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天降祥瑞_九十九 翻脸快过翻书

作品:《大明九千岁

    一听说龙岩峰要在自己的地盘招收骑兵,杜桐的脸上的笑容顿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将酒杯重重的搁到桌面上,不怀好意的盯着龙岩峰,寻思着是不是把他丢出去。

    龙岩峰让他那不怀好意的目光给吓着了,问:“杜……杜总兵,干嘛用这种目光看我?很吓人的好不好!”

    杜桐压住怒火,说:“龙兄弟,你从京城跑到延绥来招兵,手是不是伸得太长了?要知道,我延绥镇的骑兵也不多,让你一下子拉走了两三百,我们还怎么混!”

    龙岩峰呃了一声,扭头瞪向杜松:“你不是说延绥这边的男孩子还没学会走路就先学会骑马了,每一个青年男子给匹马给马刀就能摇身一变变成骑兵吗?怎么会那么缺骑兵,我一提出要在这边招两百名骑兵你哥就跟被咬了鸟一样一蹦三尺高?”

    杜桐:“……”

    混蛋,有这样说话的吗?真的好想马上将他丢出去啊!!!

    杜松有点尴尬的说:“延绥这边的男孩子确实是还没学会走路先学骑马,十三四岁就能骑着烈马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的大有人在,但是……但是延绥镇也确实是缺骑兵啊。”

    龙岩峰瞪大眼睛:“有这么多精通骑术的青年,怎么还会缺骑兵?”

    杜桐悠悠说:“并不是每个会骑马的人都是骑兵!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骑兵,骑术精熟那是最基本的,此外还需要大量的训练,所使用的战马也是百里挑一,武器盔甲亦须极为精良……一句话,养一名骑兵的钱能养七名步兵!我延绥镇虽大,但步兵也不过两千之数,龙兄弟你跑到这里来一开口就要拉走两百,这不是在拆我的台吗?”

    听他这么一说,龙岩峰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自私,完全是为一己之私置边关安危于不顾啊!说严重点,这种行为简直就是祸国殃民!他羞愧的说:“对不起,是我欠考虑了……”他突然反应过来,叫:“不对,老子什么时候说过要从延绥镇拉走骑兵了!”

    杜桐愣了一下:“你刚才不是说要从延绥镇招两百名骑兵的吗?”

    龙岩峰抓狂的叫:“我是说要招两百名骑兵,但没说要从延绥镇的骑兵部队里招啊!杜老大,你怎么能曲解我的话呢!?”

    杜桐有点儿蒙圈:“难道不是从我的骑兵部队里招人吗?”

    龙岩峰捶着桌子说:“当然不是!我是要在延绥镇里招收那些十七岁,还没有从军的青年啊老大!给我十个胆我也不敢带着两百名打了好几年仗的骑兵进京城啊,不怕掉脑袋呀?”

    听说只是招那些十七岁的青年,杜桐马上就由怒转喜了。延绥镇骑兵不多,但是像这种年轻气盛、小小年纪便骑术精熟,

    而且浑身是胆的青年却多得很,只招这些没有入伍的青年,那一点问题都没有。他笑着说:“原来如此,杜某误会龙兄弟了,实在抱歉!为了表示歉意,杜某愿意助龙兄弟招兵!”

    龙岩峰说:“这个自然要请杜总兵帮忙的。不瞒杜总兵,此次为了招兵,我可是带了几千两银子过来的,每挑出一名合格的骑兵,我就送一两银子给总兵你,聊表谢意!”

    杜桐那双眼睛顿时就变得光芒万丈……边关苦啊,连他这个副总兵,想捞点钱都不容易!榆林不比大同,大同的位置得天独厚,三百里外便是鞑靼人在大草原上最大的城市————归化城,榆林这鬼地方出了边墙就是沙漠,商旅极少光顾,想赚点钱着实不容易!现在这个机灵的小太监主动送钱上门,帮他招一个人就能拿一两银子,上哪找这么好的生意?刚才龙岩峰提出要在延绥镇招募骑兵他还一副想吃人的样子,现在……现在他只恨这个死太监太小气,跑了一千多里来到榆林,居然只招两百号人!

    该怎样才能多塞些人给这个死太监,让自己多赚一点酬金呢?这是个问题!

    就在杜桐为如何多赚点佣金而伤脑筋的时候,万历也在伤脑筋。

    现在全国各地的税银和粮食已经陆续通过大运河运到了北京,账目也出来了。不出所料,由于受天灾影响,很多州县粮食歉收,无力交纳足额的粮款,哪怕将地方官逼到上吊也没用,所以今年的财政收入比起去年来又缩水了一截。按照户部拿出来的预算,财政赤字至少在五十万两以上,粮食缺口则更大。粮食缺口还好说,现在粮价虽然正在渐渐走高,但大致还维持在一两银子一石小麦的水准,甚至一两银子能买到一石多,只要有钱,有的是粮商将粮食从各地贩运进京城来出售。可缺钱就不好办了,五十万两的缺口,上哪搞?为了收商税、矿税,他差不多跟群臣闹翻了,再继续摊派的话,只怕群臣会毫不犹豫地将“昏君”这顶帽子狠狠地扣到他头上来!

    朕身为皇帝,想搞点钱怎么就这么难!

    那帮臣子一点也不理解皇帝的痛苦,还在为明年的开销争得面红耳赤:

    “启禀皇上,陕西、宁夏边军欠饷已有六个月之久,将士困苦不堪,多有怨言,望皇上尽快调拨四十七万两银子,将军饷发清!”

    “开玩笑,一下子拿走了近五十万两,还要不要做事了?全国官吏的俸禄还要不要发?河堤还要不要修?山西蝗灾淮北水灾……这些地方还要要不赈济!”

    “边军军心不稳则边关不稳,必须尽快补发粮饷!”

    “都拖欠了六个月也没见他们怎么闹,再拖一两个月又何妨!”

    “

    别的我不管,治河的钱一定要尽快调拨!夏天的时候黄河河防已多处告久,再不尽快完善,只怕有决堤的危险!”

    “就你河防急么?陕西、山西、两淮、江南……不是旱就是涝,流民蔽野,怨声载道,想要赈灾不知道要调拨多少银子,多少粮食!我认为,赈灾比河防更重要,几十万灾民就是个火药桶,一点火力就能引爆,看着就心悸!”

    “如果不尽快完善河防,你就等着面对更多灾民好了!”

    “边关也很危急啊!辽东女真作乱,到处攻打汉民的村寨,掳掠财货人口,整个辽东都兵荒马乱的!眼看又到了秋高马肥的季节,鞑靼人蠢蠢欲动……还有缅甸人同样不是省油的灯,都打到四川来了!再不增加军费巩固边镇,后果不堪设想!”

    “钱都让你们拿去了,我吏部怎么办!?全国那么多官吏的俸禄还等着发呢!”

    ……

    一大票高官伸长脖子瞪圆眼睛,争得面红耳赤。国库穷,这是众所周知的,每年的财政收入就那么多,怎么调剂都调剂不过来,兵部多拿一点,户部就要少拿一点了,所以每年这个时候内阁都要上演全武行,众多位高权重的官员赤膊上阵大抢特抢,就差没抡板凳砸人了。万历对此极为头痛,不由自主的开始怀念张先生了。

    如果张先生还在的话,财政肯定不会这么紧张……他记得张先生当首辅的那些年,国库每年的钱粮都是有富余的,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可惜,这么美好的时光随着那个让他又敬又恨又怕的强人的逝世,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留给他的,是一个让他蛋碎的烂摊子……

    皇帝陛下抿着嘴,不无哀怨的望向申时行:你老人家身为内阁首辅,倒是帮忙拿个主意啊!

    申时行自然明白万历的意思,但他也只能苦笑。国家财政就是个烂摊子,拆东墙补西墙的局面已经延续了一百多年,他有什么办法扭转?他咳嗽一声,转移话题:“陛下,今日老臣在上朝的时候听到一件新鲜事,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听听?”

    万历还没发话,王锡爵便不满了:“申首辅,现在大家正在为明年那繁杂无比的开支大伤脑筋,你怎么还有心情跟皇上谈什么奇闻逸事?”

    申时行笑说:“王大人,我要说的可不是乡野村夫的奇谈,这件新鲜事你肯定也会感兴趣的。”

    万历来了兴趣:“哦?到底是什么事?申首辅,快快说给朕听!”

    申时行清清嗓子,说:“臣听说,京郊皇庄有人异想天开,在收割完麦子之后又播种了谷子,想抢在入冬之前再收获一季粮食……”

    石星打断:“这事我们早在两个月前就听说了,早就不新鲜了!”

    申时行微笑:“这当然不新鲜了。新鲜的是,那个疯子居然成功了!”

    此言一出,正在争吵的官员全都安静了下来,王锡爵失声叫:“成功了!?”那表情,好像白日见鬼了一般。当初龙岩峰在收割小麦后又播种谷子的行为在京城造成了很大的轰炸,被无数人嘲弄为“异想天开”,大家都当笑话看,料定他会颗粒无收,极尽挖苦之能事。不过,京城的人眼界高得很,这里庄稼汉的事情很难长时间地吸引他们的注意,所以尽情嘲弄一通之后大家便将这件事抛到了脑后,冷不丁的听申时行说成功了,大家顿时为之愕然!

    申时行捋着胡子,不无得意的说:“我听仆人说,现在街头巷尾都在谈论,说海淀皇庄在六月种下的那六千亩谷子尽皆结出了黄澄澄的谷穗,每一穗都又粗又长,顶多再过半个月就可以收割了,可谓丰收在望啊!”

    宋应昌半信半疑:“六月底播种,十月初就能收割,一年居然能收获两季粮食?申大人,你该不是被人骗了吧,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

    万历霍地站起来,喝:“摆驾,海淀皇庄!”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位天子老大决定亲自到海淀皇庄去看看。什么都能作假,那几千亩谷子可作不得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