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三年后(幼儿太难写,还是跳了吧)

作品:《山河盛明

    第10章三年后(幼儿太难写,还是跳了吧)

    三年后,

    坤宁宫。

    苏黎今年已经四岁啦!真是可喜可贺!(我也不用一直写宣宗了,都快忘了有女主了)

    头戴六合一统帽(就是瓜皮帽),身穿太子红色圆领四龙窄袖袍(明初为窄袖后期逐渐变宽),小小的人穿着小小的衣服,偏偏还一脸正经的样子,实在是乐翻了不少人。

    苏黎长相果然没有像明宣宗,但大方脸还是留下了,好在苏黎前世相貌不俗,现在还稚气未脱但已可见未来那剑眉星目,英挺俊美,本是阴柔的长相,但在朱家祖传的大方脸上便成了刀削斧刻般的俊美和硬朗。(我真的尽力了)

    让明宣宗,孙皇后和张太后是越看越喜爱,宠爱值一直满管未减。

    “皇兄,陪钰儿,玩。”朱祁钰晃悠着身子凑到苏黎身前,揪着衣角不放手。

    朱祁钰长相肖父,所以…………

    颜值上我们不要有期待,苏黎独美就好。

    苏黎:“皇兄一会儿要去早课,你也要去么?”

    “要!”朱祁钰坚定道。

    苏黎:……为什么这狗皮膏药就撕不下来呢?

    郁闷.jpg

    文华殿,位于皇宫奉天门以东,是为明清两代皇子的教育之地。

    关于明清两期的皇子培养,明朝是明显松散于清朝的,因为清朝出了个康熙,对自己狠对自己儿子更狠,康熙规定皇子满六岁就送到阿哥所独立,每日四点起,五点要到文华殿备课,一篇文章要读一百遍写一百遍,每天还要写一千个大字,午休两小时,下午还有四小时的骑射课。

    一年还只放五天假,即端午、中秋、春节、皇帝生日和自己生日。

    相比之下,朱元璋定的十八天假都显得是那样温柔体贴。

    从康熙定的课程表中,我们大概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从康熙开始,后面的皇帝都是矮冬瓜了,全是累的呀。

    明朝就不同,因为明朝总共就没几个皇子,导致皇子培养十分松散,清朝是因为儿子多,所以可以靠养蛊一样的方式选继承人,但明朝玩不起啊,不是独苗就是早夭,每个儿子都是皇帝的心肝肉。

    还有一点,清朝的皇子老师要跪着上课,明朝不用。

    扯远了,我们拉回正题!

    今天是杨荣讲课,因为苏黎年纪小,一天只用上一节早课。身为三杨之一,自然不会只照本宣科,多数以现实举例,然后引经据典,融汇贯通。

    不愧是当朝名臣,苏黎哪怕是天生的理工思维,此时也能被带入进去。

    朱祁钰也是听的津津有味的。

    也不知道听没听懂。

    这时,杨荣提问道:“太子殿下,自古民生,税收皆与朝廷息息相关,而今天下虽承平日久,百姓有安,然国库却依然不丰,其责在哪?”

    苏黎听到这,内心自然是欣喜的。

    天知道当她确认自己是穿越到明朝的朱祁镇时有多崩溃。

    朱祁镇啊!

    这可是有“大明战神”之名的绝世冤种!

    一个土木堡,不仅把太宗留下的武功给玩没了,也把仁宣的文治消耗了一大半,可以说是超低配版唐玄宗、乾隆。

    毕竟,虽然都是让王朝由盛转衰,但好歹人家前期靠自己让王朝全盛过,朱祁镇呢?

    光败家了!

    朱祁镇干的事儿,那是连理工思维的苏黎都看不下去的,但转眼自己成了朱祁镇,苏黎也只能认命了。

    但认命是没有选择,可做人做事苏黎还不能改变吗?

    明朝挺好的,最后的汉家王朝,社会开明,政治刚硬,再没有哪个朝代,能比明朝更适合发展近代改革了。

    毕竟,清朝可不信汉人。

    终于有机会发表意见了!

    苏黎文学是不开窍,但根据历史照搬还是不差的。

    当即起身道:“我朝立国不久,至今四帝却未满百年,然国库不丰,其责有三,一为税制不完善,二为官员不作为,三为富商暗中阻挠。

    我朝重视农业,然农业税也并未多征,为何却收不上?因土地兼并,孤认为应行摊丁入亩之策,改人头税为田地税,多田多纳,少田少纳,无田不纳,另可再定额亩数,超额田亩翻倍收税,以此来控制土地兼并。

    我朝轻视商业,商税基本空置,为何收不齐?此乃官员之祸也。孤以为应增收酒税,茶税,盐税,此三样必须收归国有,观前宋一朝,土地不足我朝一半然其富巨也,皆因其重视商税,孤认为应加大盐产量,调低盐价,使私盐无利自然断绝,其外,茶、酒可由政府出面招商卖引,使持引者才可合法售卖,再统一收税,然,其一切基础皆为朝廷肯下狠手彻查各地漏税和违规商人。

    综上所述,欲富国,乃先整吏治,再插手变法,国富则强兵矣!”

    杨荣呆在那良久,愧叹道:“太子大才,臣不足矣,但可见大明百年之盛也。”

    苏黎:“杨太傅不必如此,太傅大才孤早已久闻,今日一见才知所言非虚。”

    .....................分界线............................

    乾清宫

    此时的明宣宗正在殿内与内阁议事。

    “陛下,陕西、四川发生地震,百姓伤亡数万,房屋倾塌,陕西、四川宣政使请求陛下赈灾,如此一来今年恐怕会失了两地之税啊!”杨士奇担忧道。

    “陛下,今年河道使传讯恐今年黄河将有汛情希望陛下拨款治水,以安百姓。”杨溥道。

    “陛下,边关粮饷告急,兵部急摧朝廷发饷……”蹇义道。

    明宣宗坐在上首一脸的无奈,明明才三十三岁正值壮年,却已是华发早生。别看这大明好似盛世降临,实际上只是外强中干,祖父五征漠北本就大伤国财,若非父亲代政调控大局,加之郑和下西洋,朝廷的财政早就崩溃了,可惜父亲早逝,轮到他上位了,他皇叔又反了,到如今满打满算也才修养生息了四年,偏又没有遇上好时候,经常是这个灾,那个灾的,四年了,国库还是空的能跑马。

    既然开不了源,那就只能节流了。

    “诸位,如今朝廷国库空虚想必你们也清楚,加之现在又灾害频发,可朝廷也实在是没钱了,所以朕准备放弃在奴儿干都司驻兵,以节缩军饷,好挪出银两赈灾,诸位以为如何?”明宣宗望着众大臣问道。

    虽然有点拆东墙补西墙,但也是现在唯一的出路了。

    内阁大臣们一听,皆是皱眉思索起来。

    不一会儿,作为首辅的杨士奇便上前道:“陛下,臣认为此举不妥。”

    “何来不妥?”明宣宗问道。

    “陛下容禀,臣以为,东北之地不比交州,交州贫瘠百姓难驯,且丛林蔽日,瘴沼漫天,放弃交州于大明有利,但东北不同,东北地势广阔,水草丰美,虽苦寒之地但自古苦寒之地易生矿藏,且瓦剌袭扰边境我大明亦需缓冲,有东北在,方可从旁牵制,使瓦剌不敢大举出兵,但若陛下放弃在东北驻兵,恐怕瓦剌会大举入侵我大明边境。”杨士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谏着明宣宗。

    如果苏黎在,肯定会惊叹,可不是嘛,那个啥土木堡不就是瓦剌大举入侵才造成的。

    明宣宗也不是傻子,更不是自大狂,自然知道杨士奇的话都是对的,但东北驻兵整整三十万,可是整个东北却都收不上什么税,对于如今的大明而言,实在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明宣宗想来想去,只能头疼的摆摆手,“罢了,此事容后再议吧。”

    摒退了臣子,明宣宗叹了口气,张德见此,上前劝慰道:“万岁爷不必忧心,如今大明文昌武隆,四夷皆服,断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明宣宗看向张德,只道:“朕也希望如此。”

    “对了,镇儿已经上早课了吧?”

    “回陛下,是的,由杨荣教导。”

    闻言,明宣宗来了兴趣,下今召见了杨荣。

    “我儿初课,有没有好好听课啊?”

    杨荣听言当即跪地激动道:“太子大才臣生平未见,年方四岁便于治国一道上有独道见解,真乃天降紫微,天佑大明啊!”

    明宣宗一听,疑惑道:“我儿甚小,爱卿何出此言?”

    杨荣遂将苏黎之话细细讲于明宣宗听,明宣宗大赞,“我儿果然聪慧,杨荣,我儿提出的事你回去着内阁让杨首辅写个章程出来,此策可行。”

    “是,臣领命。”杨荣俯首道。

    “若此计能成,朕便也不必放弃奴儿干都司了。”明宣宗叹息道。

    ……………………分界线……………………

    坤宁宫

    没有前朝的忧虑,妃子们小日子挺悠闲的。

    孙皇后此时正坐在殿内绣着绣样儿,已经完成了大半,依稀可见是只虎。

    “哒哒哒~”苏黎下课后一阵小跑到孙皇后身前便抱着她的腿脆声道:“母后~我想吃冰~”边说还边扭了扭身子,大眼睛也满是希冀的看着孙皇后。

    这年头,骗口吃的不容易啊。

    孙皇后见此,一眼就看出小馋猫又想骗吃的,一边笑着放下绣棚,一边又伸手摸了摸苏黎的脸蛋,见无汗便道:“不行,你今日已经吃过两份了,不想闹肚子的话就乖乖听话,来,坐母后身边,母后给你打扇子。”说着,便拍了拍身边的位置。

    啊~没骗到冰,今日份的脸皮又白给了。

    不过母后亲自打扇也不错呢~

    苏-没脸没皮-越活越回去-黎果断顺着母后的腿爬上软榻。

    这个软榻刚好摆在窗边,窗外便是一棵桃树(别问作者为什么有桃树,问就是俺乐意),郁郁葱葱的,枝叶伸展开又恰好挡了几分阳光,倒给夏日增添几分清凉。

    靠在孙皇后的怀里,享受着她温柔的轻拍,手摇的扇子吹来阵阵微风,伴着那清婉的歌声,苏黎缓缓打了个哈欠。

    当什么理科狗啊!

    这!才是生活嘛~

    试问谁能拒绝一个美女跟你贴贴又给你哄睡呢?

    ps:永和宫,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承乾宫之东、景阳宫之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

    唔,要开始主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