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在外而生
作品:《苟在明末当宗室》 最新网址:www.xs.fo</p>不得不说查理二世有这种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尤其是他在这一路上处处碰壁,始终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前往大明学习的念头就更甚了。
查理二世很清醒,绝对不是一时间的心血来潮,暂时离开欧罗巴前往大明,既能避开欧罗巴的漩涡,让自己的处境得到改善,也能在大明学到先进的知识。等几年后再回来,也许到那时候英国国内的情况就会发生改变,只要克伦威尔年纪渐大,甚至身体情况日渐越下,那么查理二世就有了回到英国的可能。
毕竟他名义上依旧还是英国的国王,而欧罗巴诸国王位继承是有着传统的,哪怕查理二世被驱逐出国流亡,但他国王的王冠依旧还在,这点是所有欧罗巴诸国王室,甚至包括自称为护国主的克伦威尔也不得不承认的。
等到那时候他就有了机会,所以查理二世已想明白了。与其在欧罗巴这样没有效率地折腾倒不如去大明走走。去了大明,不仅能学到他想学的知识,或者还能从大明那边招揽一支雇佣军为他效力,以为未来回到欧罗巴做好准备。
在和使团同行的这路上,查理二世已经发现了使团中有着不少正规军人,这些军人的战斗极强,要以凶悍程度就连欧罗巴大名鼎鼎的德意志雇佣军也稍有不如。而且这些军人还装备了欧罗巴各国都没有的新式火枪,这些火枪不仅威力强,更能连发,查理二世曾经还征求过王夫之和郑鸿逵的允许,亲自试用了一次这种火枪,当试用后他惊奇的发现这样的火枪先进程度根本不是目前欧罗巴火枪可比的,假如他能拥有一支几百人的雇佣军,全部装备这样的火枪,那么他完全可以保证自己未来有足够的可能回到英国并真正登上王位,并以这支武力为基础推行政体改革,从而稳固王权。
面对王夫之,查理二世没有太多隐瞒,基本都是实话实说,把自己心中所想的这些告诉了对方。
查理二世很清楚,无论王夫之还是郑鸿逵,他们可不是欧罗巴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废物贵族,王夫之是大明有名的学者和官员,他的见识和学问哪怕是欧罗巴著名的学者也为之不及的。至于郑鸿逵就更不用说了,这位伯爵不仅是贵族,还是大明帝国的海军上将,拥有丰富的战争和指挥经验,此外在政治上也往往有很深的了解。在这样两人面前耍小心眼并没好处,既然有求于人,为何不坦然相告呢?以真诚来打动对方,同时也向对方承诺,只要自己未来登上英国王位,那么英国必然会成为大明在欧罗巴的盟友和合作伙伴,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有极大好处的。
等查理二世说完后,王夫之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以王夫之的智慧自然能判断出查理二世所说的真假,而且查理二世就算没百分百把心里话全说出来,但至少也说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这样的态度已经足够了。
王夫之没想到查理二世想去大明真正的原因在此,更准备在大明考察和学习大明的政体结构包括科举制度等等。一个西夷有这样的头脑和判断,这很让王夫之意外,心中不由得感慨这天下英雄真不能小看,查理二世实在是不简单啊!
突然一句话在王夫之的脑海中闪过,这句话就是“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
当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发生内乱,献公死后,狄女要谋害献公留下来的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扶持自己的儿子登上晋国之主。在这种情况下,重耳果断逃出晋国流亡外国,在外国流亡数十年时暗中积累实力,招纳贤臣,不仅保住了性命,最终还有机会回到晋国成为晋文公,而晋国也在他的手中空前强大,成为了天下最强的诸侯国。
反而太子申生却因为坚持孝道不肯离国,最终逼的自刎而亡。这就是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的故事。
虽然这个故事和查理二世的情况有些不同,但重耳的经历却和查理二世又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因为国家内乱流亡国外,虽有名义却无法回国,更无法继承王位。而且在流亡之中,他们都吃尽了苦头,受了诸多磨难,只不过重耳身边一直有忠心耿耿的臣子们跟随,而且还得到了不少其他国家的支持,反而查理二世却是孤家寡人,在诸国遭受冷遇,但本质却是一样的。
想起了这个故事,再考虑到出使前皇帝和他的交代,王夫之心中倾向于同意查理二世的请求了。
在这个时候拉查理二世一把,对大明是有好处的。何况只要和查理二世说明情况,等离开欧罗巴时让他藏身于使团之中不把消息泄露出去,英国那边也不可能这么快得知消息。
就算之后知道查理二世去了大明,克伦威尔估计也不会因为这件事迁怒于大明,更不会给大明在欧罗巴的外交带来太多影响。王夫之判断,如果他是克伦威尔的话,只要大明不明确表态支持查理二世,仅仅只是把他带离欧罗巴,克伦威尔非但不会阻止甚至会暗暗窃喜。
毕竟克伦威尔虽然掌控了目前英国政权,并自号护国主,但他却不是真正的英国国王。而一个人在这样的地位呆久了,心态也会逐步发生变化,哪怕他最初承诺没有想成为英国国王的想法,但不代表他这个想法未来不会有所改变,权力是能蒙蔽人心的东西,克伦威尔同样也是人,他怎么会没有半点私念呢?
这样一来,克伦威尔或许更希望查理二世永远回不到英国,甚至远离欧罗巴才好呢。如果在前往大明的路途中出点意外,查理二世就此身亡的话,这更让克伦威尔高兴了。
当然了,这仅仅只是王夫之的猜测,并不能代表克伦威尔真正的想法,可这个猜测的可能性是极大的。不过为了保险起见,王夫之还是打算在同意查理二世的请求后暂时隐瞒他的行踪,直到离开欧罗巴再说。
当正式从王夫之的耳中听到了同意自己前往大明的允许后,查理二世心中高兴不已,并表示万分的感激。
不过王夫之也和他说明,为了避免麻烦等从瑞典离开时,希望查理二世隐瞒身份不要抛头露面,等到安全离开欧罗巴再说,这样的话对使团好,也对他好。
“感谢阁下,我会按照您的意思去做,为了妥善起见,我会让人假扮自己,走另一条路线返回葡萄牙。”查理二世一听就明白,表示没有异议,主动还提出了一个掩饰行踪转移目标的计划。
“看来殿下早就考虑好了,如此甚好。”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王夫之笑着点头。
不过王夫之又问了查理二世究竟怎么让人假扮他的行踪,又怎么从另外一条路线返回葡萄牙时,查理二世告诉他自己会让一个和他身材类似年龄相仿的随从来做这件事,而且为了确保安全,除了他单独跟随使团离开欧罗巴外,其余人等一个都不带,让这些人直接在瑞典坐船前往葡萄牙,如此一来就更不会走露消息。
“公主殿下呢?难道您不带她一起去大明?”王夫之有些意外。
查理二世点头道:“公主殿下那边您无需担心,毕竟前往大明有着一定风险,为了她的安全,我觉得还是让她先返回葡萄牙更好些。”
深深看了一眼查理二世,虽然查理二世说这番话时很是诚恳,言语中似乎也是为他的妻子着想,但王夫之却知道真正的情况恐怕不是这么简单,查理二世绝非是真的关心卡塔里娜公主,而是用这种理由把她打发回葡萄牙罢了,而且仅仅靠一个随从假冒自己能瞒过其他人依旧有着风险,但再加上卡塔里娜公主就完全不同,有着卡塔里娜公主做掩护,那么把握就更大了几分。
“这家伙不简单呀,就连妻子都能当成利用对象。”王夫之心中感慨,但他也没因为这个缘故对查理二世有什么异议。毕竟作为一个国王,懂得取舍和不感情用事是必须的素质,如果这种素质都不具备,那么王夫之也没有对查理二世投资的半点打算了。
而查理二世这么做恰恰证明了他未来如果真能登上国王的宝座,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国王,至于亲情什么的,在地位和权力对比下根本不算什么,中国不也有一句老话么?皇家无亲情,身为帝王者不都是如此。
但出于其他考虑,王夫之还是觉得应该阻止查理二世这么做。毕竟葡萄牙和大明之间已经有了合作,而且身为大明使团的正使却帮着查理二世算计若昂四世父女,这不符合王夫之的为人。
再者,留着卡塔里娜公主跟着在查理二世身边,等他们到来大明后也能借卡塔里娜公主的身份和在远东的葡萄牙人进行合作,这对大明来说是有利的,没必要因为查理二世个人的想法就迁就。
最终在王夫之的坚持下,查理二世放弃了让卡塔里娜公主和假冒自己的人回葡萄牙的打算,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带着自己的妻子一起前往大明。就这样,双方达成了协议,查理二世也就此放下心来,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