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鞑靼入贡

作品:《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最新网址:www.xs</p>就在朱棣和李弘壁沉浸在圈钱计划中时,

    一骑快马正在通过居庸关往京城疾驰而来。

    这是从宣府出发的六百里加急驿递,任何人不得阻拦驿递的同行,马上的驿卒一路上都是换马不换人。

    一路经过鸡鸣驿、怀来驿、隆庆、居庸关、沙河驿、清河驿,从德胜门进入京城之后,直奔紫禁城而去。

    大明王朝的驿路体系极其发达,一般每隔二十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三百里的速度传递。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天四百里、六百里、最快达到八百里。

    而且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而且每到一个驿站就会立刻换马继续奔袭,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拼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

    比如当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六天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当时的传递速度就达到了每天五百里!

    有意思的是,遇到这等特急信件,即便是山贼马匪也决计不敢阻拦,否则一旦延误了重大军情,他们将会面对朝廷大军的疯狂报复,杀光诛尽鸡犬不留的那种!

    驿卒一路飞奔递送的军情的时候,朱棣正和姚广孝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各自的近视眼镜。

    李弘壁当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恩师,所以差人送了几副眼镜过去,不管是老花镜还是近视眼镜,都给他准备好了。

    姚广孝原本还觉得放大镜好是好,但总归是有些不方便,毕竟经过放大之后那字体也太大了些,而且还要一直用手举着,很不利于阅读古籍。

    结果眼镜一换上后,姚广孝顿时就视为珍宝,暗自感慨李弘壁这小子还算有良心。

    然后太子少师就戴着眼睛找到朱棣显摆来了,顺便归还那放大镜。

    结果不成想,皇帝陛下听了后,同样取出了眼镜戴上,君臣二人对视一眼,都是笑得不停。

    然而六百里加急军情的到来,却是让君臣二人都心中一凛。

    宣府总兵柳升传来紧急军情,鞑靼部大汗鬼力赤停留在边墙之外,向宣府派出使者,希望与大明恢复朝贡关系,允许鞑靼部与大明进行互市。

    朱棣看着这封军情奏疏,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吃肉的蛮夷什么时候改吃素了?

    停留在边墙之外规规矩矩的递话进来,主动请求称臣纳贡,还要开放边关互市!

    正常操作不是先打一下,感觉占不到便宜,再上表称臣吗?

    这样他们也好跟自己的部落子民交代,面子上也算是过得去。

    这根本就不是鞑靼蛮夷的一贯风格!

    想当年他多次派遣使臣前去草原上招抚鞑靼,结果这鞑靼部落鸟都不鸟他。

    而后帖木儿国率大军奇袭大明,大明倾尽举国之力迎战,双方于别失八里对垒。

    而鞑靼与瓦剌则是组成联军,假意攻取大宁实则图谋宣府大同,致使曹国公李景隆、武安侯郑亨等将士战死沙场,大同也因此失陷。

    随即李弘壁临危受命,带领神机营奔袭千里堵住了这些杀入长城的蒙古蛮子,最后一战将其全部歼灭,鞑靼与瓦剌遭受重创,等到大明赢下国战之后,两部全都仓皇逃出了漠南草原,不敢南顾!

    现在倒是有意思,鞑靼大汗鬼力赤不仅回来了,而且主动请求称臣纳贡!

    “陛下,想来鞑靼内部一定是遇到了难以度过的危机,想要借着大明恢复实力!”

    姚广孝何等人物,一眼就看穿了鬼力赤的目的,以及他这么做的缘由。

    朱棣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能让鞑靼如此狼狈,不惜拉下脸面来曾经的对手这里低声下气地请求朝贡,难不成草原上面又出现了什么强大势力吗?”

    这一点,姚广孝也不太清楚。

    “可能性不大,蒙古草原早就分裂成了两大部分,即西部卫拉特蒙古(瓦剌)和东部蒙古本部(鞑靼),先前那次战役,弘壁一战歼灭了其三万联军,可谓是彻底打废了瓦剌,打残了鞑靼!”

    “这种草原部落必须要依靠青壮力量才能生存下去,否则濒临冬季他们没有足够的粮草物资,也难以获得食物,部落甚至可能会有灭绝的隐患!”

    “眼下鞑靼正在困境之中,大明正好可以利用鞑靼急于求援的心态,以确保生存的心情,进行一些控制草原的操作,让鞑靼在生存下来之后才发现他们已经与大明绑定在一起,离开了大明他们根本就活不下去。”

    姚广孝的意见很明显,那就是同意鞑靼部落的请求,恢复大明与鞑靼的互市贸易,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好事。

    以目前大明的强盛军力而言,就算二三十年后,鞑靼通过这互市贸易恢复了些许元气,那也决计不会是大明王师的对手!

    火器火炮的存在,就是他们绝对无法逾越的一道鸿沟!

    朱棣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不过还是有些不甘心!

    为什么不甘心?

    因为这可是鞑靼啊!

    别忘了鞑靼可是蒙古本部,可是与大明打生打死打了好多年的冤家对头!

    这种仇恨又岂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不管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顾两家如此深仇大恨,向大明俯首称臣,不过都是表面恭顺权宜之计罢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句话李弘壁常常念叨的话语,朱棣也一直铭记于心!

    换句话说,一旦大明与鞑靼恢复互市贸易,那么二三十年后鞑靼再次恢复元气,势必会重新作乱,这就是朱棣不能容忍的事情!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彻底平定这草原蛮夷,给后世子孙打出一个万世太平!

    但是问题在于,朱棣自己心中也清楚,这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就算灭了鞑靼,瓦剌也会趁机崛起,而再灭了瓦剌,又会有其他草原游牧部落占据鞑靼瓦剌昔日的牧场,重新变成草原霸主!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草原与中原的战争,从始至终都没有停止过!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草原不适耕种,所以即便打下来也没有任何意义!

    “罢了罢了!”

    朱棣叹了口气。

    “这都是天命啊!”

    “无法征服草原,也不可能万世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