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在权力面前,祖训都得靠边站(求追读,求月票,求推荐票!)

作品:《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最新网址:www.xs</p>“胡惟庸,还真是尽得人心,一言起,群臣附议,当真是霸道。”

    退朝后,朱棡与朱标陪同朱元璋乘坐车辇前往御书房的途中,朱棡侧头对着朱标,嘴角挂着一丝玩味的笑意,低声说道。

    但那说话间的玩味与讽刺,任谁都能听得明白。

    “老三,别动胡惟庸,把他留给爹。”

    朱棡的声音虽低,但这车辇就这么大,朱元璋岂能听不见,便是抬头看向朱棡道。

    “欲要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朱标也是轻轻一笑道。

    当胡惟庸以为自身权势能与皇帝抗衡时,便是他九族尽灭之日。

    “老头子,胡惟庸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可你还未动他,看来所图不小。”

    朱棡的眼眸微微闪动光芒,便是转头看向朱元璋笑道。

    “那你猜猜,咱想干嘛?”

    朱元璋仍是笑着看向朱棡道。

    朱棡从小就聪明,看待事务更加透彻,所以老朱也挺好奇,朱棡究竟能不能猜出来,他老朱想对中书省制度动手?

    “从满殿朝臣的态度看来,胡惟庸结党营私,已经是事实,但老头你还是没动胡惟庸。”

    “那让我想来,老头你应该是想对中书省下手,或者废除中书省吧?”

    朱棡眼中的玩味依旧道。

    这还用猜?

    历史都已经写明了,老朱就是想对丞相下手。

    “不愧是咱的儿子,咱的确是想对丞相制度下手。”

    朱元璋的脸上并无动容,反而是扬起一抹满意的笑容道。

    “沿用上千年的中书省,特别是左右丞相,几乎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

    “甚至可以总揽全国政务,甚至不经过皇帝进行决策,这对于希望大权独揽的您来说,的确是个威胁。”

    “再者历朝历代以来,丞相位高权重,容易形成权臣,这对于皇权也是一种挑衅。”

    “所以废除相权,可以进一步加强皇帝集权,从而让皇帝再无掣肘。”

    朱棡微微思索片刻,方才看向朱元璋道:“老头,我说的对不对?”

    “没错,这的确是咱所想的。”

    “毕竟万世乾坤,只有一个朱元璋,而只要有咱在,中书省丞相便掀不起什么风浪,但后世之君又当如何?”

    朱元璋没有反驳,仅是轻轻点头道。

    “儿臣也可以。”

    朱标的眼中闪过一抹精芒,便是看向朱元璋拱手道。

    “咱当然知道你,而咱对你也放心,但在你之后呢?”

    “你想过没有?若是相权坐大,皇权又该怎么办?”

    “所以唯有废除这一弊端,才能保证咱大明王朝的千秋万世,才能让后世子孙不用受制于相权。”

    “从此,朝廷的核心权力尽数归于皇帝之手,也将不会再有权臣弄朝,皇帝被架空的事情发生。”

    朱元璋轻轻拍了拍朱标的肩膀,眼中又是闪过一抹欣慰道。

    “打铁还需自身硬,毕竟若是后世儿孙不争气,纵然没有相权掣肘,也会诞生权臣。这是天下大势。”

    朱棡瞥了一眼朱元璋,便是一盆冷水浇下道:“而且废除了相权,就代表皇帝得日日处理政务,根本无人辅佐,再者你总不能让后世子孙都学你这般勤政吧?”

    随后朱棡又是顿了顿,方才继续看向朱元璋与朱标说道:“而且就算是您扛得住,大哥扛得住,可后面的皇帝不一定扛得住,而到了那时,您觉得皇帝为了能轻松点,又不违背您的祖制,会怎么办?”

    朱元璋的面色顿时罩上一层阴霾,眉宇间风云变幻,正欲言语之时。

    “要么设置与相权同等的权力,要么就是散权于六部,让他们自行抉择,这样一来,皇帝也可以脱身政务。”

    朱标率先看向朱棡思索道:“但也无法避免权臣弄朝,或者六部坐大,毕竟谁都不能保证未来的大明皇帝,都是明君。”

    “没错。”朱棡点头道。

    面对两兄弟的对话,就连朱元璋都是微微沉默,虽然很难受,但不得不承认,朱棡与朱标说得没错,谁都无法保证未来的大明皇帝,不是昏君!

    毕竟历朝历代的例子摆在那里,纵然朱元璋想争辩,也是无能为力。

    至于怪罪朱棡与朱标,别闹了,他们可不是朱元璋的臣子,而是朱元璋的儿子,是眼前大明王朝的皇族,那为自家忧心,难道不应该?

    “所以咱就不能废除中书省?只能削弱中书省的权力?”

    良久以后,朱元璋方才抬起头看向朱棡与朱标,还是有些不甘的说道:“又或者,咱立下皇明祖训,让后世皇帝勤于政务,不可将皇权散落!”

    的确不甘心,毕竟老朱准备了这么久的废相大计,本以为完美无缺,但谁能想到漏洞百出?

    “您老糊涂了是吧?”

    “您这一朝,您是皇帝,您可以做主,但你就能保证后世之君会遵从皇明祖训?”

    “别闹了,人家都是皇帝了,万万之上的皇权,还能被皇明祖训所钳制?”

    “一旦后世之君觉得您不合理,即便是您,开国皇帝所定下的皇明祖训,照样可以不遵。”

    “当然您可以说他们不孝,可天下的官员可不会说他们的皇帝不孝,反而是剔除祖训弊制,还得夸后世皇帝圣明!”

    “为什么?”

    “因为,权力。”

    “没人可以抵挡权力的诱惑,即便是皇明祖训,只要有皇帝敢开头,这些臣子就敢附和,您信不信?”

    朱棡瞥向朱元璋,言语之间满是不屑道:“而且您别忘了,一县之所在的县令,便被当地百姓称为县太爷,那在当地的权力何其大?而您制定的祖训,违背以后,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那谁能不动心?”

    “确实。”

    朱标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他也觉得不能什么事,都放在虚无缥缈的祖训上面。

    “害,那应该怎么办?”

    闻言,朱元璋的脸上也是闪过一抹愁容,此刻他也不是那个威武霸气的洪武皇帝,而更像是一个满是忧愁事的汉子。

    因为朱棡说的不错,祖训这玩意,说到底是祖宗留下的训戒,遵守是对祖宗的尊崇,但不遵,也不会引起群臣的反对。

    毕竟面对滔天的权力,什么祖训都是浮云,那些臣子关心的也唯有自身的权力能否更进一步!

    反正这天下的皇帝,已经不是朱元璋,他们何惧之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