产的心事,知道他们害怕起来,只好好言安慰他们。吕后对他们说:“我是说,南北两军对我们吕氏家族很重要,现在由你们两位掌握南北两军,我很放心!我只是提醒你们,千万要掌控好南北两军军权,防止差错!”吕后语气很平缓,很亲切!由此打消了吕禄和吕产的顾虑。

    吕禄和吕产走后,吕后继续想自己的心事。万一吕氏家族全部被刘氏家族族灭了怎么办?吕后想到这个问题,没有胆量往下想!于是,吕后又自己安慰自己说:“我是说万一吕氏家族被刘氏家族族灭了怎么办?刘弘不也是刘氏家族的皇帝吗?他不也是惠帝刘盈的儿子吗?难道他们连刘盈的后代也不放过吗?吕后对这个问题想不出结果!在吕后心里,有侥幸心理。吕后还是往好处想,朝自己有利的这个方面推测。吕后想,要是刘弘在,就是不让刘弘做皇帝,还留着刘弘的性命,刘弘还有几个小兄弟,要是刘盈的这几个儿子能保住性命,我将怎么办?吕后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刘氏的第三代人身上。吕后再一次想到了吕产,吕产是当今皇上刘弘的太傅。吕后再一次派人叫来吕产。吕后对吕产说:“你要好好管教刘弘,让刘弘知道,吕氏家族是他们一家的恩人,不要忘记了吕氏家族的恩情!”吕后小心叮嘱吕产,让吕产一定要教育好刘弘,让刘弘知道,我们才是一家人!让刘弘知道,他是刘盈的儿子,是我们吕氏家族的外甥,是我们吕氏家族把他扶上皇帝宝座的。有朝一日,有人夺去了他的皇帝宝座,要记得,爱憎分明!

    吕后在吕产走后,又继续想她的心事。吕后让人叫来自己的妹妹吕嬃。吕后对吕嬃说:“你要当心!我一旦去世,你辈分最高,你要掌好舵,稳住吕氏子侄辈,让他们齐心合力,保持吕氏地位!”吕嬃明白,只是点点头。在吕嬃心里,一直在忧思吕后去世后吕氏家族的命运!

    吕后已经很疲倦了!吕后休息了一会,接着说:“皇宫里,那些姓刘的小子们,你要多留意。刘弘是皇帝,我让吕产管着他。刘弘的弟弟刘强,现在是淮阳王。你要叮嘱,管住他!不要让他倒向刘氏家族!”吕后一阵心慌,由于体力不支,又昏过去了!

    吕后醒来,继续想她的心事。突然,吕后意识到,自己不管怎样费尽心事,这一切都是为死去的刘邦忙碌,而死去的刘邦在临死前却为吕氏家族挖了一个天大的陷阱,最后吕氏家族都掉到了这天大的陷阱里了!吕后由此吓出一身冷汗,一阵昏眩,恍恍惚惚之中,看到赵王刘如意向她冲来,并高喊:“你害死了我母亲,我向你索命来了!”吕后睁大眼睛,想看过仔细,但又无法辨认!只觉得眼前有一个似人非人的东西,总在自己眼前跳动,自己想张口呼救,却无论如何都喊不出来!一阵惊吓,吕后又昏了过去,从此再也没有醒过来!这一天是公元前180年高后八年八月一日。

    吕后终年六十二,与汉高祖合葬长陵。

    吕后过去两千多年了,但是人们对吕后的兴趣依然浓厚,对吕后的评说众说纷纭,甚至产生了一种奇特现象,人们口碑相传的吕后与历史学家笔下的女后竟然是判若两人,到底如何评价吕后,笔者在此胡诌两句!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谁人曾与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