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二章 梅殷vs朱棣,梅殷完胜

作品:《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最新网址:www.xs</p>听到朱棣所说出来的话,太子朱标不由的为之愣了一下。

    显然是没有想到,老四居然会在此时,说出这样的话来。

    他都没有想到,在自己家二妹夫弄出来了这样好用的火炮之后,再对战那些海寇还有什么问题。

    只要火炮弄得足够多,那在接下来,对战那些海寇时就没什么问题。

    只要些海寇敢在这个时候过来作战,以轻敌之心汇集而来,想要一战把大明水师给平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会被二妹夫弄出来的,这新型火炮教他们做人!

    怎么现在……老四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

    梅殷也同样是显得有些意外,在这里一样努力的去想,自己的这个办法有什么漏洞。

    贼人的两千料大海船确实大。

    但是,这个时代的船又不是铁甲舰。

    主体还都是木头的。

    自己所弄出来的红衣大炮,绝对能够破了它们的防!

    对付它们不在话下。

    怎么现在,四哥却说出了这样的话?

    朱标梅殷两人,都纷纷转头望向了朱棣。

    等着听朱棣接下来的解释。

    朱棣道:“二妹夫弄出来的这火炮,确确实实威力特别的大。

    和那些海寇们,在海上激战之时能够占尽便宜。

    但是……怎么说呢。

    每艘船上面,能够装的火炮实在是太少了。

    只有船头船尾可以装火炮。

    哪怕最大的两千料的海船,也不过是船头船尾各装四门火炮。

    千料海船,船头船尾能各装两门。

    其余的海船,最多也不过是船头船尾各一门炮。

    这样以来,再和那些海寇们作战之时,咱们这边要出动多少船呢?

    船少的话,火炮不够多,不能够给那些狗东西们形成一个碾压的打击。

    但若是船多,火炮多的话。

    又太过于人多势众。

    见到了我大明出动了这么多的水师,那些狗贼们,有很大的可能会心头惴惴。

    不敢出动太多的船。

    和咱们这边作战之时,也很难再用高高在上的心态,来对付咱们这边。

    会变得谨慎的多。

    而且,船太多的话,也会容易让咱们这里火炮,没有办法发挥出优势。

    因为这火炮,可不仅仅是打到贼人的船上,才会造成杀伤。

    打到咱们自己的船上,也一样会把让,咱们这边的战船受损,出现人员伤亡。

    咱们这边出动的船太多,很容易就会出现,己方的船遮挡住贼人战船的情况……”

    随着燕王朱棣的开口,太子朱标,已经是明白了朱棣的意思。

    神色也一下子就显得凝重起来。

    顺着老四的这个思路一想,确确实实就是这样。

    船少,火炮就少。

    虽然他们这边的火炮威力很大,但是在火炮不够多的情况下,也很难抹平和对方之间的差距

    更不要说,以碾压的姿态来把这些海寇们给解决了。

    这事儿更不容易。

    如此想着,朱标的心情也不由的变得有些沉重起来。

    原以为,自己这边在二妹夫弄出来了,这威力超强的火炮,在今后出海之时,便可高枕无忧。

    可以很好的解决那些海寇,

    可哪能想到,却有着这么一个致命的缺陷。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把事情给解决好,最好的办法还得继续造两千料的大海船。

    甚至于造上几艘四千料的大海船。

    对战那些海寇之时,才能够以碾压之势,把他们给解决了。

    正如此想着,却听的梅殷的声音响了起来。

    “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四哥你想的有些偏颇了。

    这个事儿很好解决。”

    很好解决?!

    听到了梅殷所说的话后,朱标和朱棣两人,都是不由自主的将目光转到了梅殷的身上。

    想要听听这二妹夫,能够说出什么话来。

    可不可以把这个事,给很好的解决了。

    同时也显得很是惊喜和好奇。

    不知道自己二妹夫,能够说出什么样的办法来。

    梅殷道:“这战船上装火炮的事很好做。

    直接在现有的战船上装火炮就行了。

    船头船尾能装的火炮,确实是少,但是船的两侧呢?

    侧舷还是能够装上很多火炮的。

    侧舷地方足够多,一条船上,装上了十几门,大船装几十门火炮,应该不成什么问题吧?”

    梅殷望着二人,说出了他的办法了,并觉得这样的办法理所当然。

    毕竟从后世而来的他,知道不少的事情。

    比如,近现代的那些战舰之上,都是侧舷装火炮。

    甚至于有的船,还直接搞个上下两层,为的就是在侧舷上面多装火炮。

    这事儿,怎么到了四哥这边,就变得这么难想了?

    听到梅殷所说的这话,太子朱标还有和燕王朱棣两个人,都是不由的愣了一下。

    显然是没有想到,梅殷所说出来的解决办法,居然是这个。

    怎么说呢……

    二妹夫所说的这话,猛的听起来的话,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样子。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船头船尾装不下那么多的船,只需要把众多火炮,给装到侧舷就行了。

    如此,战船上能装的火炮的数量,确确实实会大大的增加。

    但是,这事情哪有这么简单?

    要是侧舷能装火炮的话,早就装了。

    侧舷装火炮,那其实和找死没什么区别。

    侧舷非常脆弱。

    对战之时火炮在侧舷,想要轰到对方,就需要把侧舷来进行对敌。

    对方的船,只要横冲直撞过来,利用坚硬的船头,那么很容易就能将脆弱的侧弦,给撞出大洞。

    甚至于,若是体型过大的战船,遇到体型小的战船时时,将其撞的,从中间一分为二也不是不可能!

    现在二妹夫弄了这么一出,那等于是直接将战船的最脆弱的一面,平白的交给了敌人。

    这打起仗来,不是纯纯的找死吗?

    朱棣虽然并不是水师将领,但是对于这战阵之上的事很感兴趣,对于水战也同样是了解了不少。

    最起码,这点基础性的东西还是知道的

    “怎么了四哥,有什么不妥吗?”

    梅殷见到自己说出这样的办法之后,朱棣神色出现了变化。

    显得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当下便开口问了起来。

    朱棣道:“二妹夫,怎么说呢……

    这事儿确确实实有很大的不妥,侧舷对敌,和自杀没什么区别。”

    当下就把这事儿给说了出来。

    原来是因为这个!

    梅殷了然的点了点头:“四哥,你说的这些,确实是很有道理。

    但是,既然在侧舷上装了火炮,那自然而然的,就不能再用之前的打法去进行对战。

    之前的作战方式方式,如接舷,跳帮等水战的战法,都需要改。

    如今有了这么多威力十足的火炮,肯定是要最大的发挥火炮的优势。

    将这个最大的长处,给利用到极致。

    如此一来,就可以调整一些相应的战法。

    可以把四哥你所担忧的这些,给完完全全的避免掉……”

    还能这么来吗?

    朱棣闻言心中一喜,但又有些不太相信。

    他在脑海当中努力的想象了一番,也不能很好的想出来,二妹夫所说的侧舷对敌,并且还能够形成碾压之势的情形。

    梅殷见此,想了一下道:“四哥,这事只这么想,肯定不容易想象出来。

    咱们要不回去后,做个简易的沙盘,在上面推演一下。

    四哥就能够很好的了解这个事了。”

    朱棣立刻点头道:“行!

    咱们这就回去!

    一边说,一边边忙拉着梅殷,从这里就从离去……

    而在梅殷他们离去后,守在这里的太子亲军,也很快就将这门火炮给重新伪装了起来。

    遮住了它的样貌……

    ……

    回到家后,经过一番操作,很快就弄出来了一个简易的沙盘。

    梅殷那边,用七八个木头的小方块当战船。

    战船侧舷,全部都有火炮。

    而朱棣也同样是用木头小方块来做战船,对梅殷这边进行攻击。

    梅殷这里,将这小方块首尾相接,连成一体,摆成的一字长蛇阵。

    以侧面来应对朱棣。

    在和朱棣的对战之中,一直灵活走动。

    走‘之’字。

    始终保持着用侧面的火炮,来对朱棣做控制的船队进行攻击。

    在进行运动战斗之中,还能够通过这样的办法,让战船两侧的火炮轮番开火。

    如此以来,也能够大大的减少火炮的发射时间,形成密集的火力,来轰击敌人的战船。

    一番的放风筝打法之后,朱棣落尽了下风。

    没有办法翻盘。

    在这沙盘之上推演吃了败仗,朱棣不仅仅不恼怒,反而还满脸的笑容。

    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太好了!太好了!二妹夫,你这个战法确实好!

    和这火炮结合到一起了,简直再好不过!

    正如二妹夫所说的那样,这个办法,可以充分发挥火炮的巨大优势。

    原来,侧舷装火炮,竟然还有这等好的战法!

    果然如同二妹夫所说的那样,这船上的武器不一样了,战法也应该随之改变。

    尽可能的来发挥火炮的优势!

    二妹夫,当真是神了!”

    朱棣是由衷的出声赞叹。

    对于自己家二妹夫,那是满心的敬服。

    自己家二妹夫,当真不是一般人!

    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很多在自己等人看起来难以解决的事情,二妹夫考虑起来时,简直像是吃饭喝水一样的简单,自然。

    甚至于在人看来,就是理所应当。

    随手就能够降之解决。

    而且,二妹夫所给出来的解决办法,也并不是那么复杂。

    很多都是特别的实用。

    可关键是,若非二妹夫将之给提出来,自己等人想要给想出来,是千难万难。

    这就是二妹夫的本事。

    同样也是为什么朱棣,喜欢来梅殷这边的一个重要原因之所在。

    往往能够在二妹夫这里,得到一些新的东西,发人深醒,令人深思。

    梅殷闻言摆摆手道:“这不算什么。

    要是我先接触了这火炮,在一开始之时就有想过,这造出来的火炮如何应用。

    如何才能够发挥出它最大的威力。

    若是放在同等的条件之下,想要让我这么快就想出来相应的办法,也是不可能的。

    而且,就算是我不说,今后大哥了四哥等诸多的人,也一样能够通过实战等事情,想到这相应的战法来。”

    听到梅殷出的这话之后,朱标朱棣对于梅殷的观感,就更上一层楼了!

    二妹夫是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却偏偏又特别谦逊。

    这等人,是真的一点儿都不多!

    接下来,梅殷又望着朱棣道:“说四哥,我觉得这用这种侧舷装了火炮的船,和人对战之时,还可以抢占上风位……”

    说着,便将他所知道的一些,近现代的战法给说出来,告知朱棣。

    这样的话,便能够尽可能快的,让大明的水师将士,适应这种新型的火炮。

    在最快的时间里,形成战斗力,少走弯路,少死人。

    朱棣在边上认真的听着,不时会就自己不懂的地方问上几句。

    特别像一个认真求教的小学生。

    在这个过程里,朱棣不时就会升起,如同醍醐灌顶一边的明悟之感……

    太子朱标在边上,也认真的倾听着。

    看着这样的一幕,心里面很是高兴。

    自己家二妹夫,是当真有才!

    有了二妹夫,真乃大明之幸!

    如此想着,忽然之间又有一个想法,浮现在他心头。

    想起了在此之前,自己家二妹夫对自己父皇进行死谏,说出了海禁以及市舶司的弊端。

    如今自己父皇这边,准备进行开海,又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

    开海之事,一个弄不好就需要延迟上至少两年的时间。

    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又是二妹夫及时出手,弄出来了威力超强的火炮。

    并且还给出了,相应的作战之法。

    这……这很难不让人多想。

    是不是自己家二妹夫,提前就已经算好了这一切。

    专门出手,推动着自己大明,朝着这样的一条路上去走。

    越想他就越觉得,很有可能就是如此,不然如果都是巧合的话,那这事情也实在是有些太过于巧合了。

    自己家二妹夫,当真不是一般人。

    同时也忍不住在想,自己家二妹夫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坐在这里想了一阵儿之后,朱标心里面已经有了答案。

    二妹夫如此做,就是为了让大明变得强盛,走得更远。

    让大明远超汉唐!

    自己家二妹夫,当真是一个一心为了大明的人。

    大明能够遇到二妹夫,何其有幸!

    朱标当下,便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那就是在今后,一定要不惜任何代价,都要把二妹夫给牢牢的保护好,不让他出现任何的意外!

    二妹夫这样的人,对于大明而言,意义实在是太过于重大。

    能够让大明在今后变得的更加不一般。

    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最为关键的是,二妹夫还从来都不居功自傲,特别的谦逊低调。

    就是偶尔不低调的时候,那也是为了大明,不惜豁出命去对父皇进行死谏。

    梅殷一番讲述后,朱棣把梅殷所说的这些都给记了下来。

    担心自己会忘了,甚至于在将一些事情融会贯通之后,又从梅殷这边找来了纸笔。

    当场将之给记了下来。

    在朱棣看来,这些东西每一个都无比的重要。

    很多都特别的成熟。

    若非是二妹夫,不将其给说出来的话。

    今后自己大明的水师,想要把这些给弄出来,挺不容易。

    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摸索。

    在这个过程里,肯定会吃上很多的亏。

    需要用无数人的性命,才能够得到这些经验教训,总结出这些办法。

    这个时候,二妹夫直接就给说了出来。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又如何不郑重对待?

    如此过了好一阵,朱棣才将之都给记了下来。

    晾干了墨迹之后,小心翼翼的将其收入囊中,也很恭敬。

    “二妹夫,这火炮你有没有给它起个名字?”

    太子朱标望着梅殷出声询问。

    这样的火炮,又是自己家二妹夫给弄出来的。

    今后注定要在这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己家二妹夫,是有权给它起个名字的。

    梅殷道:“大哥,已经取了。”

    “什么名字?”

    朱标朱棣李景隆,都不由的把目光转到了梅殷的身上。

    都想要听一听,自己家二妹夫这个很有学问的人,能够给这东西起个什么威武霸道的名字。

    他们脑海当中,已经出现了轰天炮,威武大将军等诸多的相似的名字出来。

    却听的梅殷道:“我给它起的名字,叫做洪武大炮。”

    洪武大炮?!

    听到了梅殷所说出来的话之后,朱标朱棣李景隆,都是不由的为之愣了一下。

    这是他们所完全没有想到的。

    尤其是李景隆,更是意外。

    这……自己家二姑父,几次死谏舅爷的时候,他可都是在边上全程见证。

    很清楚自己家二姑父,对舅爷进行死谏之时,到底有多卖力。

    自己家二姑父却说出来了这样的话,给他起了一个洪武大炮的名字。

    这当真令人意外。

    不过意外之后,又深深的感到震动。

    觉得自己又学到了。

    那就是在一些重要的时刻里,该死谏的时候要死谏。

    不死谏的时候,没事也要拍拍马屁。

    比如自己家二姑父,把这个威力超强的火炮,给取名为洪武大炮。

    就是一种极为高明的、不着痕迹的拍马屁。

    可以让舅爷,对于姑父的诸多不快,都给弄的消失个七七八八。

    高!实在是高!

    而朱标和朱棣二人,也都升起了相似的想法。

    尤其是朱标,脸上的笑容变得特别的浓郁。

    二妹夫果然是可以。

    这说明,自己家二妹夫,和自己父皇之间,没有任何的芥蒂。

    全部都是因为公事,才会出现一些分歧。

    只要不是在公事上面出现争论之时,二妹夫这个做女婿的,对于自己爹这个老丈人,也是非常的恭敬。

    没看连这等威猛的火器,都给起名为洪武大炮了吗?

    朱标觉得自己家父皇,在知道了二妹夫,把如此强的火器,给命名为洪武大炮后,一定会非常的开怀。

    而他也可以,把二妹夫的做为,给自己家父皇好好的说道说道。

    趁着这个机会,让父皇心里面对自己二妹夫变得更为看中。

    让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的融洽。

    “哈哈,洪武大炮!

    还是这个名字好听。

    特别的契合!”

    朱标拍手称赞,李景隆和朱棣两人,也都是纷纷拍手称赞起来。

    都说这个名字起的好。

    梅殷脸上也露出笑容来。

    这红衣大炮的红衣二字,是从红夷二字演变出来的。

    而现在,是洪武年间。

    自己所造出来的这个火炮,虽然是红衣大炮。

    但是却不妨给它改个名字。

    他觉得把红衣改为洪武,就特别的不错。

    如今自己所弄出来的这火器,远远超出了西方那边的水平。

    谁能说自己这边不正宗?

    而且取上这么一个名字的话,也可以不着痕迹的,拍一拍老朱这个老丈人的马屁。

    虽然自己也没事,总给他进行一些死谏。

    但是该拍一拍马屁的时候,也要拍上那么一拍的。

    谁让自己娶了他闺女呢?

    不说别的,仅仅只看在自己家小媳妇儿的面子上,自己这边都应该好好的拍一拍。

    这是他这个做女婿的,应该做的。

    等到梅殷他们把这些事儿,给基本上处理完了之后。

    宁国公主和太子妃常氏,燕王妃徐妙云他们这些人,也已经是收拾出来了一桌子,特别丰盛的饭食。

    本来,朱标常氏还有燕王夫妇他们前来,对于梅殷他们而言,就是一个很开怀的事。

    宁国公主作为妹妹,自然要好好的招待他们。

    这个时候,又因为自己家夫君被父皇封了双水伯,宁国公主的心情更加舒畅。

    更得好好的置办上一场,来庆祝庆祝了。

    所以这一次,弄的是特别的丰盛,一番吃喝,也特别的尽兴。

    一直吃到了日头偏西,才算是暂时结束……

    “大哥大嫂,四哥四嫂,你们今天晚上就都别回去了,在这里住一晚。

    晚上咱们吃烧烤……”

    吃过饭,坐在这里悠然的喝着茶水,梅殷对朱标朱棣他们发出了邀请。

    “行,好久没在二妹夫这里留宿了。

    这次就在这里住一晚,明天再走。

    把什么政务了,什么诸多的烦心事,都给远远的抛到脑袋后面去,

    还是在二妹夫你这里住着舒服。”

    朱标一口便答应了下来。

    朱棣自然也不会拒绝。

    “哈哈,大哥说的对。

    还是二妹夫你这里住着舒服。

    咱们今天就好好的在一起聚一聚。

    这样的生活才像生活嘛!”

    梅殷坐在这里,和朱标他们说了一会儿话后,便起身准备晚上吃的。

    有些食材,是需要提前腌制一下的。

    做完这些后,时间还不算太晚。

    朱标道:“走,二妹夫,咱们到田里面去转转,再看看红薯。

    来到你这边,不去田里转转,总觉得少了不少东西。”

    梅殷自然是应允。

    而后便和朱标他们一起下了地。

    这个时候,这晚红薯再过个十天半个月,也差不多能够收了。

    在知道了这个事情后,朱标便道:“二妹夫,等到晚红薯要收成之时,你提前让人到我那里给个通知。

    我也要过来做一些事儿,参与到收获里。

    这可是亩产几千斤的好东西啊!

    关系着大明的未来!

    今后,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能够因此受益。

    这样的好东西,不重视可不行。

    朱标看着地里面生长着的红薯,满是深情的出声说道。

    梅殷闻言,用力点头道:“行,大哥,到时候肯定会给你说的。”

    朱棣道:“二妹夫,也通知我一声,我也来看看这亩产那么高的粮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

    能参与到这的这等神种的收获里,想想就让人觉得开怀,迫不及待。”

    梅殷将之一并应下:“行,到时候只要大哥和四哥你们不觉得累就行。

    不过,这刨红薯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

    朱标闻言笑道:“就这红薯的产量,刨起来那是真不觉得累。

    就是再累也值了。”

    这事儿,当即就此定下。

    ……

    到了夜晚之时,月上中天,撒下一片银白的光辉。

    院落之中的烧烤架子,已经支了起来。

    炭火燃烧,发出滋滋的声响,肉香味在弥漫,闻着就让人食指大动,食欲大增。

    这东西,朱标,朱棣,梅殷李景隆,还有宁国公主,太子妃,燕王妃徐妙云等人。

    在这里一边吃着烧烤,一边闲谈。

    并不时喝了几口小酒,只觉得无比的惬意。

    “这才是生活啊!”

    朱棣忍不住出声感慨,只觉得特别的舒适。

    “之前元宵晚宴上出了那等的事儿,得知二妹夫你被父皇大怒之下,给弄到了这边来喂猪。

    我们都还担忧不已。

    怕二妹夫你也在这边吃苦。

    现在看来,二妹夫你这哪里是吃苦?简直是来这边享福了!

    日子过得不知道有多逍遥,我们比起来和你差远了!”

    朱标闻言,也忍不住点了点头,觉得朱棣说的很有道理。

    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梅殷笑道:“这事好办。

    大哥四哥你们没事了,就经常过来。

    实在不行,我在这里给你们一人修一处别院。

    让你们过来住的更舒服,方便。”

    朱棣闻言笑着摆了摆手:“二妹夫,这别院还是别建了。

    过来住着麻烦,多有不方便。

    今后还是来了就住在二妹夫你们这边,蹭吃蹭喝的,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多好。”

    朱标闻言,也忍不住跟着哈哈笑了起来。

    “对!对!还是老四说的这话在理……”

    第二天,朱标朱棣他们就一起离开了双水村。

    走的时候,梅殷给他们收拾了不少的东西,让他们带上。

    连同家里面的那只老母鸡,还有一窝的小鸡崽子,也一并给装到了鸡笼里。

    让朱标儿带在了车上。

    没办法,朱雄英对这毛绒的小鸡崽子,情有独钟。

    只带回去一两只的话也不太行,容易死掉。

    还是直接让他把老母鸡,连同其余的小鸡崽子一并带回去比较好。

    有老母鸡带着好养活。

    梅殷的这个决定,把朱雄英乐的咧嘴直乐。

    还趴在梅殷脸上亲了好几下……

    ……

    武英殿内,朱元璋坐在这里皱着眉头。

    此时他的面前,摆放着不少的资料。

    是这次关于吴祯吴良,还有海外的那些海寇们的,诸多相关的东西。

    “它娘的!吴祯这个狗东西,真他娘的是个十足的蠢才!”

    朱元璋忍不住骂了起来。

    咱把他给砍了,一点都不冤!

    有它娘的这么做的吗?

    养猫,就是为了抓老鼠!

    这它娘的,现在反而和老鼠给勾结到了一起,来骗自己这个养猫的?

    要他何用?

    骂骂咧咧了一阵儿之后,看着这些东西,眉头忍不住皱在了一起。

    心情显得有些沉重起来。

    对于废除海禁,重设市舶司这事儿,他是片刻的不想耽搁。

    原本以为,在解决了吴祯吴良他们之后,接下来的很多事儿,就会变得很简单。

    市舶司很快就可以开始建立。

    可是现在,却发现没那么简单。

    还有不少的事需要解决。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外面的那些海寇。

    这些海寇的力量,实在是太强了。

    就算是备倭水师全盛之时,吴祯没有被拿下,并且愿意带着备倭水师,和那些海寇们进行死磕。

    也一样很难战胜。

    更不要说现在,吴祯被自己给解决,备倭水师的高层,大多数也都被一网打尽。

    出现了这么大的变化,战斗力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之下,想要在短时间里就开战,把那些狗东西都给解决了,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需要花费很多的功夫。

    莫非……这它娘的,就没别的办法了吗?

    坐在这里想了很久之后,朱元璋最终也只能是叹口气。

    接受了这个现实。

    他准备下令,让龙江宝船厂那边全力开动,接着造大海船。

    要尽量在最短的时间里,制造出足够多的海船下海。

    和那些海寇们决一死战,把他们都给清剿灭掉。

    哪怕是心里面再着急也不行。

    这已经是最快,最稳妥的办法了。

    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也就在这个时候,有消息传了过来,说是太子朱标,已经从双水村那边回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