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李羲之的诗

作品:《江湖再造侠从1985

    儿子跟人私奔后,李明林的老母亲气得吐血,而李明林的妻子高玉兰却只是苦笑了几声,不吵不闹不悲不怨,一转身就仿佛没事人一样,该吃吃该睡睡,一点不影响孝顺婆婆。

    李明林的老母亲苏芝兰实在想不通,自己的其他儿女一直以来都不是自己最看好的,但他们从懂事后就再也没有惹她生气,教她担心,而这个最小的儿子李明林一直都是自己最疼爱并引以为傲的,可就是他,冷不丁往自己心口上插了这么一把刀。

    苏芝兰认为,小儿子李明林的大不孝,是自己长期以来过于骄纵没有教育好的结果,她觉得对不起自己铁骨铮铮的死去的老伴,对不起老李家,更对不起贤惠能干好脾气的小儿媳妇。只是事已至此,他一个老太婆又能如何?伤心气恨而已。

    小儿子李明林不见踪影毫无信息的七八年里,苏芝兰将精心照顾、教育孙子李羲之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以期将孙子培育得如他去世的爷爷那般人品、风骨。

    说起来,李明林也许还没达到为了一个女人六亲不认的地步,因为,就在他失踪3个月后,竟然有一笔100块钱的汇款单寄到了李曦之家里,署名是李明林,地址是济南某市某区,某酱油厂。

    一个月后,李曦之的大姑和大姑夫曾经奔着这个地址去找过,结果发现,那酱油厂根本没有李明林这个人,大家也都没听说过这个人,李曦之的大姑和大姑夫只好失望而归。

    结果,半年后,又有一笔200元的汇款寄到了李羲之家,这次署名还是李明林,地址却又变成了济南的另一个区的一家棉纺厂,李羲之的二伯和大姑不信邪,又奔着新的地址去找了一回,发现还是假的。

    至此,大家明白了,李明林是不想让大家找到他,却还有点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的良知,知道应该担起一份养家的责任,每年总会寄回家五六百块钱。

    那时候的一年五六百块钱,相当于一个效益不错的工厂的正式工人一年的收入,看来,李明林在外面还是能赚点钱的,毕竟,他还要养活自己,还要养女人。

    李羲之的爷爷李世友生于一八九零年,自小酷爱医学,却因家贫只上过三年私塾。李世友十三岁投奔省城亲戚,得到一名知识渊博、医术高明的老中医收为学徒,从此发奋学习老中医的一身学问、本事,三十来岁便成了当地有名的民间名医。他自小聪明好学,是一位侠义、正直、热心助人、有悲天悯人之心的好医生。

    李世友学医有成后不以发财和挤入当时所谓的上流社会为目的。对于那些为富不仁、为官不正的所谓成功人士,他虽然依然会为他们治好病,却从不为他们省钱,很多时候甚至动脑筋花心思让他们出高出几倍的医疗、医药费对于没钱医病的穷苦人,他一分钱不收,利用从富人那里巧榨来的钱为他们医病。李世友那时同情为穷苦人打天下谋福利的共产党人,他曾多次为共产党的队伍暗中送医送药,支持革命。

    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斗在敌占区的共产党人的处境更加危险,因日寇的扫荡和封锁,他们普遍少医少药。李世友利用自己的一切关系和仅有的财力为党的队伍暗中送医送药,救助伤病员。他虽不是军人,亦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是革命战争中真正的无名英雄。

    李世友四十岁上才娶了当时只有十七岁的聪明漂亮的小家碧玉诗人李羲之的奶奶苏芝兰为妻,婚后育有两子两女,李明林是老幺。当时苏芝兰的父亲也是一名医生,开着一家药店,他对跟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名医李世友的医术、医德、人品甚是敬仰。苏芝兰年轻时就是个才女,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特别精于剪纸艺术和工笔画,就连当时的工笔画名家看了她的画作都赞赏有加,说她是可造之才,有着成为大家的天分和素质。苏芝兰对李世友的事迹人品早有耳闻,见面之下竟暗许芳心,不顾李世友父亲般的年龄而毅然嫁给了他。

    令苏芝兰及家人悲痛欲绝的是,一九四三年春季的一天上午,特务十几人冲进苏芝兰父母的药店,将正在药店内的李世友、苏芝兰的父母和两个化装成商人的共产党人杀死在店内,并一把火烧了药店。原来,是叛徒出卖了前来取药的两名共产党人。

    苏芝兰在丈夫及父母去世后,强撑着身心交瘁的躯体,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办完丈夫及父母的丧事后,变卖了所有家产,拖家带口回到丈夫的老家河西村。当时只有三十一岁的苏芝兰在含辛茹苦养活四个子女的同时,全心全意照顾李世友年迈的伤心欲绝的父母,从此甘心为丈夫李世友守寡直到终老。

    李羲之自小对奶奶和母亲充满敬重和同情,但他最敬重的还是他从未见过的爷爷李世友。自从父亲李明林跟人私奔后他便开始看不起父亲,越长大便越看不起他。他不恨父亲,只是猜不透他,看不起他。

    李羲之的会写诗作画完全是奶奶苏芝兰自小熏陶、培养、教育的结果。由于苏芝兰一直保持着空闲时间剪纸、作画的爱好和习惯,五岁时李羲之便对奶奶的工笔画极感兴趣,跟着奶奶有样学样,描描画画,还真有那么点意味。奶奶看他确实对作画有兴趣,便开始有意地教他画工笔画,十岁时他的工笔画已有可圈可点之处。

    下面是李羲之在初中三年级时作的两首诗:

    坐牢

    鱼们在水缸里坐牢,寒号鸟

    在冬天里坐牢狼在荒原里

    坐牢金丝雀在精致的笼子里

    坐牢我在高天阔地间坐牢

    父亲在家和欲望的缝隙里坐牢

    母亲在父亲过期的眼神里坐牢

    奶奶在爷爷和父亲间坐牢

    唯一没有坐牢的,是我的诗歌。

    因为,再没有比它更大的牢房了。

    父亲

    我可以这么形容我的父亲:

    我生命沙漠里的海市蜃楼

    我童年天幕上的一颗流星

    我是一颗母亲捧给他的种子

    那是母亲放在心窝的位置

    暖了二十年的一颗憧憬

    他随手将我弃于荒野

    转身离去,步态从容

    我不幸生根发芽,造化出一条生命

    母亲的脸平静得像个句号

    我知道她心里满是问号和感叹号

    在奶奶的嘴里,父亲是零除以壹

    我知道在她心里,还是壹除以零

    我盼着自己快快长大

    我不做别人的儿子,我要做自己的父亲

    高中时,李羲之写了“我想飞翔”一诗:

    我想飞翔

    都说是花的年纪,花的心情

    我却从未做过那绽放的梦

    我想我的前生,是一棵无花果树

    没有花期,只有果的宿命

    我的男女同学,正演绎着一种

    我在自己身上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

    听说,那叫青春

    他们意气风发,张扬个性

    我却独享孤独,按捺莫名的骚动

    我将自己混淆了春夏秋冬的小院

    深深锁起

    心留在了里面

    却关不住随波逐流的身子

    在那些明媚灿烂灵秀挺拔间

    我却独显老态龙钟

    我不知道自己是应该邪恶地快乐

    还是应当真诚地悲伤

    不管病态或者是健康

    我想,我缺少的是歇斯底里

    火一样的疯狂

    学校是一面拾级而上的山坡

    教我由无知爬到迷惘

    我不知道坡的那面

    是地狱还是天堂

    我知道这是个美好的时代

    大家都在扑棱棱学习飞翔

    我自以为学会了鸟的本事

    站在山巅跃向谷地

    当气流在我耳边猎猎作响

    我才猛然记起

    我,只有一片伤残的翅膀

    高中二年级时,李羲之创作了题为老屋的工笔画,画的是自家已经拆掉的老屋,怀念一家人住在老屋的时光。那时候,奶奶苏芝兰还健康,父亲母亲也还像对恩爱夫妻,一家四口日子过得不说美满,也算和睦。那是李羲之记忆里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那画形神兼备,画工精谨细腻而不刻板,工细逼真而含蓄蕴藉,设色浓淡相宜,沉着如小村夜色,完全达到了“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的完美效果,获得了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

    精美的画配以个性化的小诗,诗情与画意相互衬托,情景交融,意气相通,令人如身临其境,睹物而伤情,因震撼而感动。

    小诗:

    老槐木的黑漆大门,老了

    瘪嘴漏风,却漏不掉

    孤独寂寞

    六十年的心事,谁能洞悉

    风说:唯有我

    只记得,大红灯笼

    高高挂起

    经年红对联的惨淡印记

    谁能怜惜

    想要多一点收获,你就

    不问也不说

    经营了六十年的那个字

    老了,累了

    只余树影婆娑

    门里门外,恍如隔世

    你我都是过客

    听,是哪年的五月

    槐花风吹过,慰藉那一轮老月

    最爱的,最美的,最难忘的

    永远都是错过

    默默的老屋,忠实的老屋

    始终是儿时的气味,记忆的颜色

    该来的来过了,该走的离去了

    该与不该,老屋默默收着

    离别的距离,只有那抬头望月的高度

    思念的空间,却是一条月光的河

    槐花开了,槐花谢了

    一年年

    铺满一地的,不再是

    恩怨与爱恨,遗憾和不舍

    只是一些心的碎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