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三王会商

作品:《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

    最新网址:www.xs</p>等看到第二页,老皇帝微眯了双眼。

    这是一篇华丽到几乎炫技的祭文。

    全篇无有一字不精致,如大匠雕琢之美玉,可传世赏之。

    此祭文一出,必将传遍朝野,震动文坛。

    这又是何人所书?关州竟有此文豪?

    老皇帝来回看了三遍,意犹未尽,连翻页的动作都放慢了许多。

    这最后一页。

    “京观”二字一出,一下夺走了之前那篇祭文的所有光华。

    文风骤然变之。

    大气磅礴,振聋发聩!

    扬我朝威,永镇外族。

    不谈仇,不论恶。

    说天地理法,说仁义道德,说世人公心。

    以杀止戈是为仁。

    以骨祭之是为铭。

    尔等蛮夷尚不开化,茹毛饮血,如牲如畜。

    我煌煌大朝,不吝教之。

    今筑京观,望尔等望之生畏,以思长进……

    老皇帝突然笑了一声,而后捶桌大笑不止,眼泪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书信三页,三人而书,这第三页最为有趣。

    甚妙,甚妙哉!

    “来人,笔墨伺候!”老皇帝平复了心情,含笑说道。

    侍笔太监将宣纸铺平,墨条化开,奉笔后躬身退去,连个眼风都不往桌案上扫一下。

    老皇帝沉吟片刻,一手挽袖,一手垂笔而书。

    书就落笔。

    还不等墨迹干涸,吴王手书亦送到案前。

    展信阅毕,眉眼无波,将其搁置一旁。

    他不禁又将英王的信再复看一遍。

    目光落在墨迹已干的宣纸上。

    恰逢今岁乃大比之年。

    宣英王来京朝见,以解淑妃思念,算算时间,英王已离京十年有余。

    这其二,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英王身边的人,他也想见上一见……

    ……

    “这是第几拨了?”闫玉趴在坑里小声问道。

    大狗子一脸严肃,极其认真说道:“眼前这些已经是第六拨人。”

    王大虎迫不及待道:“还按以前的来?这回该咱这一队冲了。”

    西州一拨拨的往关州派人。

    在闫玉这里就四个字——无所遁形。

    童子军留在临时营地,看似要做的事情不少。

    其实捋顺了就那么些。

    安抚好获救的乡亲们,计算每日吃食用度,从北戎各个聚集地缴获的物资不少,可要真让所有人敞开肚皮吃也不够。

    更别说牛羊等活物,他们根本不舍得宰杀。

    北戎也会在草原上收集一些可以饱腹的植物存储过冬。

    再加上他们带来的粮食,熬些稀得能数出米粒的米汤,佐以菜汤,偶尔还有肉汤加餐。

    营地里的老老少少,就靠着各种汤水度日。

    好歹能混个水饱,还暖和不是。

    至于取暖的柴火煤炭,倒是比食物更让他们头疼。

    闫玉很难不将主意打到西州头上。

    谁让他们有煤,还离着不远呢。

    九霄放飞出去的第一日,就带回了好消息。

    一行十人的小队,自西州出往关州去,没走途径谷丰正经的官道,也抄了些近路,看方向是往虎踞去。

    闫玉喊人抄家伙一气呵成。

    根据他们的行进轨迹测算出一处必经之路来,时间虽仓促,可还是被他们提前布置下来了。

    这一拨人,便一点没有悬念的被童子军拿下。

    经过审讯。

    这十人乃是西州的探子,目的也很明确,便是打探关州征战北戎事宜。

    闫玉咋可能让西州摸清他们的底。

    料想齐王不会只派这一队人,闫玉便让九霄每日都飞去西州那头盯着,只要有人往这边跑,就如同羊入虎口!

    童子军对付这几个人不在话下。

    没有特意留活口,可有走运只伤不死的,他们也不会赶尽杀绝。

    扒了新棉衣,给换上破袄,腰和腿都捆上结实的麻绳。

    营地里现在别的不多就人多,平均一个西州俘虏有几十号人盯着,说句有味道的话,就是去方便也得习惯坦然。

    什么优待俘虏,讲人权在童子军这里都不存在的。

    主要是他们的头头也没教……

    西州探子太少了。

    每每战后最让闫玉头疼的不是别的,是战利品分配的问题。

    他们的身上的新棉衣,童子军别提多稀罕了。

    人人都想要,俨然成了抢手货。

    她只得给他们分队,轮流出战,分的人少了,嘿嘿,矛盾立时小了。

    另一队也有任务。

    闫玉领导的童子军主打就是一个闲不住。

    眼看春日临近,冰雪消融。

    营地里的雪屋几乎每日都要修修补补。

    这些活都是童子军熟悉的。

    雪化得快,多简单的事,浇成冰不就完了。

    白日里化开少许,傍晚开始他们便拎着煮过的雪水挨个往屋顶浇。

    一晚上不到就能冻上。

    “嗯,去吧。”

    闫玉点头后,这一队童子军默契的包抄过去。

    数道拦马绳被突然扥起。

    西州探子不防,人仰马翻。

    闫玉看到这里便收回目光。

    套路不在老,好用就行。

    片刻之后,远远传来孩子们的欢呼声。

    看来除了新棉衣,这一队人还带了不少旁的东西。

    他们这个临时营地啥都缺。

    难得的是这些孩子从不叫苦。

    隔三差五收获点用得上的东西,他们就能乐呵上好几天。

    大狗子高兴的跑过来,张开一个口袋,让闫玉往里瞧:

    “小二,看,他们带了不少炭,咱啥时候去西州,卖了这些能换不少煤呢,营地里学会团煤球的不少,咱以后别自己干了,就让他们试试呗,搓得好了赖了能咋,都能烧。”

    “行啊,让他们整呗。”闫玉说道:“我不打算去西州了,大狗子哥你给东西拾捯拾捯,咱们这回往谷丰那头看看去。”

    九霄除了监视西州出来的探子,信差的兼职也没落下。

    让闫玉疑惑的是,她和爹娘都能联系上,唯独大伯,遍寻不着。

    不在虎踞,也不在永宁。

    她师公倒是老老实实在虎踞县衙猫着,坚决不出去。

    通过九霄传过来的影像得知,三路边军回返后,得知虎踞人将俘虏悉数斩杀,第一时间便将官衙给围了。

    薛总旗这一路边军更是没少被人念叨,连喝带骂。

    也就是他跑得快,真要被人堵住,看这些边军的架势,薛总旗不死也得脱层皮。

    虎踞坏了人家的好事,魏将军刚派人弄清事情的始末,将当日之事打听了一番。

    不等反应,便收到英王的书信。

    主旨劝慰。

    言之事已至此,魏将军息怒云云,皆是百姓愚昧而为,又道法不责众。

    虽没明说,但意思就是那个意思,劝魏将军算了。

    又道他不日将往乐山府,与吴王、齐王会面,三王就乐山府归属问题,即将展开一场“激烈”的讨论。

    英王坦言自己不善言辞,不善与人相争,恐吃亏。

    盼魏将军速来,与他站脚助威。

    字字句句真诚恳切。

    仿佛没了魏将军这根定海神针,英王就谈不明白了似的。

    魏将军看过信后,肉眼可见的脸色好看许多。

    与一众亲信商议之后。

    决定由他在三路边军中挑选精兵强将随王爷去乐山府,会会那吴王与齐王。

    关州军刚逢大胜,此时不扬名扬威,更待何时!

    兼之一旦乐山府归于英王辖治,这便等于变相的开疆扩土啊!

    对军伍中人而言,委实十分诱惑。

    能亲身参与其中,何其幸之。

    其余人等,暂留虎踞。

    擅自斩杀欲献俘京中之北戎,虎踞的胆子也太大了。

    事急从权,眼下乐山府三王会商为重。

    等腾出手来,再来收拾虎踞不迟。

    越着急就越出错~o(╥﹏╥)o~

    唉,今天依旧是糊里糊涂的宅宅~

    求月初保底月票~宅宅这个月一定要给月票冲上去~3000达标,OOO!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