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魏,亡

作品:《秦时明月之政

    最新网址:www.xs.fo</p>大局已定。

    在确定稳固拿下大梁以后,魏国便已经相当于亡了。

    一夜动乱,整个魏国的统治阶级,贵族官员损失惨重,太多人反应不过来了。

    蒙武即刻传信回朝,同时开始在魏景湣王和魏国群臣的协助下,逐渐收拢魏国全境。

    昨夜在秦军入城伺机干掉贵族官员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点小插曲。

    张耳身为外黄县令,距离大梁不过百里,此番守城自然也是被召集到大梁了。他虽然是满心的不愿,但是他一个小小的县令,自然没有任何反抗的可能。

    于是张耳只能老老实实带着刘季,领着三千兵马一起来了大梁。

    然后就被打乱去守一截城墙,他的兵给了别人,他去带领别人的兵。

    当时张耳就感觉要完。

    打仗哪有这么打的。

    每一曲的军候,及以上军官,全部都是来回乱调。

    原本就打不过秦国,现在更是搞得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还有什么组织度可言?

    秦军真打上来的时候怎么指挥防守?军心本就涣散,士卒本就没有战心战意,结果现在连最基础的组织度都没了,还凭什么打?

    果然,秦军的攻势让张耳为之骇然,整个大梁,都是被摁着打。

    不过三天,伤亡已经将近两万人,这个可怕的伤亡,让张耳为之惊恐。

    原本就觉得魏国守不住了,现在更加确定了,绝对不可能守得住了。

    张耳也一直在想办法怎么才能脱离这个可怕的战场,再这么待下去,他这个小小的县令,早晚也非死在城墙上不可。

    只可惜他一个小小的县令,在这样的战场上,不说是微不足道,那也是不值一提。

    上大夫常夏反叛失败被杀后,张耳更是不敢轻举妄动。

    直到魏庸反叛,瞬间大梁城乱成一片,张耳敏锐的发现不对,他对能否管得住根本不熟的手下人丝毫不抱希望。

    果然,在大乱以后尝试控制手下,发现手下人情绪不对,当机立断,带着刘季就要先跑为敬。

    只可惜已经晚了,等他们跑出营地,就发现整个大梁都已经乱成一团了,到处都是乱糟糟的散兵。

    现在是去哪都不知道,幸好张耳在大梁人脉广,当时就带着刘季要去他好兄弟陈馀那里躲避。

    只可惜祸不单行,路上就遇见了乱杀的秦军,他们二人身穿质地上乘的甲胄,相貌不凡,一看就能确定不是贵族就是官员。

    秦军二话没说,上去就要干掉他们,还是张耳及时出示了朱家给的令牌,高呼自己人,这才保住了性命。

    在确定秦军不会攻入民宅以后,两人满脸堆笑,言称还有要事在身,急忙拜别了秦军。一路上靠着朱家的农家令牌,勉强顺利的逃到了陈馀家中暂且藏着。

    他们还是想再观望观望。

    然后就发现大梁城开始恢复平静了,骚乱逐渐终止。

    大王,投降了。

    张耳三人第一时间就拿着农家的令牌开始拉关系,第一时间就获得了配合秦军收城的机会。

    至于嬴政,他也已经收到了大梁城破,魏景湣王投降的消息了。

    至于其中内情,蒙武多方验证后,也一同传给了嬴政。

    嬴政又经过更多渠道多方验证,也基本了解了内情。

    事已至此,也算满意。

    尤其是蒙武的做法,嬴政更为满意,蒙武和他父亲一样贴心。

    随即令中苍带领官员前往魏地主持魏地的工作。

    一夜动乱,死的贵族官员实在不少,这虽然会带来一时的混乱,但是长久来看,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魏国的败亡,虽然主要是亡于内因,但是终究还是攻破大梁城以后,魏景湣王才投的降,这就有着充足的理由对魏国官员和贵族强硬一些了,所以派中苍最合适。

    现在就要让他们知道,投降投的慢,会是什么下场。

    别说什么早就想投了,只是没来得及,马后炮的话,都是废话!

    现在老老实实服从大秦的安排,否则,就挨大秦的铁拳吧!

    这些人已经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资格了。

    同样,魏庸和魏兆经过这些事,在魏地官员心中的威望大打折扣,也很难再让魏地官员真心效力了。

    整个魏国,再也没有任何有威望的人存在了。魏人即便想要闹事,也找不到领头的人了。

    中苍到达大梁以后,蒙武已经稳定了大梁及周边县城,正在稳定的拿下一座又一座城池。

    当中苍到达大梁,蒙武带着魏景湣王与魏国文武官员出城三十里迎接,中苍就在魏国王宫,宣读了嬴政的旨意。

    册封魏景湣王为违命侯,食邑大梁三千户,世袭罔替。

    魏国魏氏起于魏邑,于魏邑再为魏氏留十里地为祖宗祭祀采邑之地。

    再赐金三千,丝绸五百匹,各式珍宝百件。

    另外于咸阳赐予侯府一座,庄园一座,即日起魏国公室全族迁居咸阳安定。

    其宫中府库一应宝物财货,除违制的,一律仍归魏增所有。

    宫中内侍女眷,除了有嗣的仍归其所有,其余全部收归咸阳宫。

    册封魏庸为翊化侯,食邑方与三千户,世袭罔替。

    赐金五千,丝绸千匹,各式珍宝百件。

    册封魏兆为从义侯,食邑襄陵两千户,世袭罔替。

    赐金五千,丝绸千匹,各式珍宝百件。

    分别在咸阳赐予侯府一座,庄园一座。

    即日起,全家迁往咸阳居住。

    另外现存魏地划分三郡,为薛郡,砀郡,东郡也重新划分。

    魏庸为薛郡郡守,魏兆为砀郡郡守。

    对于嬴政的最终处理结果,魏庸和魏兆都十分满意,做大秦世袭罔替的侯爷,还是很好的,起码稳,当今天下,不可能有人动摇大秦了。

    而且实权在手,这一郡之地可不小了。

    不过魏景湣王,魏增就高兴不起来了,简直要羞愧致死。

    是,可以活下来了,甚至家族富贵也能保下来,秦王给的也不少。

    但是,违命侯这个侯爵封号,简直让他无地自容。这不是要成为全天下人的笑柄吗?而且是世世代代都要成为全天下人的笑柄。

    他现在是真的后悔的要死,简直是悔不当初,若是一开始不搏一搏,哪里轮得到这两个叛贼踩着他上位?

    魏增当天夜里就卧床不起了。

    可是现在,已经没人在乎他了。

    同样一切都尘埃落定的这天夜里,魏梓身着素服,在魏氏宗庙伏剑自杀,以死殉国。

    倒在了这片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土地上。

    至此,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魏斯为侯,魏氏正式立国,已经立国一百七十二年的魏国,历经文、武、惠、襄、昭,以及魏安釐王,魏王增,七代君主的魏国。

    亡。

    昔年魏安釐王一代雄主,可是在把魏国交给儿子十年后。

    魏国,亡。

    (以下是现在的疆域图,原图为B站P主史图馆无骨者伊瓦尔制作)

    当魏国被灭的消息传遍天下,天下已经没什么震惊了。

    魏国不被灭才是说不过去的事情,以如今大秦的强悍和威势,注定是无人可挡的。

    大梁城就在秦国嘴边儿,想吃下还不是一口的事儿?

    如今天下,已经只余三国。

    齐国不修武备,楚国内乱不休。

    天下繁盛之所,泰半已入秦国之手,而秦王还有天命相助,已经注定势不可挡。

    就在齐王建刚收到这消息的时候,就已经要出发了。

    早就准备好一切的齐王建,带着整个齐国的户籍档案、财政明细、地理文籍等重要资料,以及整个齐国所有重要贵族,重要高官,包括相国后胜,全都带着浩浩荡荡前往秦国。

    朝秦!

    这次不派使臣带贺礼去了,他要亲自去了。

    在大秦精锐铁骑的护卫下,齐王建一路顺利的到了咸阳。

    这一次没有绕路,直接穿过魏地赵地,一条直线直达咸阳。

    这一路他也眼睁睁看着魏国那么快就被吞噬殆尽,整个国家迅速实行新的秩序,并且井井有条。

    所有官员的积极性,是他从未见过的高。

    齐王建可以确定,官员还是这批官员,但是昔年在魏国,他们做事的积极性绝对没有这么高,并且也绝对没有这么听话。

    齐王建不由得为之一叹,笑意苦涩复杂。

    诸国败得不冤。

    秦国强大也不是从一开始就强大的,而秦国强大也是有原因的,诸国也都曾强大过,可是最终还是秦国走到了最后。

    天命啊天命,天命只会眷顾最强的人。

    那些最坚强,最勤奋,以及运气最好的人。

    齐王建前来朝秦,嬴政极为重视,这次齐王建来,太不同寻常了。

    只看对方毫不掩饰带的东西就知道,这一定是要送大礼来了。

    而且是大到不能再大的礼。

    嬴政放下密信,心中已经是有了猜测。

    既然齐王建是个体面人,那寡人更要体面!

    自去年齐王建上表,请求入秦来朝,嬴政就很重视,今年一切尘埃落定,齐王建也出发来秦,在第一时间嬴政就近派盖聂亲率一万精骑护送齐王建一行来咸阳。

    等齐王建快到以后,嬴政更是令吕不韦率领三千甲士,带着他的金辂,以及秦王仪仗队,出城百里相迎。

    自己则是亲自出城十里,在咸阳城外筑台相候,可以说面子给的绝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