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没救的楚国

作品:《秦时明月之政

    最新网址:www.xs.fo</p>让负刍下定这个决心,茅焦也是出了大力气的。

    当负刍自立为王的消息传到寿春的时候,熊犹大怒,这是对他的赤裸裸的挑衅!

    首先确定了江东投降是假,这就已经让熊犹又羞又怒。

    现在负刍又自立为王,还称呼熊犹是伪王,更是让熊犹怒不可遏。

    你政权都没有合法性,苟且江东一隅之地,凭什么说寡人是伪王?

    至于李园,现在也完全不考虑收降江东的事了。

    负刍那边添油加醋,大肆宣扬熊犹听信谣言,派出密使前往江东,商议想要用李园人头换取江东投降的事情,搞得众人皆知。

    不止是让李园心寒,更是让熊犹许多臣子都心寒失望。

    李园和熊犹也难以避免的心生隔阂。

    熊犹在舆论战输的一塌糊涂,还没正式继位,名声就已经大大受损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起码麾下大部分人已经放弃效忠负刍了。

    现在负刍自立为王,失了大义,还把高官官位都封了出去,大家若是再投靠他还能再得到些什么?

    负刍已经彻底竖起了反旗,双方只能对抗到底了。

    与此同时,项燕收到了负刍的密信。

    项燕本就一直和负刍以及昌平君交好,更是对熊悍不满,但是项氏也不至于真要造反。

    他们还没到那一步。

    负刍造反以后,和项燕的秘密往来也没断过。

    项燕也没想断,身为古老贵族,最基础的一项原则,那就是多方下注。

    反正都是王室,效忠熊悍熊犹的基础上,和负刍交好,还把侄女嫁给了昌平君。

    主打的就是脚踩多条船,无论哪条船翻了,都能来得及跳上另一条。

    负刍也不是彻底把所有的官位都给封了出去,还是留下了几个重要的高位的。

    就像大将军的位子,就给项燕留着。

    传信也是告诉项燕,大将军的位置,虚位以待,若是愿意相助,愿意封侯以待。

    封侯两个字一出,项燕狠狠地心动了。

    但是还是咬着牙,并未立刻表示同意,只是给了使者一个模棱两可的回复。

    利益虽然动人心,但是还是那句话,做贵族,稳最重要!

    也不只是项燕收到了负刍的书信,屈氏和昭氏也都收到了负刍的书信,为他们许诺了高官厚禄。

    这虽然不能让屈氏和昭氏倒向负刍,但是也足以让他们犹豫一二了。

    在关键时候,犹豫这么一下,就足以决定胜负。

    熊犹虽然暂时无法通过军事手段干掉负刍,但是也完全没有闲着。

    对整个江东地区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严厉封锁,严禁任何人与江东联络,禁止任何商队与江东地区交易,熊犹想要凭借经济手段使江东物资枯竭。

    不过效果嘛.

    以熊犹的统治力度,想要对同为一家的江东采用经济制裁,难度未免太高了些。

    效果一般,还只会搞得民怨沸腾。

    不过无论如何,双方也都在尽量使用盘外招,想要凭借纯粹战争以外的手段战胜对方。

    这对嬴政来说怎么都是一件好事,嬴政更是不遗余力的盯紧了他们两兄弟,想方设法的在中间添油加醋,挑拨离间。

    就这样,秦王政十七年也过去了。

    除了楚国乱个不停,整个大秦都在蓬勃发展,两年多的时间下来,魏地和齐地也消化的差不多了,都走上了正轨。

    几位阁臣在去年就陆续自总管区撤了回来,只在各地留了中央部分部门分部。

    大秦的发展,一切稳定。

    嬴政也又多了几个孩子。

    王后嬴馨终于有了一位公主,嬴政为其取名嬴沅,齐国新来的那位公主殿下,也诞下了一位公子,鸿渐。

    农家的小蜜罐子田蜜也诞下了一个公子,名乐天,这给她高兴地不行。

    还有娥皇也终于有了一个孩子,虽然只是公主,但也够她开心的了,起码没比她妹妹差。

    秦王政十八年到了。

    嬴政依旧没有着急攻伐楚国,齐地和魏地虽然已经走上正轨,灭掉楚国也并不难。但是灭掉楚国之后的治理还并没有做好万全准备,基层官吏在分布魏地齐地以后,还是不够了。

    哪怕是提拔了许多魏地齐地的士子,但是依旧还是人员紧张。

    楚地习俗和中原生活习俗等差异较大,而且地广人稀,贵族独立性强,东南部开发程度低。

    还有,拿下楚国以后,就要大秦面对百越的骚扰了,既然拿下楚地,就也要稳住百越,不能让那些蛮夷捣乱。

    目前还是要再等一等,对于楚国的吸纳消化,不能操之过急。

    需要把贵族和平民分开来,对于平民,要怀柔,主要是进行意识形态和宗教习俗的改造,让百姓接纳大秦。

    只有思想文化统一,才是真正的统一。

    至于贵族,那就只能重拳出击了。

    楚地的贵族独立性较强,还又散又多又杂,历代楚王都想要削弱贵族势力,然而终究是功亏一篑。

    楚地贵族掌有大多数土地,并且在自己家封地拥有铸币权,收税权,可以拥有大量私兵,在楚国还享有多项免税权,另外盐铁铜矿等也都被各地封君贵族所垄断。

    楚地的贵族已经达到了‘封君太众,上逼主而下虐民’的地步。

    如果对这群人怀柔,想要采取怀柔的手段,逐渐让楚地百姓融入大秦,基本是不可能的。

    无论什么政策,在这群人的手中,都会变成难以辨别的东西。

    楚国虽然是率先发明县制的,但是很遗憾,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楚地一开始就实行‘分封制加羁縻政策’,这种半自治模式使楚国贵族从一开始就具备独立军政权力,王族支系可自行建立宗族武装,独立性极强。

    楚国在扩张过程中,为了可以较快吃下新地,将征服地区分封给军功贵族,形成‘外姓封君’制度。这种殖民分封模式导致贵族势力尾大不掉。

    还有就是地理环境的结构性制约,楚国疆域横跨长江中下游,山地占比太高,是多山多水的破碎格局。这种地理分割导致交通成本极高,从客观上便利了地方贵族割据。

    楚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在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形成三足鼎立的农业格局,再加上恶劣的交通环境,让中央朝廷也难以集中整合资源。

    还有就是巫官体系,楚国保留着殷商时期的巫官制度,贵族通过掌控祭祀垄断神权。

    屈氏家族成员担任大巫之职,其占卜结果直接影响国家决策,形成政巫合一局面,对整个楚国的文化和信仰都拥有着垄断性的影响。

    而楚国的贵族阶级对权力和文化的垄断,也是远胜其余各国的,并且为了排斥其余各国,贵族集体主观上造就文化隔阂。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楚系文字和中原文字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就连许多典籍都被刻意篡改,例如《老子》。

    为的就是楚国的士子奔逃他国,重新学习成本太高,因为文字差异,不易被他国接纳,只能老老实实的在楚国做狗。

    楚国贵族养士风行,侧面也能反映普通士子除了给贵族当狗,也没别的选择。

    同样因为文化习俗的差异,刻意进行文化封闭,排斥他国士子入楚,以免造成威胁。

    大秦是变法最彻底的,彻底革了秦王以外的所有贵族的命,军功爵制在这个时代就是最先进的,而且先进过头了。

    再加上嬴政的改造,增加了学校科举,比起来其余各国已经先进到没边儿了。

    而大秦的郡县制也是最彻底的,贵族虽然有特权,但只是生活享受上的特权。

    像最要命的军事自治权(私兵)、行政自治权(封地人事和治理)、经济垄断权(铸币、贸易等)、文化话语权(祭祀、文字等),外交自主权(联姻、对外贸易等),这些至关重要的东西那是一点儿也没有的。

    中央集权制不是开玩笑的。

    而三晋,韩国、赵国、魏国,他们的郡县制发展也相对完善。贵族的独立自主权也是不多,虽然上层共同垄断权利,比较腐败,但是整体依旧在向中央集权发展,王族拥有绝对的最高权力。

    至于燕国,原本贵族独立性较强,但是因为地缘问题,相对比较团结,中央朝堂拥有较强的威望和权力。

    再加上天降猛男燕昭王,改革还是极有成效的,虽说贵族的反扑比较严重,但是贵族的独立自主权也被大大削减,郡县制的推进也是大有成效。

    燕昭王是当之无愧的一代明君。遗憾的是他同代的也都是狠角色。

    至于齐国,齐国威王和宣王的改革,以及针对贵族的限制也是颇有成效的,文化权(祭祀)被田氏独占,私兵被大幅度限制,铸币权由中央独享,贵族也需要通过适当的考试才能当官。

    当然,这一切主要是王室放弃了盐铁的财富换来的,允许贵族经营盐铁,王室收取商税。并且均田制也是名存实亡,坐视贵族钻漏洞以财富土地兼并,然后进入慢性死亡。

    但是无论怎么说,大家都没有楚国这么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