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我有三不拍

作品:《影帝:我谢谢你哦

    最新网址:www.xs.fo</p>看到剧组的两位大佬,陈可欣和程晓东刚吵完架。

    张远不想掺和事,便打算过阵子再来。

    没想到陈可欣还给他喊住了。

    “你来的刚好。”

    “进来给我评评理。”

    张远:……

    他觉得自己可能撞枪口上了。

    导演发话,又不能不听,只得硬着头皮进了门。

    坐到了陈导身旁。

    “怎么啦?”

    “程导有什么拍摄上的事和您有分歧?”

    陈可欣这就抬手指了指他。

    还得是你!

    一眼就看出了毛病所在。

    这小子的脑子是好使哈。

    张远容易猜到,是因为陈可欣和程晓东都是挺专业的人,私下里又没有仇怨。

    更关键的是,自打来了这剧组,陈导从摄影,道具,服装,场务,全都“折磨”了一通。

    要求高的吓人,好几位都闹过辞职。

    实在是受不了了。

    给多少钱都干不下去。

    人都是有脾气的,更何况这剧组用的个个都是高手,脾气更大。

    而程晓东可是被称为武指大师。

    他和袁和品二人,基本是业内地位最高的一批武指。

    外行一般将两人并列。

    但其实,程晓东是不如八爷的。

    因为他还有一个外号,“救火队长”。

    谭家明拍的《名剑》,徐克拍的《刀马旦》,张艺谋拍的《英雄》。

    武指都是他。

    但剧组最初定下的武指,又都不是他。

    他被业内称为“救火队长”,是因为任何剧组出问题,找他准没错。

    这老哥能在短时间内稳住大局,并搞出相当精采的打戏来。

    就有点像武指行的王晶。

    但那就得问一句,为啥都是出问题了才找他?

    因为首先找的,都是别人。

    多以袁和品为主。

    但这位太忙,时常排不出档期。

    剧组多变,开机时间不是定死的,会不断调整。

    袁和品早年在香江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后来去好莱坞搞了《黑客帝国》后,更是身价倍增,行情暴涨。

    找他的片子可太多了。

    程晓东就老只能捡人家挑剩下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就能很明显的分辨出,八爷的档次还是比他高不少的。

    包括这部《投名状》,最早定下的武指,其实也不是程晓东。

    一开始找的,是与李连界关系非常好,合作多次的元家班老哥,元奎。

    《给爸爸的信》就是这位导的。

    于荣光在片中令人难忘的浮夸动作都是元奎设计的。

    不得不说,元家班的人设计出来动作的确效果好。

    两人其实从《方世玉》开始就一直合作。

    所以后来老李远赴好莱坞拍的所有电影。

    包括《致命武器》,《致命罗密欧》,《龙之吻》,《宇宙通缉令》,《游侠》,也都是元奎的作品。

    让郭达·斯坦森名声大燥,成为一线动作明星的《非常人贩》三部曲,也都是这位老哥的手笔。

    与袁和品一样,元奎跟着李连界出国后,算是得到了好莱坞的认可,戏多到不行。

    所以这部戏,在找武指时,老李也推荐了元奎老师。

    这点张远非常羡慕。

    什么叫大咖!

    就是能够操控整个剧组。

    不是那种小咖改改剧本,就显得自己厉害。

    而是整个剧组都围着你转。

    搭戏演员,工作人员,都紧着你挑。

    张远还做不到这个层次。

    但就在开拍前不久,好莱坞那边有戏找元奎。

    一听能出国工作,收入更高,这位老哥立马就颠了……

    李连界还说要不等你几个月。

    结果元奎又接了《赤壁》的武指工作,无缝衔接。

    大哥找的人没来,二哥顶上。

    刘德桦就把自己比较熟的程晓东给拉来了。

    救火队长再次救火。

    华哥档次也不差,也能影响剧组决策。

    张远也羡慕。

    他觉得,自己有一天,也得组成自己的固定班底才行。

    这位来了后,干的一直不错。

    动作设计的挺利索,不都挺好,到底怎么了?

    陈可欣拉着他细细解释一番后,张远人都麻了。

    别说程晓东,换他,他也气。

    首先,陈可欣是个“外行”。

    他拍电影虽然是内行,但拍动作戏,是真外行。

    压根就没干过。

    没干过,就不懂。

    所以他脑补,想象出来的不少动作,以现有的设备根本做不到。

    因为他们三位主角都能打。

    即使不练武的华哥,也在漫长的演艺生涯中接触过很多搭打戏。

    所以问题肯定不在他们和程晓东身上。

    他俩因为这事已经吵过了。

    程晓东最后拍了桌子,明确告诉他。

    “如果李连界和张远都做不到你要求的动作。”

    “那你可着满世界找去,也找不到几个人能做到了!”

    给陈导怼的哑口无言。

    你不信我,总不能不信这俩吧。

    这俩练武的,还是高手都完蛋,我俩还扯什么呢。

    这还是张远与李连界两人的单人打戏。

    就是初见,姜武阳想抢庞青云官靴。

    最后经过一番缠斗,庞青云将这双靴子送给了姜武阳。

    这算是对两人兄弟情义的建立之始。

    以及最后一场,姜武阳在对方上任前刺杀庞青云。

    并且最后刺杀戏时,按照陈导的设计,姜武阳还得穿着庞青云送他的那双官靴。

    这双靴子,见证了两人情义从始至终。

    在这种小细节上,陈可欣的能力毋庸置疑。

    此时《投名状》已经拍摄近半,马上要开始大场面的设置。

    就是那几场战争戏。

    刚才陈可欣与程晓东二人商量的,就是这部分的拍摄方式。

    陈导的要求很明确,就两个字。

    真实!

    他对这部戏的理解,是兄弟情义与个人欲望之间的冲突。

    当然,庞青云不光只有个人欲望。

    他也是有理想的,想要改变这个世界。

    但就和宋押司一样。

    想要改变世界,且天真的想要在旧体系之下做改变。

    其结果就是……

    诏安,诏安,诏甚鸟安!

    与梁山好汉一样,诏安和投军,结局都是飞鸟尽良弓藏,被人吃干抹尽后,成为牺牲品。

    投降派就是这个下场!

    陈可欣也正是要表现这种黑暗的官场和世道。

    所以他为了他心中的大场面戏份,这位朝着程晓东举起了三根手指。

    “动作戏,我有三不拍。”

    第一点,因为人类不会飞。

    即使再厉害的士兵也是人,所以打仗的戏份,不许用威亚做空中飞人。

    第二点,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且盔甲拥有合理强度。

    所以打戏不能“开无双”割草,也不能像武侠片那样无限连招。

    第三点,任何生物都有避险本能,且体能有限。

    所以不能出现莫名其妙的冲入人群,以一敌多的乱杀场面。

    陈可欣的想法,其实很合理。

    他的这些要求,都是在保证战争戏的真实性。

    想要用战争的残酷,来隐喻官场的残酷。

    这片子的基调就是如此。

    但这三条要求一出来,程晓东觉得自己不是一位武指。

    他觉得,此时的自己好像是郑屠,陈可欣是鲁提辖。

    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

    程晓东除了“救火队长”外,在武指行还有一个外号,叫“威亚王”!

    他玩威亚,几乎是全国顶级水平。

    好家伙!

    你上来就说不许用威亚,直接给我武功废了!

    这不就是乔峰到了聚贤庄,不让用降龙十八掌,你是只让我用太祖长拳喽?

    除了威亚,这老哥最擅长的就是无双戏份,毕竟武侠片拍的多。

    主角耍个剑花,连续捅穿十几个人……这类镜头是他的拿手好戏。

    《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鹿鼎记》都是类似套路。

    尤其是《新龙门客栈》中屠夫快刀把甄子弹的手脚片成白骨。

    星爷的《鹿鼎记》第二部中,冯锡范操纵六合童子与“白给大师”陈近南大战。

    这种超快节奏打戏,他几乎独步江湖。

    就是靠这些东西拿了好几次香江的金像奖最佳武指。

    威亚不让用,还不让开无双。

    这不相当于找柳岩来拍戏,结果给她穿高领毛衣,把事业线档的严严实实。

    那你找我来干吗?

    程晓东当场就翻脸了。

    你怕不是在为难我胖虎!

    你这就是外行指导内行。

    陈可欣也是坚持不让,俩人就呛起来了。

    “你说,剧组是不是应该听我的。”

    “做不做的到,个人风格,也都应该根据剧组的需求来。”

    “而不是凸显他的个人能力。”

    陈可欣唾沫横飞,和张远说着这事,算是撒阀子,心里堵不舒服,找人聊聊。

    我就是个不起眼的小演员,管不了你们……张远很无奈。

    我能说什么?

    况且我说了你俩也不能听我的。

    但他也听出来了。

    他俩的能力没问题,但沟通有问题。

    都是业界大拿,也都强势,各自不让。

    就像结婚,搭伙过日子。

    夫妻二人中,必有一个强势,一个弱势,这样才能搭配好。

    俩人都弱势,那就办不成事。

    俩人都强势,那就得成天吵架。

    这种时候,得找个第三方来缓和两人之间的关系。

    自己可不做这中间人!

    张远转了转眼珠子。

    李桑,对不住啦!

    “陈导,我觉得这事你俩都没问题。”

    “只是需要一个翻译。”

    “翻译?”陈可欣不解。

    “对,简单来说,就是您和程导两人,对打戏的理解不同。”

    “您是脑中有画面,但不好形容。”

    “他是有经验,但不知道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哎……陈可欣一听,有点道理。

    而且张远说的是好话,在往好里劝,而非见人下菜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在他这边就帮着骂程晓东。

    因为你当我面骂他,就会当他面骂我。

    张远这么说话,他是有点好感的。

    这年轻人心不脏。

    而且聪明,一下就看到了问题所在。

    “所以,您二位需要一个既懂文戏,又懂打戏,能说还能想的人,来帮助沟通。”

    能文能武……陈可欣看向他。

    你是在夸自己吗?

    “我资历浅,哪儿能担得起。”

    “我的意思是李连界大哥。”

    “哦……”陈可欣点点头。

    和刚才看出他和程晓东的问题一样,张远的眼里还是强!

    自打进了剧组,李连界的文戏状态简直无与伦比。

    他与庞青云这个角色水乳交融,虚实难分。

    陈可欣觉得,李连界对角色的认知和理解,甚至超过了他这个参与编剧的导演。

    出道既巅峰,与港圈合作后,却发现大陆演员被区别对待。

    一个小剧务的收入都比他这个主角高。

    甚至香江龙套,扮死尸的一天都有50块。

    可他一个月工资才48。

    而且在拍摄《南北少林》时,大陆演员还被香江导演,出了名的谁合作谁骂的那位刘家良给欺负了。

    这位让大陆演员三点到片场等戏拍日出,结果作为导演的他自己十点才到。

    11月份的帝都,让几十位大陆演员在寒风中等了一晚上。

    并且这位仗着自己练过,按照身份来算,他和《功夫》中的赵志林赵师傅算是师兄弟,都是黄飞鸿一脉的洪拳传人。

    所以拍戏时从来不按套路打。

    每次都打着打着就真打,随心所欲,号称要的就是这种临场效果。

    并且手脚极重,经常打伤对戏演员。

    吴惊和他合作后直骂街。

    辰龙与他拍《醉拳2》,这位拍到一半就跑路。

    因为他非得照着自己的套路来,辰龙却不让。

    结果气鼓鼓的转头去拍了部《醉拳3》,扑的一塌糊涂,还连累了主演的华哥。

    你想想看,辰龙,李连界,吴惊。

    这三位合作后全都骂街,就知道此人是什么风格了。

    就因为他导的《南北少林》,李连界重伤,脊椎错位并且骨裂,落下了严重的病根。

    也因为刘导的不公对待,导致了年轻的老李心中愤恨。

    香江人欺负咱们,体育部门还将他们外出表演的费用全部抽走,只给死工资。

    内外交迫,再加上李连界这人的性格问题,导致了他后来断然移民。

    所以拿到庞青云这个角色后,老李越看越觉得,这就是我自己!

    庞青云被魁字营欺负,被上级打压,心中的抱负无法施展。

    其实就连抛弃兄弟这点也和他像。

    他本人没抛弃兄弟,只是抛弃发妻……

    “情义千斤,不敌胸脯四两。”

    这是当年港媒在李连界与李智结婚当天给出的新闻标题。

    老李在片中那种凶狠,无情的状态,多少有点释放自己内心挤压多年情绪的意思。

    庞青云,就是李连界人格中的隐藏面。

    “有道理。”

    “我去找连杰说说看。”陈可欣赞同了他的说法。

    张远松了口气,总算把自己摘出去了。

    “对了,你找我什么事情?”

    这会儿他才想起来。

    “过阵子要开金马奖。”张远想了想后,调整了说法。

    “《门徒》也参选了。”

    他没提《苹果》,而是说了《门徒》。

    因为陈可欣是《门徒》的监制。

    这是你的戏,我去也是为了你的剧组……

    “所以我想,能不能够请假去一趟。”

    “啊,这……”陈可欣想着,本来剧组进度就慢了,你这位主演还要请假。

    “华哥好像没提这事。”陈导回道。

    刘德桦也演了《门徒》。

    “这我不清楚。”张远见他不愿,只能明说。

    我不装了,我摊牌了。

    “其实除了《门徒》,还有《苹果》,《落叶归根》,《不能说的秘密》这三部参选作品,我都有参与。”

    陈可欣高挑眉头。

    张远可以啊,张远!

    金马奖不会是为你开的吧?

    你一个人就参与了四部戏。

    “你……我知道了。”陈可欣无奈答应。

    拦不住!

    四个剧组等着他,我还有什么好说的。

    他达成目的,趁着对方没反悔,赶忙跑路。

    第二天,休息时,李连界来到他身旁。

    笑眯眯的把手搭到了他的肩膀上。

    “就是你给老子介绍,去当了翻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