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纷乱的陕北

作品:《我在明末改造沙漠

    “七月底,裁撤新军事件本就闹得沸沸扬扬,十五万新军被裁撤三分之一,降低三边边军军饷百分之二十,这两件事一下子就点燃了边军哗变逃亡的火苗。自属下离开时,已经有至少三十多个镇堡的边军哗变,逃亡。不是落草为寇,就是遁入山林。而同时陕北王嘉胤,安塞高迎祥,汉南王大梁,米脂的黄虎,延安还有个匪号叫曹操的,以及诸多逃亡边军纷纷起事。据属下所探到的消息,至少有上百股饥民作乱,抢劫商旅,攻村掠寨,杀富户,抢钱粮。这些作乱的饥民少的数百上千,多的一两万人!武之望病死,陕西巡抚一职暂时无人接任,延绥巡抚岳和声只顾着捞钱,把这些事情都压住了,所以整个陕北乱成一锅粥。”

    “属下认为,这是天赐良机,这条新路线虽然偏僻了些,但是不引人注意,额们可以在适当时候介入其中,可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大量百姓。”

    “此番出去,可有麻烦?”

    “麻烦自然是有的,但对咱们根本没啥用。咱们把粮食一送,一切顺畅无比,还与清河镇,鱼河镇的两个千户谈好,不过这俩千户都还有些顾虑,想要派人确认一下,咱们不是贩卖百姓给鞑子!如果确认,他俩表示,只要能让百姓不饿死,以后咱们说了算。”

    沉吟了一下,单海文问道:“那你认为这种话可信度有多少?”

    “回公子,属下与这两名千户见面前,已经提前打听过这俩人的秉性,怎么说呢,这俩人都是世萌千户,父辈的遭遇跟属下大同小异,所不同的这俩人的后面还有榆林将军作为他们的靠山。人品也就那样,吃空饷,喝兵血,样样都有,只是面子上还过得去,怎么说也是个千户,下面的孝敬就足够他们的生活不错了。属下猜测,他们真正的用意,是在找退路。”

    “找退路?”

    “这些年朝廷越发衰弱,而关外胡人不断壮大,朝廷内部争权夺利,而武人地位越发低下,士绅官员向关外胡人明目张胆地走私朝廷禁运物资,利用各种名目抢夺良田,欺男霸女,逃避税收,等等诸般种种亡国前的预兆都显露出来。而有传承的家族自然不乏目光远大之人看得出来局势,大家族都会提前安排部分族人分散,保留实力,确保家族延续。除了这个原因外,属下想不到其他的理由。”

    “这些人还有这样的远光?如果真是如此,还真不能小瞧这些家族!”

    “那边留着人吧?”

    “有,留了百十个,几个地方都有。随时都可以联系到他们!”

    “告诉他们,适当地保持接触,多送些好东西也可以,只要不拦阻百姓出关即可,其他的以后再说。”想得倒美,单海文对这些人的看法并不太好。虽然他们在历史上保存了华夏文明不被灭种,但是他们垄断知识的传播,就是最大的原罪。他可不想聚集地来这么一帮子老爷贵族。

    “属下知道了。”

    “先回去休息几天,秋播结束后,商队还要出去一趟,十月前外面的形式会有不小变化,榆林卫这边算是比较安定,逃到这一带躲避战乱的百姓会更多,本公子先去查探一番,看看路线沿途有无水源矿产之类,节省补给方面的困难。”

    “回公子,沿途属下碰见不少的枯竭的水源地,时间应该不会超过百十年,有一处咸水池,比聚集地的沿池略大一些。路线图已经画好。公子请看,这上面都有标识。”

    “实际距离有多少?”

    “回公子,直线距离一千三百六十里,因为山丘走势,需要绕不少的路,到达红泥湾为一千八百多里。红泥湾到达最近的长城关口大约为三百余里。总距离与情报基本符合。贰仟四百里左右。”

    “两千四,一千两百公里,这个距离不算近了,比南线要长近五百里。路线两侧最远探到几里?”

    “回公子,十里。都已绘制成图形。”

    “知道了,把地图留下,我再看看!”

    山海文摩挲着下巴,两条线路成一个角度弯曲的小写英文Y,Y的两头之间距离在八百公里左右。如果像南线一样沿途设置补给点,数量要比南线多好几个。南线现在一共有补给点十三个,每个补给点的人手为十人左右,加上负责通讯的三名护卫队员。一共是十三个人。十三处补给点的人数加上部分轮换人手总计为三百五十人。每处补给点的仓库为六个地窝子,外加两顶帐篷。护卫队的另算。仅仅这些补给点的帐篷就需要一百七十顶。北线更远,总数量贰佰顶,人数五百人。而负责给这些补给点运送饮水物资的人手,至少需要三百人。以及每条线十辆手扶拖拉机,外加六七辆大板车。

    护卫队的人手刚刚够用。

    不过南线如今暂时停用,多出来的补给点已经撤回。但是,峡谷那边却仍然要用到运输队以及补给点。

    不成,先去北线沿途探测一番,再做安排,反正有车速度也快的很。

    检修了一番几辆越野车,带上物资,如同上次出发了。

    就在单海文探测北线地下资源的时候。

    陕北的王嘉胤却在这个时间段搞出来一件大事,一下子就把整个陕西山西以及朝廷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六月中,滴雨未下的陕北,大半地域绝收,在催粮官吏的逼迫下,本就因为军饷跟上官争斗逃亡回到府谷老家的王嘉胤,跟同乡吴延贵杨六等人帅村人百余人起事抗粮抗税,未曾想当日就把清水堡给下了。这一下就不可收拾了,起事消息传遍周边各地,本来王嘉胤在老家这一片就素有任侠之风,逃回老家后,也想安稳度日,没曾想今年春季干旱无雨,夏粮基本无收,交不起夏粮税,可就要拉人抵税,其中的黑幕王嘉胤可是清楚明白。

    跟家人村中百姓一番商讨,反了吧,怎么都是死路,死里求活也不枉来这世上一遭,说不定还能闯出条活路来,一番精心密谋下,一举成功。

    未曾想到此事传扬出去,再加上去年澄城王二,种光道等人也一直没有被朝廷剿灭,一部分不愿等死的百姓又见到了一个成功的例子,信心大振,纷纷带着各自的乡人投奔王嘉胤。短短十几日,就有了五六千人。,靠着人命推平了黄甫堡,拿了十几家富户地主,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一时间,饥民百姓奋勇踏至,王嘉胤声势越发高涨。

    王嘉胤也清楚,靠他们现在的实力,根本无法与官军抗衡,每一次的作战胜利都是靠着人命硬生生堆胜的。因此他们从不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过长,并同时不断按照边军操典训练队伍。两三个月间,王嘉胤带人东来西往,南击北荡,与澄城的王二王自用等人汇合后,人马迅速增加至三万余,骑兵四千余,偷出孤山堡,绕道草原从后套的黄河平稳区用羊皮筏子第一次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河曲,并迅速攻下河曲县城,人马迅速增加至八万。山西各地的山匪饥民迅速响应,一时间整个山西西北民乱四起,并以极快的速度向周边扩散。

    到了这个时候,陕西各地的官员才松了口气,毕竟声势最大的两股乱匪终于离开了陕西,到了山西自有山西那边头疼。

    刚松了口气的陕西各地官员,才有了心思准备对盘踞或者流窜在各地辖区的流匪围剿。只是他们绝对不会想到,后面有更大的瓜会吃到他们的头上。

    流匪肆虐,被杀的地主士绅富户留下的田地要赶紧弄到手里,下手晚了就轮不到自己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