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去向(中)

作品:《南府王旗

    说起来,独立领兵的机会十分宝贵,若是外派徐回出去,凭他目前从七品裨将军的官秩,都能算得上是一次无形晋升,迈上半步台阶,有机会成为宁州军府下的一方军头,将来身份威势不弱于地方大族,甚至强于地方大族。

    可是,给了甜枣,那么必然要打一棒子,何况徐回还是“待罪之身”,张厚不求徐回能够到建宁郡辖下大县要地镇守,只希望稍好的地方,哪怕是兴古郡最为偏僻的进乘、西随两县,几乎快要和交州交界了。

    这样一来,兴古郡是老家故乡,凭着张厚的面子,再靠着徐回这几年商队马帮的发展,不说混得风生水起,至少衣食无忧,甚至能够挤出余粮钱财来招兵买马,壮大队伍实力,成为张家的一大助力。

    叹息的张厚走进后宅,空气中弥漫一股淡淡的檀香,几许烛光从不远处的竹堂窗口透出,一位双手合什的年轻女子,默默诵经,来来去去都是简单的几句,却含着梵文音节音律,仿佛令人沉浸在佛的世界,脱离人世间的苦难。

    诵经的比丘尼很年轻,一袭白衣,眉清日秀,在檀香佛音的衬托下,愈发显得无邪、纯洁,令烦躁的人儿看到都能静谧下来。

    别人能够静谧下来,比丘尼的父亲可静不下来,在他看来,如今的女儿好似一个女和尚,整日礼佛诵经,完全失去往日的天真活泼,从望福楼回来后便没有再看见女儿脸上的笑容,令他十分心痛。

    幸好,女儿不像那些真和尚,头上还留着一头乌黑秀发,也没有说着什么缘分已尽,出家进庙,从此和亲人形同路人。

    如果哪家寺庙敢收张家大小姐在寺庙当女和尚,相信总管参军肯定会带着大批军卒,把寺庙砸得七零八落,也不会有什么人敢说半个不字。

    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梦见金人,于是派人去西域,迎来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并且带来了许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马驼回洛阳,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译四十二章经,被称为佛教东传。

    三国时期,佛教传播,北方以洛阳为主,南方则是建业,可是蜀汉地区却不兴盛,或是地理偏僻的原故。直到大魏一统,魏烈祖曹睿热衷佛法,一度下令大兴佛寺,使得佛教迎来一次跨越发展。

    前魏期间,具体时间无法探究,开始出现依戒律削发受戒的沙门尼或尼,源自梵文翻译“比丘尼”,民间俗称尼姑,甚至曾有皇族女子出家避开皇室之祸,求得一方生存之地。

    可是,千百年来,尤其汉代以来,中华大地历来儒孝思想兴盛,佛教作为舶来品,不过区区几百年的时间,虽然是一时显学,可是此时的影响力远远没有后世那么可怕,甚至连法家、兵家等学派思想都不及。

    “回儿要被发配到偏僻地方去”

    诵经声停,张家小娘子没有扭头去看父亲,“宁州不是什么好地方,我曾经和他谈论过鸟群渡空、大鱼游海的浩瀚景色,羡慕那不必受约束的生灵,他也说过仗剑天涯,或许他不该禁锢在这片小小的天空”

    父女间的谈话没有持续多久,张娆便沉默闭目,眼眶边残有湿润水汽,始终没有转过身去,怕被父亲看到,心中想到至少义弟不被重罚,凭他的奇思妙想,哪怕是流放偏僻之地,日后生活也不会过于苦难。

    虽然张娆佩服前魏的几名比丘尼,但是诵经礼佛并非张娆初衷,如今躲避灵台方寸之地却是最好的方式,无论对义弟徐回、张家,还是徐家,甚至是她自己,至少她能用这种直白的特殊方式来表明自己不愿意嫁给那名差点毁了她清白的恶贼。

    家人避祸,自己逃避!

    返回大堂,张厚重新落座在骁骑将军霍白的对面,对方十分给面子地等着,并没有半点的不耐烦。

    “回儿可以带多少人去?”张厚暂时把流放地方搁在一边,询问起徐回能够带去的人马和编制。

    如今世道渐乱,豪门士族、将门世家都认识到兵权的重要性,不仅培养家丁护卫,还不断进入军队,试图在军中掌握正式的武装力量。

    说起来,此次望福楼冲突事件的爆发和处理,军队因素十分重要,莫庶等两、三百军卒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打上徐回的烙印,对徐回的忠诚绝非一般,他们又是刚刚击败云南郡精锐军队,斩杀敌军大将,立下大功,名声渐起,若是对徐回责罚过重,影响士气,军官们担心军中仕途不说,甚至对军府心怀怨恨。

    霍白没有立刻接话,右手搓了搓案几棱角,按照惯例,前往地方戍守的部队都是军府给编制,然后自己招兵买马,顶多是出身世家大族的子弟常常带上自己子弟兵作为核心,少有直接抽调的。

    戍守和守备也是有区别的,例如曾经的云南郡东农山驻军,前线对峙,便是直属宁州军府,调兵遣将,供应粮秣军械,至于徐回这种,多是隶属郡县,驻守交通要道,震慑盗匪,又不似郡兵捕快,有时受军府和地方衙门双重领导。当然,也不排除有地方军头强硬或出身当地大族,对郡县有着巨大影响力,利用各种职权,吃拿卡要,搜刮发财。

    听张厚的语气,霍白明白他是要为徐回争取,怎么也要从宁州军带去一支兵马作为起家部队,最起码那一曲人马要给徐回。

    “那一曲人马,只要是他们自己愿意的,都能跟着徐回前去,军主那边我去说。”霍白最终道,既然张厚同意徐回发配偏僻地方,想必军主不会对这个几百兵马的调动过于为难,不过他担心几百兵马是否愿意跟着徐回离开宁州城,去偏远地方吃苦。

    “一曲整编?”张厚试问道,讨价还价。

    霍白想都不想便直接摇头,能够让徐回带走经过战事的两、三百宁州军卒已是让步,还是因为两、三百军卒已经和徐回统一战线,又牵连在望福楼事件,要是凑足五百战兵,让徐回带去地方,可是对宁州军事资源的大大浪费,目前宁州军也不过几万正式编制。

    要知道,有时一场战争的胜负便决定于哪一方的军队数量更多,甚至几百精锐兵卒有着扭转战场局势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