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四章 吕氏露马脚,懵逼了

作品:《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最新网址:www.xs</p>吕氏想一下之后,端着茶水,便朝着朱标,还有梅殷二人而去。

    他自然能够看得出来,自己家太子爷,找梅殷这个喂猪的有话说。

    且有意避着人。

    不过在她看来,自己在这个时候过去,也一样没有任何问题。

    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是很受太子爷喜爱。

    甚至于她觉得,其实太子爷要更加的宠爱自己。

    自己在太子爷心目当中的地位,其实要超过常氏的。

    只是因为常氏先来到太子爷身边,并且又是开平王的女儿。

    太子爷又是一个念旧情的人。

    所以太子爷才会一直表现的,像是比较看中常氏这个太子妃。

    实际上太子爷心里面,满满的都是自己。

    和自己比起来,常氏那个愚妇差远了!

    都是因此,吕氏才敢在这样的时候,端着茶水朝着太子爷他们而来。

    她相信,太子爷和梅殷这个喂猪的,纵然是有些话说,专门避着人。

    但被避的人里,也肯定不包括自己。

    自己在太子爷那边,面子还是非常大的。

    乃是太子爷的贴心人。

    太子爷和这喂猪的,能有什么多重要的事情说?

    就算是说了,那也绝对不会避着自己。

    所以吕氏就来了。

    其实吕氏,也是一个很懂事的人,在很多事情上,很有分寸。

    一般在朱标表现出了这些之后,她是不会随意这么做的。

    之所以现在,会这么来上一手。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为了趁着在梅殷面上,通过这事,好好的体现出一把,自己在太子朱标这边的特殊地位。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梅殷,他在太子朱标这边,到底有多高的地位。

    有多受朱标的重视!

    太子爷明明都专门要避着人了。

    偏偏自己能够来到这里端茶送水,太子爷还不会驱赶自己。

    只这么来上一次,就能够让梅殷认识到自己的地位。

    那么在今后做起事情来时,就更加的方便。

    能够更让梅殷这家伙,认识到自己地位。

    为自己所用。

    可以说,她对于这些考虑的是真好。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则是,她这个时候前来端茶送水,也是能够让梅殷这家伙,体验一下自己服侍,受宠若惊。

    毕竟自己可是堂堂太子侧妃!

    这个时候来到这边,却主动的干起了端茶送水的活,给他也奉上一杯茶。

    这是多大的面子!

    很抬举梅殷了。

    梅殷对此,必然会感激涕零。

    念着自己的好。

    梅殷这辈子,都没有经历过这么尊贵的人,给他端茶喝。

    自然会心存感激,明白自己的好。

    在她如此自信想着的时候,却不知道,梅殷八月十五前去皇宫之中,拜见马皇后。

    给马皇后送中秋节的礼物。

    马皇后这个丈母娘,可是亲自给梅殷布菜,还给梅殷倒了茶喝。

    她这点儿身份,在梅殷这边,可真不够看。

    再说,上次太子正妃常氏前来之时,也一样是在这边做事情。

    该干什么干什么,一点架子都没有。

    梅殷又不是没有吃过大嫂常氏,亲手做的东西。

    只不过味道比较感人罢了。

    再说,梅殷可是和宁国公主这个嫡长公主,在一起生活这么长时间。

    什么没干过?

    真的论起身份尊贵,吕氏是在梅殷这边,还真是排不上号。

    但吕氏显然是没有这么个自觉的。

    面对梅殷之时,甚至于面对很多人之时,心里面都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高高在上,与无比的优越感。

    也不知道她都在优越个啥……

    ……

    梅殷显得有些发楞。

    显然是没有想到,朱标这个大舅哥,此番前来,问自己的居然是这么一个事儿。

    而且还是刚来没多久,没有多绕什么弯子,就直接就此事问了起来。

    从这里能够看出来,大舅哥对于这件事情的急迫。

    大舅哥过来开门见山地,问自己事情,这点儿梅殷倒不觉得有什么突兀。

    毕竟这是正儿八经的亲戚,且自己和大舅哥相处的也很熟。

    这种关系,若是再客套,那反而是显得过于疏远了。

    反倒是如同大舅哥这样,直接没有太多的客气,出声相问才是最好的。

    但让他为之感到愣神的是,没有想到他过来后所问的问题,居然会是这个。

    这让梅殷多少有些意外。

    然后又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在此之前,自己对于岳父朱元璋,就藩王分封制度,所进行的那次死谏。

    那次自己话没说完,老朱就受不先跑了。

    从而导致自己再一次的死谏失败。

    这事儿一直到现在,想想梅殷就觉得心里面很是难受。

    实在是太可惜了!

    明明是看起来,那次的事儿自己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结果,却硬是失败了。

    “那个……二妹夫,这事儿是我自己想不明白,才前来问二妹夫的。

    和父皇可没有任何的关系。”

    朱标再把这个问题阐述明白之后,又望着梅殷出声补充道。

    说完之后,还冲着梅殷眨了一下眼睛。

    朱标这个大孝子,又一次把他爹朱元璋,给卖了个干净。

    梅殷听到自己大舅哥所说话的话后,忍不住笑了笑。

    话说,从老朱的这些表现上,能够看出来。

    对于自己的这几次死谏,老朱意见那是真大。

    可偏偏又因为种种原因,尤其是自己还娶了他闺女,成了他正儿八经的女婿。

    又不能真的对自己做些什么。

    还得让太子朱标这个大舅哥,前来问上自己一些事情。

    这事儿,倒也真让人觉得比较好玩。

    谁能想到这堂堂洪武大帝,有朝一日,也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让自己看到这样的一面。

    这事儿,想想就让人觉得有些有趣。

    梅殷对着大舅哥朱标露出来一个了解的神情。

    朱标见此笑了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武英殿内,朱元璋一边处理着事情,一边想着今天自己家的好大儿,去双水村那边见这个混账小子的事情。

    有些担心,梅殷到底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能够把问题给解决了。

    一会儿又在想,自己的标儿会不会把自己给卖了。

    此想了一阵儿后,摇了摇头,觉得自己想的有些多。

    有一些过于担心了。

    不可能的!

    自己的标儿自己了解。

    这个好大儿,还是很孝顺的。

    做事情也很靠谱。

    这一次的事儿,自己专门对标儿这个好大儿,进行了一番的交代。

    那么标儿,就绝对不可能会在这些事情上打折扣。

    至少肯定不会把自己给泄露出去。

    知子莫若父,自己标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还是很清楚的。

    如此想着,朱元璋就放下心来……

    ……

    双水村这边,梅殷在听了太子朱标的话后,便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在想该怎么和朱标去说这个事的解决办法。

    这个问题,梅殷心里面有一定的想法。

    但一时间却不知道该从哪里和朱标说起。

    他需要思量一下,组织一下语言。

    话说,上一次死谏老朱之时。

    如果老朱能够多坚持一些时间再走,并能坚持住,一直没有砍了自己。

    那自己再把那些死谏的话说完之后,到了后面,也是要提及事情的解决办法的。

    只可惜,老朱跑的有些太快了。

    要不然,对于这件事情的解决办法,老朱在此之前便已经知道,

    不至于纠结到现在……

    朱标在问了梅殷这个问题之后,就满心紧张的等待着。

    在看到梅殷也陷入到了沉思之后,心不由的提了起来。

    话说,他是真怕自己家二妹夫,也想不出来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来对这个事情进行解决。

    倘若真如此的话,那藩王分封制度,就真的难以解决了。

    到了今后,自己父皇必然会做出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

    而依照朱标对自己父皇的了解,父皇对于这件事,肯定会是国家至上。

    虽然父皇很注重亲情,注重儿孙。

    但和整个大明江山比起来,为了大明今后,不会因为藩王之事,而发生巨大的内乱。

    肯定会对此加以解决。

    选择对藩王们,进行诸多的限制。

    这种事儿,朱标不愿意见到。

    也同样知道,在今后、哪怕是自己父皇,选择做出这种事情来,那也一样是心里面不痛快。

    见到梅殷听了这样的问题后,陷入沉思,也觉得在情理之中。

    毕竟朱标很清楚,这件事儿到底有多难以解决。

    二妹夫听过之后,陷入到里沉思才正常。

    若是直接就将答案说了出来,那才让人觉得意外。

    如此满是纠结的等了一阵之后,见到梅殷还在沉思之中。

    朱标开口道:“二妹夫,那个……这事儿你尽力而为就行。

    能想出来的话就想,想不出来。那也无妨。”

    朱标在说出这句话时,心里面那是特别的难受。

    他是真想要让自己二妹夫,说出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来。

    但却知道,这事儿过于强人所难。

    所以还是给二妹夫,说上了这么一句,用来宽心

    不让自己家二妹夫有太大的压力。

    梅殷在听到朱标这句话后,从沉思当中反应过来。

    望着朱标道:“大哥,这事,我心里面倒是有一定的想法,能够想到一个相对而言,两全其美的办法。

    但我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和大哥你说。

    此时在想在组织语言,尽可能的把这事情给大哥你说清楚。”

    什么?!

    听到梅殷的话后,太子朱标为之愣了一下。

    显然是被梅殷所说的话,给听的惊到了。

    这当真是一个,他在此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结果。

    是真没想到,自己家二妹夫竟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愣神之后,继而满心的欣喜,都随之升了起来。

    朱标的心情,那叫一个激动。

    自己听到了什么?

    这二妹夫陷入到了沉思里,并不是说想不出来好的解决办法,而是说已经想出来了,却还没有想到该怎么比较好的,将其给表述出来?

    这……这个结果,实在是他令人感到意外!

    也让人觉得特别的惊喜!

    原本在他看来,这是一个特别棘手的事。

    就算是二妹夫,想要想到好的办法,将之解决也很不容易。

    甚至于朱标已经做好了,也束手无策的准备。

    可哪能想到,短短时间内,二妹夫竟是给了自己这样的惊喜!

    当真是让人无比的意外。

    当下忙道:“二妹夫,你只管慢慢想。

    不着急,不着急!”

    他连声说道,然后就闭口不言,不打扰梅殷。

    生怕自己这个时候,再一开口多说话,打乱了梅殷的思路。

    从而令的梅殷忘记了,他所想出来的办法。

    虽然也知道,这种事情可能性不是太大。

    但朱标却不敢赌。

    在这件事情上,他是不愿、也不敢冒一丁点的风险。

    如此说罢之后,就屏住呼吸,静静的等待着梅殷的沉思。

    一点声音不不敢发出。

    生怕一不留神,就令的事情出现了反复。

    可以说,太子朱标这样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很少有今天的这种反应。

    可见这件事情,是真的牵动着他的心神。

    而他也相信,自己家二妹夫一向靠谱。

    他既然在这个时候,说出了这样的话。

    那么所想出来的办法,应该是比较不错的。

    在朱标这种满心纠结又迫切的等待之中,梅殷依旧是在思索着,组织语言。

    如此过了一阵儿之后,梅殷抬起头来,望向了朱标……

    见到梅殷抬头朝着自己看过来,太子朱标,一下子就打起了精神。

    不由自主的就坐直了,身子前倾,靠近梅殷双。

    双目一瞬不瞬地望着梅殷,做出洗耳恭听状的样子。

    “大哥,藩王分封制度不能取消。

    取消的话,对其余的王爷来说,其实挺不公平的。

    都是父皇的皇子皇孙,不能够继承大统,对于对于他们而言,其实就算是比较难受的了。

    如果是再把他们的藩王之位,也给取消。

    或者是把他们手里面的权柄,一压再压。

    就更加的不公平了。”

    听到梅殷如此说,太子朱标跟着用力的点了点头。

    对于梅殷所说的这话,他是打心眼里面认同。

    他也是这么觉得。

    “可分封藩王,确实是容易有诸多的麻烦。

    不出三代,必定会发生极大的内乱。

    藩王制度,将会给大明带来诸多的灾难。

    这事儿在此之前,已经说过,倒不必赘述。

    想要从这里,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既能够保证藩王们的权利,不把藩王分封制度给废除。

    同时又能够防止藩王们在今后作乱,威胁大明内部的统治,确实挺难。

    但我这里,倒是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这就说给大哥听一听,看看如何。”

    说罢之后,没有卖什么关子,接着开口道。

    “父皇所制定的藩王分封制度,是把藩王们,分封在我大明国内。

    这样以来,确实容易引起,诸多这样那样的麻烦。

    但……若是把藩王们,给分封在我大明之外呢?”

    梅殷说出来了,他所想的办法。

    对于这事儿,他在此之前就有所考虑。

    现在,之所以思索这么久才说出来,就是在想着要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才能比较好的把这个事儿说出来。

    并且还能够让朱标,以及其背后的朱元璋,认同自己的这个说法。

    并在今后付诸行动。

    真的把藩王封到海外去。

    随着在这个时代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再想想后世的种种事,尤其是近代的屈辱史。

    梅殷在此之前,便已经是升起了,在这个时代推上一把的心思。

    在自己离开大明之前,也要做上一些事情来。

    顺势把大明给推到外面去。

    让大明的君臣,以及更多的人,把目光从大明的国内,转移到海外去。

    促进大明的大发展。

    乃至于让殖民之路,从大明发起!

    这个时代,是一个特别好的时代。

    距离西方的地理大发现,还有很远的时间。

    造船技术,水师等诸多……洪武时期的大明,都处在全世界的领先水平。

    而开国年间,大明的武德又特别充沛。

    又有朱元璋这样的一代猛人,还有大明的诸多精兵悍将。

    而自己之前又通过死谏,海禁与市舶司的事,明显是让朱元璋认识到了,海外的财富有多少。

    市舶司有多重要。

    相信朱元璋在此之后,肯定会想方设法的,去做这些事儿。

    不过在梅殷看来,这个事情还有些不够。

    仅靠这样的办法,还不行。

    他这边还可以再抓住时机,尽可能的在这个事情上,再推上一把。

    让其以更快的速度,和力度,对外进行发展。

    比如藩王外封,便是如此。

    与其让这么多的藩王,留在国内的一亩三分地上,给大明制造出诸多的混乱。

    成为大明的负担,加剧大明的内耗。

    令朱元璋等人,心中无比纠结。

    那反倒不如把这些藩王们,都给推到海外去。

    如此一来,便是皆大欢喜。

    不仅能够避免极大的浪费,不再让朱家的诸多子孙,在今后被当成猪来养,且浪费掉大明的诸多钱粮。

    还能够推动,属于华夏的势力和文明,向外进一步的扩张。

    把华夏文明的圈,扩张的越来越大。

    影响距离,越来越远。

    给更多的地方,送去属于华夏璀璨的文明,教化万民。

    送去光和温暖,让他们知道礼仪,得到教化。

    让他们觉得,大明那边的空气,都是香甜的……

    这事儿,他在此之前便有所谋划。

    只不过因为种种事情,只是还处在谋划的阶段。

    上一次老朱跑得快,没有和他说。

    其实就算是朱标此番不来问,用不了多长时间,梅殷这边也会找准时机,去和太子朱标这个大舅哥,来说这个事情。

    从而推动这个事情的发展,

    只要能够把这个事儿,给推出去,能够形成一个制度。

    把今后大明的藩王,源源不断的往海外去封。

    那么属于大明的力量,就会得到一个极大的增强。

    同时也加剧,大明对外扩张的速度和力度。

    对于这些,梅殷进行了一番考虑。

    其所考虑的,是如何尽可能的让太子朱标,还有朱元璋他们,认同这件事儿。

    并今后今后对其进行实施。

    这件事很重要。

    可以将其当成大明在今后的,一项基本国策,来进行实施。

    “把藩王分封到大明之外?!”

    听了梅殷的这话之后,朱标顿时愣了一下。

    继而脑海当中,像是有着一道闪电一样,陡然划过!

    将无边的黑暗都给打破了。

    让他一下子,想到了很多的事儿。

    二妹夫所想的,居然是藩王外封?

    这一刻,朱标只觉得身体都在微微的战栗。

    这是一个,他在此之前,从未设想过的办法!

    他和父皇还有母后,思索了良久,都不曾往这上面去想。

    这个时候,听到自己二妹夫如此说,一下子就觉得,这事儿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他没有再说话,坐在这里迅速思索,神色一会儿振奋,一会儿又显得纠结犹豫。

    梅殷没有也同样没有说话,他在这里,静静的等待着太子朱标开口说话。

    等着太子朱标在这里沉思。

    他相信,朱标肯定能够得出一个不错的结论。

    如此过了一阵儿之后,朱标抬起头来,望向梅殷,暗自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种种触动。

    “把藩王送到大明外面去,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听起来不错。

    可是,再仔细想想,又有不少地方,让人觉得需要多深思熟虑。”

    梅殷闻言看着朱标,等着朱标继续。

    朱标道:“首先,通过二妹夫你之前,所做的格子摆米能够知道,在今后我大明的皇族宗室,肯定很多。

    甚至于将会达到,一个恐怖的地步。

    这么多的人,都需要进行外封。

    那时间久了,外面还真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以来分封咱们大明的藩王?”

    朱标问出了,他的第一个疑惑。

    梅殷闻言道:“大哥,这个你倒不必担忧,

    据我所知,海外土地还是很多的。

    除了北面的那一大片,还有西面的诸多地方之外。

    其余地方,也有着诸多的土地。

    西南方向,除了我大明现在所收服的地方,还有安南,真腊等诸多个地方。

    那里有着诸多的土地。

    驾船出海,向东而行。

    可以到达倭国。

    那边的土地,也同样不少。

    别看和整个大明比起来,倭国就是一个弹丸之地,

    但是,真的论起来的话,倭国那里地方也并不小。

    用来封王,也是绰绰有余。

    除了这些外,还有南洋,西洋,乃至于更远的地方,都有着大片大片的土地。

    那些地方,加一块,不知道要超过多少我大明。

    别管我大明有多少藩王,都能封得下。

    这个世界很大很大,除了我大明之外,海外的土地也特别的多,人也特别的多。

    大哥完全不用担心,到了今后,会出现封无可封的情况会发生。”

    听到梅殷所说出来的这话之后,太子朱标显得有些吃惊。

    很显然梅殷的回答,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作为大明的常务副皇帝,朱标所接触的东西,自然要比这个时代的许许多人,都多的多。

    自然知道,这整个天下,其实地方有很多。

    不仅仅只是大明,除了大明之外,还有很多的地方。

    但是在他的理解之中,哪怕是再多,再大。

    那也终究是一个限度。

    而且他所关注的地方,大多都在北面,以及西面等诸多的地方。

    结果现在梅殷所说的,却是除了这些地方之外,在南洋之地,乃至于西洋等海外诸多地方,有着更多的土地。

    这是真的出乎他的预料。

    和他所想,有着极大的不同。

    在他看来,海外诸多地方,皆为蛮夷之所。

    华夏这边,才是正统,为整个世界之中心。

    海外纵然有些土地,但又能有多少?

    结果现在二妹夫却说,海外的土地是最多的了。

    超过很多个大明!

    这着实出人意料,让人意想不到。

    “二妹夫,你所说的这些可是真的?

    二妹夫你又是从哪里,得知的这么一个消息?”

    梅殷很想说,这是世人皆知的,在后世属于常识。

    毕竟七大洲四大洋嘛!

    后世时世界地图,地球仪这些,不说随处可见吧。

    也属于异常的普遍。

    许多人都知道。

    就算知道的不全,也对于整个世界有一定的了解。

    知道除了本国之外,外面还有很多的国家。

    但这些显然是不能说的。

    毕竟从后世来这件事儿,是梅殷的一个大秘密,绝对要隐瞒住。

    不能对外进行透露,

    一旦透露出去,说不得便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就老朱的那性格,在得知了这些之后,把自己进行切片研究,都不是不可能。

    这事儿非常的难以解释。

    但梅殷还非常有必须要进行解释。

    而且还要给出一个,相对而言,比较能够让人信服的解释出来。

    只有这样,他所说出来的这些话,才有说服力。

    在接下来,能够让尽可能的让太子朱标,还有背后的朱元璋,相信自己所说的话真的。

    按照自己所说的,把藩王外封落实下去。

    不过这事儿,对于这个时候的梅殷而言,并不是一件多么不好解释的事儿。

    梅殷对此,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听到朱标这么问,梅殷是一点儿都不慌。

    他开口道:“之前青田先生,前来这边与我进行闲聊。

    曾经和我说过岛夷志略这本书,还说了写这本书的汪大渊先生。

    这岛夷志略记载了海外南洋,乃至于西洋地区的诸多风土人情。

    还有地方。

    通过这书,能够让人了解到除了我大明之外,海外之地也很幅员辽阔啊。

    有着诸多的土地,以及人。

    虽然很多人的长相,以及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有不少都和咱们这边不同。

    属于蛮夷。

    不可否认的是,那些地方,都有实打实的土地和人口。

    虽是蛮夷,却也不是不可教化。

    也有很多地方,特别的富有……

    梅殷对太子朱标的解释,那就是又把刘伯温给拉出来进行顶缸。

    把事情给推到刘伯温的头上。

    谁让刘伯温那么大的名头呢?

    且之前还坑了自己一把。

    那自己在这个时候把他给拉出来,再正常不过。

    再说,自己这也不是让他顶缸,这是把天大的机缘,往他头上推。

    这是多少人,想要求都求不来的大好事儿。

    至于汪大渊,还有岛夷志略,梅殷在后世,知道有这么个人,这么本书。

    在后世影响算不了特别的远,但却是华夏对外记录很全面且详细、出现时间很早的一本书。

    具有不一般的非凡意义。

    而在之前,和刘伯温的聊天之时,也确实有对汪大渊,以及岛夷志略这本书,问过刘伯温。

    刘伯温也知道汪大渊,和这本书。

    当然,刘伯温对此,也只是知道一些,了解的并不全面。

    只是说了几句而已。

    这是这个时代之人的通病,对海外多少是看不上。

    梅殷和太子朱标说的这些,大多都是后世得来的知识。

    但这也无妨。

    哪怕是太子的前期询问刘伯温,梅殷也一点都不怕。

    你就说你青田先生,有没!有说过汪大渊,说过岛夷志略吧?

    原来是刘伯温说的!

    朱标在听到了,梅殷所说出来的话后,一下子就变得不一样了。

    对梅殷所说的话,深信不疑,再无半分的怀疑。

    一下子就不在了这个事情上多纠结。

    既然这是诚意伯所说的,那这事儿,肯定不会有假。

    必然会是真的。

    诚意伯刘伯温的名声,还有本事,朱标可是知道的很清楚。

    比如最近,那两句让自己爹,一举取得了最终胜利的话。

    就最好的见证。

    在这种情况下,朱标自然不会再怀疑。

    心里带着一些震动,还有一些重新看了世界的奇妙感觉。

    朱标又望着梅殷,说出了他的另外一方面的疑惑。

    也可以说是他,最大方面的担忧。

    “外面要是有足够多的土地的话,那把藩王分封到外面去,也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解决事情的办法。

    但是有件事儿,二妹夫还是要考虑一下。

    那就是在接下来,把藩王封到外面去后,又如何能够保证,今后封到外面的那些藩王,时间长了,血缘关系变淡了,在发展起来之后,就不会反过来攻打我大明本土?

    如此一来,岂不是一些核心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我朱家子孙,在今后还是会发生一些内斗,甚至于是很致命的那种?”

    这个事儿,是朱标最为关心的事儿。

    他真觉得,自己二妹夫所说的把,藩王封到外面去,确实挺好。

    可是一番思索之后,却还是觉得,就算是按照二妹夫的办法,也一样不能避免,今后朱家的子孙后代之间,出现相互攻伐。

    最关心的问题还在。

    他想要看看,二妹夫有没有别的什么办法,对其进行解决。

    要是二妹夫能够把这个,关键的核心问题给解决了。

    那么这一次的事儿,就成了!

    又让二妹夫弄出了一个奇迹!

    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朱标在说出了他的这个疑问之后,就目光灼灼着,等着梅殷进行回答。

    而梅殷,在听了太子朱标的疑惑之后,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大哥,你说的这个事儿,确实会存在。

    不过我觉得,这事儿其实也比较好解决……”

    正待继续往下说。

    却忽然发觉有人前来。

    转头一看,却是吕氏端着两个茶盏,笑盈盈的走了过来。

    梅殷见此便闭了口,不再往下说这事儿。

    藩王外封这些事,涉及到皇家机密。

    若是透露出去,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在还没有准备正式实施之前,能不让更多的人知道,就不让更多的人知道。

    而这件事牵扯又大。

    该让什么人知道,知道的范围又有多大。

    不是梅殷能够确定的。

    这些敏感的事,还是让朱元璋朱标他们决定比较好。

    在没有死谏任务之时,梅殷做事情时,还是挺小心的。

    不愿意拿自己小命开玩笑。

    至少梅殷就没准备让吕氏知道……

    朱标正满心期待的,等着梅殷接着往下说,他这个最为关心的问题。

    想要看二妹夫,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结果却发现,二妹夫竟在这等关键时刻住了口。

    愣了一下,转头一看,发觉吕氏已经端着茶盏,快到了跟前。

    顿时心中大为不悦!

    自己专门拉着二妹夫,到这僻静的地方来说事情。

    态度已经表现的很明显了!

    结果这吕氏却还敢过来?

    她这是什么意思?

    “不喝!把茶端回去吧!”

    不等吕氏开口,朱标就先开口,说出这样的话。

    吕氏那笑盈盈的脸,一下子就僵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