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古月村后续

作品:《重生七零:疯批娇夫爱粘人

    最新网址:www.xs</p>信件厚厚的一沓,不是一个人写的。

    跟唐半夏关系好的人都写信过来了。

    首先是孙嫂的。

    孙嫂的信是最厚的,她一直记得分享八卦的承诺,因此这封信里,除了简单的问候,全是八卦,还都是古月村的八卦。

    她不识字,信是由她大儿子代笔的。

    信里面,写了自她走后,古月村发生的事情。

    首先就是王思韵和王海军也考上了大学。

    王思韵考上大学是因为她学唐半夏,早早的看起了书,王海军同样如此,因此两人全都考上了大学。

    不同于唐半夏的是,两人都拖家带口的。

    王思韵和胡七信倒是好说。

    虽然村里传出了风言风语,认为王思韵考上大学就看不上胡七信了。

    但出人意料的,王思韵不但没有抛夫弃女,反而连带着胡七信也一块带到城里去了。

    信里孙嫂还感慨呢,说是王知青看着不声不响的,家里也是个有本事的,竟然能能有能力给胡七信这个女婿也找个工作。

    说那胡七信哥嫂们,悔的肠子都青了,但胡七信伤透了心,放出话来,老爹他会出养老钱,其他的就不用想了。

    孙嫂给她写信的时候,胡七信夫妻俩已经走了,户口都迁走了。

    再就是王海军了。

    曲知青之前闹了那么一通,不说有用没用的,反正是给胡大山一家提了个醒。

    虽说对胡春花这个闺女失望了,但也不能凭白饶了王海军去。

    胡大山在古月村说话还是管用的,硬是逼着王海军带胡春花娘俩回了城,还逼着他跟左邻右舍介绍了胡春花娘俩的身份,还记下了王海军大学的地址。

    把王海军各方面的后路堵的死死的。

    孙嫂言,姜还是老的辣,胡春花有这样的爹娘,上辈子不知道积了多少德,行了多少善,才修来的。

    再有村里落榜的一些人家。

    崔颖是打算再战的,已经不上工了,出来租了个房子专心学习。

    还有杨智博,他同样也落榜了,他不相信,还去教育局闹了一通,被哄了出来,取消了考试资格,自那以后,他看人都是阴恻恻的,好不吓人。

    剩下的其他的知青们,大多都选择了重新考试。

    倒是村里的青年,考的大差不差的继续考了,差很多的就放弃了。

    孙嫂的信里,内容很多,絮絮叨叨的就好像唐半夏还在她面前是的。

    唐半夏嘴角轻轻上扬,拿出笔来,给孙嫂写了回信,每一个八卦,都附上了她的见解,还写了一些自己的近况,关切了一番她家里人。

    然后她又抽出了胡大嫂子的信。

    胡大嫂子的信就薄了许多,不过她的信里有胡春花事情的详细版本。

    总而言之就是王海军确实哄着胡春花去领证来着,被胡大山及时发现,并且果断堵了王海军的后路,让王海军带着胡春花娘俩去上大学了。

    至于胡春花的工作,被让给了她,但是也有条件的,胡春花前夫那边,每个月一半的工资不能少,剩下的一半还要给胡春花寄过去,也就是说她只能得四分之一。

    但就算是这样,胡大嫂子也很开心了。

    有份稳定的工作,他们家的日子好过了许多,再加上有蔬菜大棚,胡家国干不了重活,去蔬菜大棚里面收拾收拾菜是可以的,反正是坐着板凳。

    在一个就是她家羊蛋考上了大学,虽然只是省内的大学,但是学校里给补贴,不用父母出钱,日子一天好过一天。

    看完了胡大嫂子的信,唐半夏感触良多,委实没有想到,她才离开不到一个月,村里就发生了这么多的事。

    果然吃瓜还得看村里。

    胡大嫂子之后是王思韵的信,就一页,写了自己考上大学了,是广州那边的,带着男人孩子搬去广州了,并且留下了地址,方便随时联系。

    再之后是宋老太的信,说宋洋宋海就要来京市了,给她带了些特产,信里也写了让她有什么事照看着两个孩子一些,万分感激。

    最后是江家老夫妻俩,说他们已经平反回城了,并且留下了自己的地址,说余思锐是打定主意跟她考一样的大学的,诸如此类的。

    唐半夏一一看过以后,还剩下三封信,是胡七信孙文明还有三嫂的,那都是给温沐白的。

    她就没拆开,等小白回来让她自己看吧。

    她把回的信放到一边,去厨房里炖了个滋补的汤,然后端着去找了老太太,把江家的事情跟老太太说了一下。

    唐老太太听完以后高兴坏了:“好好好,小师兄后继有人了。”

    她拉着唐半夏的手,语气怅惘:“奶奶这一辈子啊,没什么遗憾的,只希望能找到大师兄的消息,这样,我就是闭眼也能闭的安生。”

    唐半夏给她盛了碗汤:“奶奶,您要是这么说,我可就不帮您找人了,您啊,还得长命百岁,看着团团滚滚娶妻生子,再给他们看孩子呢。”

    “去你的。”唐老太太嗔怪道:“就不能让奶奶歇息歇息啊。”

    “那可不成,您是我们家的老将,要是歇息了,咱们家连个主心骨都没了。”唐半夏一本正经的摇头。

    “你啊,就会哄我。”

    话虽如此,唐老太太还是被哄得见牙不见眼的:“对了,你还记得赵辛和吕训吗?”

    赵辛?吕训?

    好久远的名字。

    不过唐半夏还真记得。

    是当初她打零工的药店的负责人。

    “记得,他们怎么了?”

    唐老太太捧着汤碗:“他们回白家了。”

    唐半夏:“怎么说?”

    唐老太太见她好奇,就给她解释了一番:“吕训这几年,在京市跟白家二房斗的有来有往的,略占上风。”

    “前年变故横生,吕训瞅准机会抓住白家二房的错处,断了他们一条臂膀,他手里还拿捏着其他人的把柄,以此来要挟,成了白家的当家人,正式更名白训,赵辛也就是他小姨,为了辅佐他,去了第一医院当医生,她医术不错,名声很快传扬开来。”

    “这挺不错的。”其实唐半夏听来没什么感触。

    无非就是家族夺权而已。

    别看不是古代,但一些家族里,也明争暗斗的厉害,话事权只有一位,哪一家得到,哪一家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自古以来,为了利益明争暗斗你死我活的也不在少数。

    唐老太太看她无动于衷,就说道:“那到底是白家,底蕴深厚,崽崽你交好他们没坏处的。”

    “据我所知,白家有些孤本,唯有家主嫡系才知道藏在哪。”

    她也是有私心的,白家已经落败了,但到底是她师傅的家,崽崽若能照看一二再好不过。

    同时白家也有对崽崽有好处的东西,可谓是两相便宜。

    “我知道你的意思奶奶,你放心吧,如果他们有难处,我会看着办的。”

    在不损害自己的情况下,帮一把没什么。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嘛。

    “好好好。”

    到了晚上,温沐白回来,唐半夏把信拿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