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如释重负,今天高兴
作品:《梦起东方》 林毅领着老人,回到姐夫家的大屋。大家起床都很早,已经趁着天气凉爽,干完了一轮活。
林毅把老人的帮助说了一遍,姐夫请他进屋一起吃早饭。互相介绍时,知道老人名叫关鸿祖,今年五十有三。
向大叔长得很老相,但才刚知天命,得叫声关大哥。不过两老对比十分明显:一个脸上沟壑纵横、饱经风霜;另一个则鹤发童颜、养生有术!
吃完饭,大姐和姐夫要去工作。林毅和向大叔无事,就陪同关大爷出去游玩。
而少女好像在躲着关大爷,似乎对上次的谈话,仍然心有芥蒂。林毅干脆让她留下,和小和尚一起复习。
跟同龄人在一起,向大叔说话明显增多。两个上了年纪的人,有许多话题可以聊。而林毅在一旁练习听力,努力分辨着男篮女吕。
参观完大澳,在向大叔带领下,三人来到一处新码头。林毅抬眼瞧去,有艘汽艇上挂着‘向字旗’。他惊喜问道:“那是咱们家的船?这么快就买好了?我还以为要订购呢!”
“香港岛吗,哪里会缺船,花了八千多呐!”向大叔说着摇了摇头,但并没有责怪乱花钱。果然,水上人,没有不爱船的!
上船后林毅摸了摸,心里直叹买亏了,这不就是铁皮洗澡盆上装了个发动机吗?船沿儿外面的汽车轮胎,被换成另救生圈,但那也值不了几个钱。
向大叔把旗子摘下收好,下面原来是天线。林毅心想,以后坐船时有广播听了,成本多少能收回来一点。
向大叔发动了马达,调转舵盘,把船开出了码头。汽船驾驶他还不熟练,也不说话,闷着头向前开。等船速上来,林毅才发现,马达的噪音太大。耳边说话都听不清,甭说广播了。
船快效率高,很快大家就弃水上了岸。向大叔指着玻璃挡板说:“这个东西好,水汽不迷眼睛。不过船上还得加个雨棚,否则下雨天东西都淋湿了。”
三人又来到上次野餐的小湖。这地方的风景确实好,但关大爷明显是个闲不住的性格,只坐了一会儿,就鼓动大家爬山。
林毅艰难地爬到半山腰儿,已经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而两位老人气息均匀,仍然能兴致勃勃的聊天。他心生佩服,就向关大爷请教养生之术。
关大爷看着林毅,笑着安慰道:“不要心急,你长身子的时候,亏了营养,现在要边进补边锻炼。欲速则不达,如果一下子练的太猛,反倒会伤身。”
“暂时别跟我们比,我当过兵底子好;你向叔是老渔民了,风里来雨里去的,这点消耗哪里在乎!”
林毅知道自己瘦得像麻杆,风吹就倒,但还是有点不好意思。他下定决心,自己、少女、小和尚,都要适当进补、科学锻炼。
眼看要下山,关大爷调侃林毅:“下山时要当心!否则崴了脚,我们两个老头子,可背不动你。”
回到湖边,三人坐在树荫下,享受着清凉的海风。林毅走了一圈,感觉阳光太毒辣,手脸又有些痒。以后长时间户外活动,看来得带个草帽,最好再买个墨镜保护眼睛。
闲聊小新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关大爷问林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你有没有读过?”
看见林毅点头,关大爷盯着他的眼睛说:“这些年看着RB货横行,我这个抗战老兵,心里不是滋味啊!二战中,除了美国,各国都打成了废墟。战后的RB和德国,看似一穷二白,但人才还活着,教育体制也还在。离开这一点,他们想再次崛起,不可能这么快。”
关大爷关切的问:“百年树人,要想国强,人才必不可少。我看你们几个,都是好孩子。如果有上进心,想要进学念书,我可以帮忙。”
林毅诚恳地回答:“读书的事情,我也想过,正在学粤语。向阳花和大方小和尚,也在学繁体字和英语。”
旁边的向大叔点了点头,证明了他的话。
香港的大学,林毅也想见识一下。但想到真正的自己,已经离校十几年,他有些苦恼的说:“以我和向阳花年纪,应该去上大学。但我们积累不够,即使进去了,恐怕也跟不上。倒是小和尚年纪正好,我想送他去念初中。”
关大爷沉思了一会儿,提了个建议:“嗯,这是个问题。据我所知,港英政府大力推行英语教学,建了很多英文学校。即使是华校,也有半数教材使用英语,更不用说大学了。我有个老朋友,在大学里当教授。你们要是有某种特长,事情能好办些。”
林毅心说自己会预言术,这个特长牛逼到爆,可惜不能用来办入学!
听见关大爷认识大学教授,林毅赶紧把发明的事情讲出来。又说到难点,问他能不能帮忙。
关大爷听得眼睛一亮,“那人是我的老战友,学军工出身,搞的是爆破,现在当了化学教授。你的事可以问问他!”
关大爷看着林毅,语气里带着欣赏:“听说了办厂的前因后果,我对你们很是看好。小小年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是难得!现在又知道你有其他才能,更加高兴。”
表扬完了,他语气转向严肃:“有一点务须警惕!奋斗的路上,必须破除十倍阻碍。世人的诽谤、欺辱、轻贱,你都处置完了,后面还有一大难关——成功之后,面对十倍的鲜花和掌声,你要怎么做?莫要嫌我啰嗦,这逆耳之言现在不说,等你发达后,恐怕就听不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