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我们在大量金属中,找到了极少量的人体组织

作品:《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最新网址:www.xs</p>半个小时后,八路军炮兵阵地。

    在封门村西北方的高地上,有一处临时搭建的高台。这里是本次行动的炮兵指挥所,手持便携式通讯器的赵主任正坐镇于此。

    在他的身旁,是一群刚刚毕业于八路军炮兵学院的年轻参谋,初出茅庐的同志们正在认真核对手头上的各项数据。

    确定一切准备工作无误后,炮兵总指挥看了看桌子上的钟表,紧接着在全体通讯频道内下达了最终的命令。

    “总攻开始!”

    “炮一、二团!先给我轰上半个小时再说,我倒要看看敌人的龟壳有多硬!在炮管子没有到达极限前,谁也不许停下来!”

    “进攻!”

    随着赵主任的命令,两个炮团的战士们立马解除各自阵地上的伪装。

    一门门105毫米的身管炮直指远处的日军防线,只待信号弹升空便开始倾泄金属风暴。

    “咻~”

    “放!”

    在信号弹升空的一瞬间,狂风暴雨般的炮弹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声,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出发,一往无前地向济源西方的防线飞去。

    当鬼子一头雾水还没反应过来时,数百团爆炸形成的大火球,已然覆盖了他们精心构建的“马奇诺”。

    本次战役,参战的105毫米火炮足足有九十六门。除此以外,还要加上两个营四十八辆红箭自行火箭炮。

    这种远超亚洲战场强度的数量,使炮兵们的巅峰投射量来到了惊人的每分钟四十一吨。

    破案了,今天才是最优势火力的一章,我们在大量金属碎片中找到了极少量的人体组织。

    “轰!轰!轰!”

    持续不断的炮击,使得大地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就连西北方的王屋山也受到了影响。

    山体接二连三的震动以及滚落下的碎石,就仿佛是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愚公移山。

    在八路军两个炮团不计消耗的输出下,不断有幸运的鬼子被当场炮决。就算他们及时躲在坚固的防炮工事内,也会被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活活震死。

    鲜血、骨灰和残肢跟泥土混合在一起,一次又一次地滋润着豫北的土地。也许在战后,济源会成为最先摆脱本次大饥荒的地区。

    “各部注意!”

    “加榴炮营,按照作战计划开始有序转移!”

    “榴弹炮营、自行火箭炮营!跟随主力部队一起进攻!把炮管子架在突击队的肩膀上!”

    没错,即使当前的八路军已经过上了富裕日子,可大炮上刺刀依旧是炮兵部队们的压箱底技能。

    在炮火准备阶段结束后,卡着时间重新装填完毕的红箭自行火箭炮,以及重量相对较轻的1935b榴弹炮,毅然决然地伴随进攻部队继续前压。

    同志们将在战场开阔地带组成若干规模的炮群,以直接瞄准的方式给突击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形成这种简单且粗暴战术的原因很简单。

    相比于欧洲战场上的某些神圣骡马帝国,八路军炮兵可是装备了大量的牵引卡车,机动性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在手握制空权和重火力压制的情况下,鬼子炮兵根本没有反制的机会。

    趁他病要他命,抵近射击骑脸输出就是最高效的进攻方式。

    ······

    时间回到五分钟前,济源日军司令部。

    在巡视完自家防线后,满蒙开拓青少年团的最高指挥官回到了自己的作战会议室中。看着一位位忙碌的参谋们,他声音沙哑地询问道:

    “负责侦查的小队到哪里了?他们有没有传回什么有用的信息。”

    大型会战,情报支持同样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指挥系统的每一步决策。

    为了守住进入豫北的门户,小野寺和登早在一周前便派出了特高科精英,企图在开战之前刺探出八路军的兵力部署。

    面对自家长官的质问,作战会议室内的鬼子参谋们顿时鸦雀无声,一时间竟然没人敢站出来回答问题。

    见状,老鬼子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

    没办法,谁让己方技不如人呢。

    无论是收编自本地的伪军小队,还是身经百战的专业特工,在出发以后都如同石沉大海般,未能传回任何有用的情报。

    在跟八路军侦查部队的对决中,他们完败。

    片刻后,小野寺和登尽可能地调整心态,装作胸有成竹地强行鼓舞士气:

    “继续派出特工,这回让他们先潜入果脯第一战区的控制区,随后再装作逃难的平民北上横渡黄河,看看能不能混进中条山。”

    “我们不能一味的防守,所以情报非常重要。”

    闻言,作战会议室内的鬼子参谋们,皆是很捧场地附和起来。

    在封门口被封锁的当下,唯一的突破口只剩下了果脯。

    毕竟光头那边防渗透的能力很差,很多部门甚至可以用单方面透明来形容。

    如果特工们的运气足够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在豫西打探到八路军的消息。

    安排好一系列的作战计划后,小野寺和登默默来到军事地图前,对会议室内的一众参谋下令道:

    “通知各级部队,在本次战役的第一阶段,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坚固的工事群,在消耗八路军有生力量的同时,力求挫败敌人第一梯队的攻势。

    “一旦对方露出疲态,我们就把所有部队投入战斗。”

    “把主力、预备役和皇协军结合起来,把大打中打小打结合起来,争取把战火烧到晋省境内去。”

    上述的作战方案,基本上是老鬼子现阶段能想出的最优解。按照他的话,这就叫用敌人的战术对付敌人。

    当年八路军就是这么硬扛过了两年多,自己只需坚持三个月,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他特意强调道:

    “敌人的炮兵的确在数量和质量上占优势,但他们的战术非常死板,每逢进攻前必然会进行一轮试射。”

    “只要我们利用好时间差,定能减少部队的损失。”

    老鬼子话音刚落,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便从西边响起。剧烈的震动,险些将前几天才搭建好的指挥部震塌。

    “什么情况!?”

    意识到不妙的小野寺和登赶紧冲向室外,拿起望远镜向第一道防线看去。

    只见密集且同步的爆炸不断在己方阵地上腾起,诸多半埋式地堡中和炮楼像纸糊的一般,被敌人的炮火轻而易举地抹去。

    很快,前线的消息也从电话线传了回来。

    “少将阁下!独立混成第八旅团来电!他们遇到了155毫米炮群的攻击!按照现在的强度,防线上的防御工事肯定撑不到明天!”

    此话一出,小野寺和登只觉得脸火辣辣的疼,就像是被人狠狠扇了一个大逼斗。

    自己刚刚才说八路军炮兵十分死板,不试射就不会炮击。哪曾想仅仅几秒钟后,对方就用实际行动打了脸。

    ······

    其实这事,还真不怪老鬼子没见过世面。

    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算济源日军运气太逆天。因为他们正面的敌人,可是八路军炮兵学院的第一批优秀毕业生。

    经过系统性学习的炮兵,在战前会根据诸多手段的侦查结果,预先计算好大量的射击参数。

    每逢战斗,同志们只需找出当前条件对应的数据,套公式便可完成精准的炮击。

    如此一来,敌人根本不会遇到一两发炮弹的试射警告。

    面对大量炮弹的急袭,利用时间差躲避更是成了痴人说梦。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打出个开门红,赵主任特地选用了兼具视觉效果和突袭效果的同时弹着战术。

    在进攻开始前,所有射距内的炮群都会得到通知,同志们需要根据炮弹飞行的时间和距离各自计算射击诸元。

    繁琐的过程,使得每门炮射出的首发炮弹,几乎会在同一时间落在目标点上。

    这种集火射击,会产生一种雷霆万钧、毁天灭地的直伤效果。敌方阵地会被近乎野蛮的炮火攻势撕得粉碎,目标人员完全没有闪避或掩护的余地。

    整体来说,这种战术最大的难点在于协同。

    它不仅需要各单位通讯设备完善,还对指战员的军事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不过对于来说,上述的难点恰恰都不是问题。因为同时弹着战术,恰巧是八路军炮兵学院的初级训练课程之一。(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