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作品:《我凭借经济战立国

    从盈城风驰电掣般冲来的骏马,刚刚把屁股搁置在渔翔城的城门口,其急促的马蹄声就像打雷一样,引得月影赶紧过来瞧个究竟。

    随着快马停下脚步,那些在各家驿站里游荡的商人们如同闻到了肉香的狐狸,跃跃欲试地挥舞着手中的银票,纷纷扑向渔翔粮号。

    然而,等他们踏进粮号,看到墙上挂出的大宗价格时,脸上的兴奋之情就像煮熟的螃蟹一样凝固了。

    他们震惊地发现,这里的价格竟然已经和王家粮号持平了!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他们傻眼了。

    粮号里除了这些人,再也看不到其他商家的影子。

    掌柜和伙计一眼就认出他们,立马热情地迎了上去,想要拉他们入坑,促成这笔买卖。

    可是,这些客商们也不傻,他们端起架子,犹豫不决,互相看着对方,谁也不吭声。

    这些客商分别来自赵家、王家和郭家,都是见多识广的买主。

    他们懂得市场套路,明白在眼下这种情况下进退维谷的处境。

    以前由于存在价格差,他们无论怎么买都能赚到钱。

    然而,现在的情况则大不如从前。

    如果算上运费和其他各种费用,他们就得亏本。

    客商们用眼神交流着心中的郁闷和无奈,最后心照不宣地决定集体撤退,不买了。

    热情的伙计追出门外,试图拉住那些客商,“客官,你们真的不再考虑考虑了?下回再来,可能又要涨价了。”

    然而,客商们就像吃了秤砣的王八,根本不再回头瞧上一眼。

    在渔翔粮号二楼的窗口边儿,陈骁正憋得满脸通红,眼巴巴地盯着对面的粮号儿。

    “殿下,你这咋突然脑袋一热,就决定涨价呢?”

    李蕾从后面悄咪咪地凑过来问:“为啥不让他们直接往圈套里钻,这多省事儿啊?”

    陈骁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双手揣在袖子里,慢慢地转身,瞅了李蕾一眼。

    “樊经给我透了点儿风声,赵泰来手头掐着一千五百万两的官债,但还没到期呢。”

    陈骁小声嘟囔,“要是咱们不赶紧把这些债务弄回来,那越州的税收可就又得落到赵家手里了。咱们不能让这事儿发生,也不能让那四大家族继续活得跟神仙似的。”

    李蕾眉头紧锁,点了点头。

    “夏家那事儿就是个深刻的教训。”

    陈骁接着说,“咱们不能再让同样的悲剧重演。所以,咱们得有耐心,等个最合适的机会。”

    “那樊大人咋不早告诉咱们呢?”

    李蕾突然发问,语气里带着点儿不满和疑惑。

    “樊经这个人啊,能在越州这破地方活下来,真不简单。他可是一只老狐狸,会利用一切机会为自己捞好处。我猜他想趁着咱们和四大家族打起来,趁机分一杯羹。不管最后谁赢,他都能毫不犹豫地站队。”

    李蕾弄明白这背后的深层次奥妙后,稍微鼓捣了鼓捣脑子,“殿下,既然如此,我们该咋办?”

    陈骁重新瞅了眼窗外那帮子人,看见他们钻进马车轰隆隆地走了,这才慢慢悠悠地唱道:“我听到了风声,骆西人就要闹腾起来闯入越西了,这对咱们四大家族来说简直就是个惊天大雷。他们肯定要把心思全放在怎么保护越西仓上,所以就想赶紧先搞定咱们。”

    李蕾一听这话,双眼放光,“殿下,您的意思是他们会急头白脸地在咱们这抢购粮食?”

    “没错儿,商船队那点事还没人知晓,整个越州人都以为咱们就只有仓库那那点粮食。一旦用完了,咱们就没办法再给越州的百姓供应吃食。到时候,王家绝对不会好心地卖给咱们粮食,他们正等着看咱们从海里捞鱼养活这一城百姓的笑话呢。”

    说到这,陈骁忍不住乐出了声。

    李蕾可没有陈骁那么轻松自如,她心里打鼓,“殿下,曹虎他们一时半会恐怕是回不来了。除非咱们把价格抬得老天爷都抓狂,否则根本磨不垮人家四大家族的流动资金。”

    陈骁微微一笑,伸出一根手指,在空中画了个大大的圈儿,“不用抬得太狠,只需要比王家高一倍就行。”

    李蕾一听,这才恍然大悟,竖起大拇指,“殿下英明!王家铁了心地想从咱们这低价买走粮食赚差价。现在,咱们就用高价重新拉出来个价格差,反嘴咬他们一口。”

    陈骁哈哈大笑,夸赞了李蕾聪明绝顶,“李蕾,你不愧是牙叔的徒弟。之前让你们派出去的掌柜和伙计们已经到指定地点了吧?”

    李蕾点头确认道:“没错,殿下,他们已经准备好了。”

    陈骁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那咱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大伙儿,行动起来!告诉他们,别让人看出破绽,每次买粮食别买太多,也别直接送到渔翔城,多转几个地方。记住,可千万别在盈城出手,以免那四个老狐狸看出破绽。”

    “听令!”李蕾有模有样地回答道。

    四大家族的商人们在驿站内紧急聚集,他们的面色比锅底还黑,连续两次的失败让他们的心情如同吃了苍蝇一样别扭。

    每个人都担惊受怕回到家族后会受到严厉的责罚。

    “老肖,我临走的时候特地瞅了一眼粮号的零售区。”

    郭家的商人突然吆喝起来,“那里提供购粮券,可以补差价,咱们要不要试一试这个方法?”

    赵家的商人闻言,脸色顿时一黑,他从怀中掏出一张购粮券,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购粮券我也研究了,想要得到它,必须先支付全款。然后等粮食价格降下来,再去粮号找差价。可是现在骆西人闹得这么凶,谁知道粮食价格啥时候能降下来?”

    他的话让众人眼中的希望眨眼间消失无踪,气氛变得比暮冬还要冰冷。

    一时间,驿站内只剩下哀切的叹气声。

    经过长时间的沉默和斟酌,赵家的商人终于做出决定。

    他用力一拍桌子,叹息道:“这么大的事,咱们可做不了主,赶紧派人把这里的情况告诉老爷,让他们来决定吧。”

    渔翔城的贸易坊市里热闹得像庙会似的。

    原本因为高昂的粮食价格而退缩的客商和百姓们,手持打折券在这里闲逛,试图寻找一些物美价廉的商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当前局势的紧张感渐渐浓烈,担心粮食价格会直线上升。

    于是,他们纷纷掉头返回渔翔粮号,希望能抢购到一些粮食。

    然而,刚到粮号门口,他们就看到了令人心痛的新告示——价格继续上涨五成。

    这一下,人群中爆发出一片惊叫声。

    “早上的时候价格还跟王家粮号差不多,咋这么快就涨了这么多?难道骆西人真的打过来了?”有人忍不住问道。

    虽然购粮券能给他们带来一定的保障,但一下子要掏出这么多银子,大家也着实感到肉疼得紧。

    议论声迅速接替惊叫声,人群中甚至出现了一些不满的嗤笑声。

    就在这时候,人群后方中突然有人大声喊叫起来:“王家粮号没涨价,咱们赶紧去盈城,晚了就抢不到了!”

    这句话仿佛具有魔力一般,瞬间让聚在渔翔粮号门口的人们一群鸟儿飞散。

    他们纷纷涌向附近的车行,这个时候谁也不见外,一起跳上车组团前往盈城抢购粮食。

    渔翔粮号的二楼,陈骁轻轻摇动折扇,嘴角勾勒出一抹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