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五章平息舆情

作品:《宦海红颜

    最新网址:www.xs</p>有了程勇和陈宜山的保证,外地受害者那颗躁动不安的心,也渐渐的安静了下来。

    在他们看来,只要把他们的钱要回来就行,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只要让他们不承担本金的亏损即可。

    现在,这些外地的受害者们,也不想着去搞投机生意了,他们只想要回自己的本金。

    只要本金回来,一切都好说。

    若是本金没了,必要闹个天翻地覆。

    原本,他们是凶神恶煞的,恨不得活剥了程勇,甚至想要让茶叶交易市场关门歇业,现在,得知了这样的事情后,一个个的,脸色变得和颜悦色了起来。

    “哈哈哈,陈书记。程镇长,你们把那些骗子的银行卡给冻结了就好,我为我们方才的冒失行为,向你们赔罪,真是对不住了啊。”

    “你们大人有大量,千万不要在意,换位思考,如果你们是我们的话,半辈子的血汗钱,一下子付诸东流了,恐怕,你们比我们更加愤怒。”

    “那些省里的奸商,就应该被抓起来下地狱,咱们胡台镇的名声好起来了,不免会有一些人会生出歪心思,蹭热点蹭到了胡台镇身上了。”

    “我以前只听过,一些私企的名字,蹭国企名字的热度,这种现象,真应该好好的管管了,不然有损公信力。”

    众人将这一起事件的起因,归咎于一些无良奸商的蹭信用行为。

    这种蹭信用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有些奸商为了承揽某个项目,就把自己企业的名字改成中字头,或者是国字头,明明自己的公司并不是什么国企,也不是什么央企,却偏要这么做。

    他们被骗的茶叶电子交易平台,也是由一群省里的奸商,打着胡台镇官方的名号,忽悠那些不懂得的投资者,让他们深陷泥潭,不可自拔。

    “那五位来自省里的奸商的银行卡,已经被冻结了,他们在省里的房产,也被查封了。”

    “现在还没有做审计,但我粗略看了一下,赔偿所有受害者的本金,应当是绰绰有余的。”

    “当然,最关键的是,咱们国家的外汇管制制度,让那些奸商们无法及时的把骗来的钱转移出去。”

    程勇笑着开口道:“好了,你们都散了吧,不要聚集在一起闹事儿了。”

    “这一起案件的侦察进度,我们会在胡台镇的官网上,随时更新的。”

    “从公诉,到审判,到执行,这需要一些时间,你们现在急也急不来。”

    在程勇的催促下。

    这些外地而来的受害者们,渐渐的散开了。

    胡台镇的茶叶交易市场,也重新敞开了大门,开始营业。

    普通的游客们,举着手机,朝着程勇的脸,就是一阵狂拍,然后摄像头扫向其他的受害者们。

    这些游客们,在茶叶交易市场重新开门后,再次一窝蜂的涌入了进去。

    虽然,今天闹了一些小插曲,但总体上,并不影响他们的购物体验。

    “我还以为胡台镇的官方,真的为外地人设下了一个骗局呢!”

    “刚刚那么多人围起来的场景,还真把我吓了一跳,我还以为发生了什么群体性治安事件呢。”

    “原来一切都是一场误会,是有人冒充胡台镇的官方搭建了一个线上平台。”

    “这年头,挂羊头卖狗肉的假冒平台太多了,咱们政府真应该好好的管管了。”

    “胡台镇的名声这么火,我早就应该猜到,肯定会有人趁此机会,捞一波快钱,只是没想到,居然以这种形式发生。”

    “不过,有一说一,那么假冒的线上平台,还真有两把刷子,明明是线上批发采销平台,却硬生生地变成了一个期货平台。”

    “但凡是没有受到监管的二级市场平台,那肯定会出幺蛾子的,你的牌对人家来说,就是明牌,我在明敌在暗,咱们肯定不是对手。”

    游客们交头接耳,事情的余波,也在一点点的发酵。

    在程勇和陈宜山书记,说到那五个奸商的资产,已经被冻结了之后,此事迅速就在网上传播开了。

    想要让一个事件,在网上以最快的速度,做到家喻户晓的程度,必然是有着那些数千万粉丝的博主的参与。

    各大自媒体平台的主播们,都对此事展开了评论。

    现在的新闻类和财经类主播,没点胸器,根本不好意思在互联网平台上露面。

    逗音上,一个拥有一千多万粉丝,网名为丸子头的主播道:

    “各位粉丝宝宝们,在胡台镇所发生的这一起事件,想必你们都应该关注到了吧。”

    “那我的观点,和其他人的有所不同,你们看到无货源电商的恐怖之处了吗?”

    “我呼吁国家加大对无货源电商的监管,否则,电商平台作为庄家,很有可能把自己的平台变成一个期货平台。”

    “若是无货源电商,不加以管制的话,这就会形成一个破窗效应,越来越多的奸商们,打着电商批发平台为幌子,搞起期货交易的事儿。”

    快脚上一个粉丝量八百多万的男主播,对此事发表了评论道:

    “我认为,国家应当大力的整顿这种蹭信誉的行为。”

    “在胡台镇所发生的非法集资案,便是因为,人们相信胡台镇的公信力而引起的。”

    “咱们不能让任何人去冒充胡台镇的官方,也不能让任何人去冒充任何的国企、央企。”

    “这些年,类似蹭信誉的诈骗案,还少了吗?”

    网友们想到了在西北地区的一个光伏大案,一个号称是国家算力中心的公司,发出公告声称要采购某个上市公司的设备,一下子就让这个上市公司收获十几个涨停板,结果,这个国字头的公司,其实是国算中心某个领导的私人公司。

    俗话说的好,吃一堑长一智,可这种蹭信誉的行为,让普通的老百姓们,吃一堑,又吃一堑。

    这位男主播呼吁,在工商局备案公司名称的时候,这种有着蹭信誉嫌疑的公司名称,就不应该审核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