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大鱼上钩

作品:《宠外室吞嫁妆?重生后我换婚嫁权臣

    最新网址:www.xs</p>吴朝晖心里狠狠一击,但是面上还保持镇定:“具体在哪里?”

    “在京城附近。原先是准备送到北部莫州和涿州的,但是北部又打仗了,我家老爷不敢冒险,就想在大乾处理掉。”

    小厮说,“能赚钱,何必舍近求远,是不是?”

    吴朝晖这次再也不敢错过,说:“那粮价怎么说?”

    小厮说:“方老爷那边出价33贯半一石,你这边若一样价钱,那就先您这边。”

    40万石粮食,我的老天鹅,孟家真不愧南诏国第一大家族。

    不过40万石粮,按照眼下粮价,就是1340万贯钱。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都赶国库半年的收入了。

    吴朝晖迅速转动脑筋,吴家数代积累,财富可比大乾国库还要丰盈,1340万贯也不是拿不出,但是拿出这些,基本就是掏空吴家了。

    至少流动资金全抽走了。

    但是他若不出手,这个粮食就会被祁王的人吃下了。

    眼下,地动解决,洪涝肆虐,中州又开始发瘟疫,大乾好几年都爬不起来。

    粮食就是硬通货,赚银子,积人脉,养兵买马,谁有粮食谁赢。

    他对孟岩的小厮说:“你回去给孟老爷说一声,这些粮食,我都要了,不要再许第二家。只是,我要筹集银子,需要些时日。”

    小厮说:“那不打紧,我家老爷说,你能在七日内筹齐,每天至少支付五十万贯,我们等你七日,过七日那就对不住了,便不候着了。”

    吴朝晖还想问粮食的仓库地址,小厮脸沉一下,说:“吴老爷,您是行家,也清楚如今米粮的价值,没有拿到银子之前,米粮位置是不会告诉你的。”

    吴朝晖是太子的人,只要吴朝晖使坏,太子的人敢把粮食都黑了。

    小厮走后,吴朝晖迅速盘点自家资金,最后全族讨论决定,粮食与承恩公府、太子府一起吃下。

    吴家拿出500万贯,另外的840万贯找太子和承恩公府出。

    有银子大家一起赚,有风险也一起担。

    这个风险主要指囤粮、发灾难财,朝廷秋后算账的杀头抄家风险。

    吴朝晖觉得孟岩只要不给陈粮坏粮,这生意是稳赚。

    有承恩公府和太子参与,他的脑袋就是安全的。

    只要手里有粮,就肯定能赚。老百姓能吃土,军队能吃土吗?边疆稍微起点摩擦,朝廷就得乖乖掏银子。

    太子就在中州赈灾,魏世勋在大运河这边忙活,吴朝晖迅速与他们联系。

    太子和魏世勋都觉得只要粮食质量没有问题,那就都拿下,如果能抢,最好抢了。

    40万石粮食可不是别的东西,能活命的。

    太子的谋士就觉得粮价过高,其他都算可控。

    但是祁王和晋王那俩想夺嫡的拿到这批粮食绝对麻烦。

    最终,吴家、魏家、太子府,联合以1340万贯钱的价格吃下40万石粮。

    拿到银子,孟岩把吴朝晖、石秀、魏家人带到邺建城码头临时仓库,他们看到这里分六处库房存放的粮食。

    这六处仓库都不在同一个地方,且只有20万石粮食。

    另外的20万石储存在京郊县城。

    孟岩真是个人精。

    太子府,魏家,吴家联合检查粮食,从分量到质量都没有问题。

    三家按照合约,把1340万贯银票给了孟岩,单银票都装了一箱子。

    而孟岩非常精明,要求银票不止一个银庄,尤其是通源银庄的银票最受欢迎。

    通源银庄极其保密,任何人都查不出底细,连幕后东家是谁都查不到。

    可以说,孟岩每一步都考虑好了。

    银货两讫后,孟岩在50名蒙面侍卫的保护下安全离开。

    太子府,承恩公府想黑人家货物和银票的计划落空。

    那50多个人,个个看上去都是沾过无数血的,杀气很重。

    好在粮食非常实在,全部是好粮食,连一袋陈粮都没有。

    孟岩和他的小厮连同50名侍卫带了银票,客栈没回,人去楼空。

    朝堂正常下朝是午时末,顾阁老一般在未时末。

    午时初刻,圆圆在廊下喂娇凤,一只灰扑扑的知更鸟飞来,落到廊子下的鸟笼上。

    圆圆立即抓住它,把脚上的纸条摘下来。

    她转头看向院子门一眼,没说什么,若无其事地把纸筒拿进内室。

    纸条上只有4个字:一切顺利。

    谢昭昭笑了笑,把纸条烧了。

    圆圆小声说:“北尘应该看到知更鸟飞来了。”

    “没事,我没打算瞒着顾阁老——我的意思是庄子上那十万石。”

    凌汛收的十万石米粮藏在陪嫁庄子上,她会叫顾阁老献给朝廷。

    她囤的110万石粮食,10万石拿来免费献粮,10万石卖给祁王的人,40万石卖给太子的人,另外50万石就是要把粮价彻底打下来。

    她要让太子和承恩公手里的40万石粮食全部砸手里。

    上一世顾承彦和管莹莹能成功,背后最大的靠山就是太子。

    谢家满门坟茔,也拜太子所赐。

    这一世,先把他的羽翼都剪掉。

    她要想尽办法保住谢府,保住父兄。

    太子府、承恩公府和吴家,拿到40万石粮,凑一起开了好几次会议,经过商议,他们定下粮价400文/斤。

    整个市场上只有他们手头有粮,他们要先捂盘,在朝廷绝望碰壁的时候把这些粮食抛出来。

    承恩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勤勉,像小蜜蜂一样勤政,密切关注朝堂。

    惠帝愁得病了。

    不止是粮价、盐价高,而是市场上没粮食了。

    现在才入冬,粮食就没了。这漫长的冬季,老百姓怎么活过去?

    顾少羽叫官署粮仓不要再出售,因为有粮商以及一些地方官员,都盯着库房里的这些粮食,根本到不了老百姓手里。

    他要求给老百姓按户分发粮食。

    承恩公装得比谁都老实,陛下问他能不能弄到粮食,他就哭丧着脸说:“陛下,臣自己府里米粮都断了。”

    在京城的皇商,惠帝都找来问话,全都手头无粮。

    “陛下,如今大乾不是没粮,而是粮食都在有钱人手里,一发生地动,这些大户人家就开始囤粮,老百姓手里没那么多钱,他们囤不起粮。”

    “如今真正要饿死的,是普通老百姓。”户部尚书裴坤富说,“国库里也没多少粮食了。”

    “今年不是大丰收吗?粮食呢?”惠帝咳咳地咳嗽着。

    朝臣跪了一地:“陛下请珍重龙体。”

    惠帝无力地挥挥手,让大家退下。

    珍重?他珍重得起来吗?

    老百姓都饿死,他这个皇帝还做个什么劲儿?

    这时,皇城司的指挥使冷洛走进来,在陛下跟前嘀嘀咕咕说了什么,惠帝咳嗽得更狠了。

    好多天没开门的几家米铺,今天开门了。

    只是,那米价,400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