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愚公移山

作品:《秦影

    李根,李家的顶梁柱。

    其老父于去岁因常年劳累,终究没熬过寒冬,泯然长辞,最后还是在开春之后,才被安葬在后山。

    吸取去岁家里饿死冻死人的教训,开春之后,李根在耕种原本田地的基础上,有多开垦了数亩土地。

    祈求靠着多出的土地,自家人勤劳耕种,想必也就不会再发生亲人离世的情况。

    自始自终,李根及其家人都在怪自己不够勤奋,自家能力不够才导致悲剧发生。

    只是,这种现象又何尝不是悲剧呢?

    经过一年的辛劳耕耘,终于到了收获的时节。

    算不上丰收,但也说得过去,加上新垦的土地,收成还算喜人。

    那成想,层层加码下来的农税,竟要去了自家五取二的粮食。

    不过,李根已经习惯,毕竟每年的税收都比这个只增不减,今年官老爷开恩倒也合理。

    只是今年的冬天显得格外冷,也再没有多余的钱粮修缮房屋,虽说日子过得去,总是有那么一点难熬。

    这时,名为赵政的新里典和杜哲、蒙恬,在一个寒冷的日子里,来到了他们家。

    和他们一家人交谈。

    没有谈论天文地理,也没有谈论古往今来。

    新里典是一个和他们孩子一般大的少年,却学识渊博,谈吐不凡,

    坐在火堆旁,大家谈论的是家长里短。

    从谷仓的谷粒收割、归仓,粮食的剩余多少到柴火的伐取、劈砍以及存储。

    从房前的院坝、菜园子,到屋后的阴沟、杂草。

    不可不谓了解得细致入微。

    一开始,李根一家人其实很是忌惮和害怕嬴政一行的,因为官民自古以来,都是呈相对峙的模式。

    但在多次的交流中,一家人与嬴政熟悉了,也变得亲切了。

    “回来了?”

    “嗯,娘。”

    “来,擦擦身上,干了一天活,也累坏了吧!”

    “不累,里典大人说了,所有的活都要按时按量分配好,不能超量超时劳累。

    出汗也是因为太阳底下,太热了。

    而且,超额工作是有奖励的,虽然里典大人要求大家能不超额就不超额。

    喏,娘,这是今天的工钱。”

    “好,我知道政娃儿是个好人,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别看人家年龄小,你们啊,要听政娃儿的安排。

    钱先存着,以后缴纳赋税,我们家就不用粮食了,用钱币就行。

    过几天,我们家再添几件家具。”

    “对了娘,你得给娃子们买套书桌,不然回家都没地方学习了。”

    “知道了。”

    说完,李氏就拿起工钱回到里屋。

    李根家的院子已经大变样。

    青石垒筑台基,木制的房屋,前后两室的布局,五口人的房间。

    院子左脚是圈舍,岩石垒砌的墙壁和地面,防止刚刚从山里抓回来的野猪崽拱坏逃跑。

    为了提高猪肉质感,杜哲还叫乡民们煽猪,由此,愿意学且学习能力很强的中山峰成为了下江里煽猪的御用师傅。

    圈舍旁边,是散养的家禽。

    至于牛,那是极少的,不过,李根还是抱有希望的,来年,他就可以向养牛的大户那里买一头牛崽子了。

    这不,猪圈旁边还有一栋修好的空着的圈舍,比猪圈高大了许多,由岩石基座加木材建成的镂空牛圈。

    如今只需等待明年小牛崽的入住。

    院子的右脚,是篱笆围起来的菜园子,平时做些小菜,在山里采摘得什么野菜,也尝试着培育一番。

    在往外,是一人多高的院墙,既是防止强盗侵入,也是保护自家隐私,还有兼顾防止家禽跑出去乱窜。

    火堆旁。

    “李叶,和爸爸说说今天先生都教了些什么?”

    李根将身边的儿子李叶抱入怀中,欣慰地问道。

    “爸爸,今天先生教给了我们一个故事,叫做《愚公移山》。”

    李叶在李根怀中,高兴地说道。

    “是呀是呀,愚公那里的人和我一样,也是住在山里呢!”

    同样在李根怀中的女儿李初抢答道。

    两个孩子的名字,是杜哲给起的,寄寓开枝散叶、初始而来之意。

    “哦?

    和爸爸说说,故事都讲了什么?”

    “好!”

    两个孩子齐声答道:

    “在很远的地方,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有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大河北岸的北边。

    爸爸,你知道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在哪里吗?还有冀州在哪里啊?大河在哪里啊?”

    李根也不知道,只得安慰两个孩子说道。

    “你们继续说,说完爸爸就告诉你们在哪里。”

    两个孩子继续说道。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

    “我想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修建一条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的道路,大家觉得怎么样?”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这时,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不待愚公回答,众人回答说:

    “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之后,愚公就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

    他们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愚公的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

    “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对智叟叹气说:

    “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

    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河曲智叟听完后,无话可答。

    后来,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听完,李根还沉浸在故事之中。

    “爸爸,爸爸,这个叫愚公的人是不是很傻啊?

    那么大的山,怎么可能挖得掉嘛。”

    “爸爸,这世上有神仙吗?”

    李根看着两个孩子,他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在他看来,愚公确实是在做不可能之事,至于神仙,或许有吧。

    不然这些地名和大山,他一个也不知道啊。

    这时,在旁边听故事的李氏说道。

    “叶儿,初儿,愚公不傻,愚公是在做一件伟大的事。”

    “奶奶,奶奶,你知道这个故事吗?”

    两个孩子从李根怀中挣脱,跑到李氏身前,充满好奇地问道。

    “知道,知道,后天休沐,奶奶带你们去看看愚公修的道路,好不好?”

    李叶和李初一听,可以看到故事中的人物,即便只是道路,也很是激动。

    “好啊,好啊!”

    “可以看到愚公了。”

    “哈哈!”

    李根听到李氏的话,瞬间明白了什么,脑海中浮现出南江路的奇伟雄壮,那峡谷上的高桥,还有横断山脉的大道。

    是多么地像故事中愚公想做的事。

    休沐那天,一家人带上行囊,准备吃食,出发前往南江路,前往截巫路。

    一路上,遇到了许多孩子,还有他们的家人。

    这是李叶和李初回学堂后,一顿炫耀,让课堂中孩子也心生向往,最后许多家长在孩子的软磨硬泡和自身的好奇心下,于休沐这天,也踏上了观临的路。

    南江路,对于行人是不收取费用的,只针对商户或者货运等。

    这之后,李叶和李初两个孩子想象课堂上先生给他们讲的故事都是真的,更加努力读书识字。

    而李根也对生活更有奔头,心中对于嬴政的崇拜和拥护再次拔高一个头筹,甚至,许多人和李根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