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贸易逆差

作品:《山河盛明

    第75章贸易逆差

    时间一晃,便已是昭武八年了。

    去年十一月,明军攻破占城,黎元龙自尽,黎察潜逃,大越宣告灭亡,此后便是连续一月的清剿,大越皇族再无血脉存留。

    明军继续推进,占婆国闻风而降,愿献上国土,只请求大明保全其皇族血脉得以延续。

    沐晟将此事奏请了苏黎,苏黎应允,可留皇室嫡支性命,但其旁支一概不留,贵族中有与皇室通婚者亦然,封占婆国王为占王,恩泽三世而斩,另赐京城王府一座,爵田千亩,金币三十万。

    占婆国王收到信息后痛哭流涕,却知大厦将倾,只能同意苏黎的要求,带着文武百官于王城外,亲献王印纳降。

    至此,交趾全境收复,军报送于京城后,百官大喜,苏黎下令犒赏三军,并下旨将交趾更名为越省,让工部与宗正司接手越省的战后重建与民生培养。

    同年十一月,海军成功打败了汤都王国和吕宋王国,彻底占领了吕宋群岛,确立了数个良港位置绘于海图之上,同时有士兵发现吕宋王国有一种高产良种,耐旱、味甘、食之饱腹但食多胀气,亩产可达千斤。

    消息上报后,苏黎笑眯了眼,当即认出这良种应该是红薯,立马下令让戚然送一船苗回来。

    昭武八年二月,沐晟发动了对高棉王国的战争,发现其士兵竟以象作马而战,声势颇大。

    但象闻巨响而惊,遂弃火枪而以火炮攻之。

    敌军不战自乱,明军战绩斐然。

    随着战况推进,前线火药吃紧,沐晟上书请求朝廷调备,苏黎急调京城军工厂加紧生产送往前线。

    因为大明的扩张,海上贸易减少许多,但新沙繁华依旧。

    随着外来商人的加入,大明商业空前繁荣,行商多如牛毛,各地店铺林立,商业的繁荣增加了许多就业岗位,大明百姓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苏黎见此,下令翰林院与商部协同编纂商法,确立并更新商税。

    市管部最近发现一些西方商人在售卖一种烟草,销量甚好,但大明禁烟,逐上报朝廷请示下一步。

    苏黎偶然听闻此事,惊出一身冷汗,生怕是鸦片,急忙下令让锦衣卫带人去抄了,带回来检查后才发现只是虚惊一场,这些真的只是烟草,只是品质非常好。

    问其原因,竟是因为西方商人带来的货物大明商人都不想收,没办法,听闻大明禁烟才想着挺而走险赚一笔。

    虽然不是鸦片,但中外贸易逆差的问题开始被重视。

    如果外来商人一直赚不到钱,大明迟早要被全世界盯上。

    苏黎为此特召了十几名外国商人进宫,恰谈商务。

    奉天殿上,十几名金发碧眼、蓝眼的西方商人被带入大殿。

    一路上,这些西方商人皆被大明的皇宫所震撼,奇特的建筑方式却显得大气又辉煌,金色的琉璃瓦像金子一样发着光,大殿的红柱都要两人合抱,实在是震撼人心。

    如此盛景,也难怪马可波罗游记里吹嘘神秘的东方遍地都是黄金了。

    此时此刻,哪怕他们的身份也算是个贵族,但在这座宫殿面前,他们也觉得就算是国王的城堡,也不过如此。

    一行人在大殿上恭敬的向苏黎行礼,并诚恳道:“拜见大明皇帝陛下……对于您,我和我们的国王都非常希望能够与您接触,希望我们的友谊长存。”

    令人惊奇的是,他们都会说汉话,也让苏黎少废了一番功夫。

    这也正常,如今的大明强盛无匹,堪称世界无敌手,他们身为弱势方,来大明做生意断然没有让大明商人学外语的可能,如此一来,他们也只能多才多艺了。

    大势在谁,谁的语言便值钱,这是常态。

    苏黎虽然是抱着解决逆差的问题而召见的西方商人,但不代表她就什么垃圾都收了,所以在姿态上还是摆的足足的。

    头戴翼善冠,一身明黄绣团龙纹的衮龙袍,腰继金玉革带,衮龙袍上金线绣的龙栩栩如生,宛若活物。

    这里要说一下,明初的龙袍是很简朴的,上面只绣了龙,但简单不代表普通,还是自有一番霸气在的。

    直至明中后期,才开始在龙袍上绣十二章纹,瞧着才花花绿绿起来。

    十五岁的苏黎已经有一米八多了,身高腿长,常年习武又让她不似竹竿般瘦弱,反而骨肉匀称,宽肩窄腰,朱家祖传的方脸削弱了苏黎脸上的稚气,将她的面容加深了不少,小麦色的皮肤更增添了一分魅力,显得格外英俊。

    此时高坐在龙椅上,霸气满分,成功震住了这些西方商人。

    “平身吧。朕此次召见尔等,是因为尔等与大明的商贸十分频繁,这不由让朕好奇于你们背后的国家是何等模样,又盛产些什么?”苏黎淡定的挥手,询问道。

    一个金发蓝眼的商人立刻站出来道:“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我叫卡捷克隆.约翰,您可以叫我约翰,我来自法兰西王国,远在大陆另一端,盛产红酒以及各种花朵榨取的香水……”

    嚯,居然还有高卢国的,够勇的,跨越半个地球来进货。

    此后还有匈国、波国、立陶宛大公国、丹国还有日不落国等。

    日不落国商人还小小的提议了一句,说因为大明海军扩张,那一片的岛国把海峡全卡了,他们只能走陆地了,希望大明尽快将这些岛国征服,他们期待与大明的海贸。

    苏黎:……

    果然不愧是后世能在全世界占地的日不落国人,对大明的战争看的这么平静。

    不过由此也可见大明的财富有多么吸引西方人。

    听完他们的回复,苏黎整理了一下信息,农业上燕麦可以来一些,就当调剂一下口味,也许还能做军粮?军事上就算了,武器落后太多,至于铁矿反正她都要把南海和天竺洋给吞了,再吞并了ao洲,她还会缺铁吗?

    其余的……咖啡可以来一些,总有重口味的,再不行也能入药。可可豆…也来一些吧,总有重口味的,红酒可以有,大明的白酒太烈了,有红酒也能照顾到不同口味的人,还有啤酒也不错,销量不用愁,至于香水……

    这玩意儿听说有用人油做的,真是想想就让人窒息……

    为此,苏黎选择改买干花。

    而服饰,这个真不行,不说那反人类的掐腰,就是那个两三米宽的横向裙撑,就够让大明贵女们骂一句神经病了,没人会花钱找罪受。

    是袄子不好看?还是马面裙不亮眼?

    穿着这玩意上街扫地吗?

    苏黎想了想,又改为购买宝石,这个拿回来加工一下,还是可以的。

    一番讨论下来,苏黎发现她最期待的钟表居然还没出现!

    害得她只能在一堆商品里寻找大明百姓愿意用的。

    差评!

    最终,双方还是达成了完美的商贸协定,同时规定外来商人不得私自销售协定外的货物,否则将会被打入黑名单并且大明会派兵抓捕查抄。

    商人们点头如捣蒜,拿出自备的鹅毛笔签字,苏黎则用毛笔行云流水的签下了她这一世的大名朱祁镇。

    协定一式两份,各自持有,在苏黎盖上玉玺后,正式生效。

    这份协定也成为了后世西方难得存有的明朝昭武帝亲笔的珍贵文物,无价之宝。

    而这次商贸协定也彻底为大明打开了世界的大门,成为大明霸主之路的奠基石。

    史称:互市协定。(作者取名废)

    一众商人们拿着协定不由笑出了八颗牙齿,乐的不行。

    而苏黎,则因为解决了贸易逆差也不禁轻勾了下嘴角。

    皆大欢喜。

    清朝的鸦片战争其实就是贸易逆差惹的,因为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绸都是西方的紧俏物,但西方的特产却吸引不了中国的商人,久而久之,正常的生意做不了,那就只能干违法的了,鸦片战争由此而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