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张辽的决意

作品:《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最新网址:www.xs.fo</p>张遂在牧场给自己的那些孩子们都挑选了一匹小马驹。

    次日,司马懿便带着五个死士,王越和史阿向张遂辞行。

    张遂给五个死士每人都在邺城城西赏赐了一座宅邸,给司马懿、王越和史阿每个人许诺了一把千炼钢打造的兵器。

    其中司马懿更是许诺他参与未来三郡乌桓之战的机会。

    司马懿这才带着王越、史阿、五个死士一路南下。

    在司马懿等人南下时,广陵的海陵港码头。

    广陵都尉张辽带着八百亲兵在训练。

    广陵如今有三千水军和三千丹阳精锐。

    张辽从三千丹阳精锐里挑选出了八百骑,作为自己的亲兵亲自训练。

    其他人,则分成三班倒。

    一班屯田。

    一班训练。

    一班防御。

    每个月轮换一次。

    就在张辽训练亲兵时,一个穿着铠甲的身影飞奔而来——

    许耽。

    原陶谦麾下的骑都尉,和臧霸同僚。

    陶谦死前,让许耽统领三千丹阳精锐,辅佐刘备。

    然而,在陶谦死后,许耽并没有选择遵照陶谦命令,他认为刘备还没有资格统领他的三千丹阳精锐。

    刘备彼时正遭受袁术从广陵的来袭,因此,只能采取怀柔策略,让张飞联合陈登负责镇守下邳,同时想办法拿下许耽和三千丹阳精锐,刘备带着部分其他徐州兵马对抗袁术。

    却没有想到,许耽联合陶谦原下属曹豹迎接吕布入驻徐州。

    吕布被杀之后,许耽便跟随张遂先后立下两次大功。

    一次在白马配合张遂夜袭曹操。

    一次在江夏西陵城途中配合张遂击溃孙策大军。

    如今许耽为中郎将,广陵副都尉,辅佐张辽。

    许耽还在远处便朝着张辽喊道:“文远,邺城来报,主公亲笔!”

    张辽忙停下训练,快步迎了上去。

    许耽将一竹筒递给张辽,笑道:“糜家的飞鸽传书加急,还挺快,半个月就到了。”

    “这飞鸽传书,还真是迅速。”

    “这要是放在以前,没有一个月,都没有办法到。”

    张辽却没有心情评价飞鸽传书。

    他心心念念着的事情只有一件——

    张辽接过竹筒,打开瓶盖,从里面抽出一张布条。

    许耽忙将脑袋凑过去。

    看着布条里面的内容,许耽蹙眉道:“主公这有点强人所难了。”

    “江东此次来袭可是气势汹汹,而且有十万大军之传。”

    “我们这里只有六千军队。”

    “六千对阵十万,怎么打?”

    “真以为我们是霸王在世啊?”

    张辽来来回回,重复看了布条上的内容三次,气得直接将布条砸在地上。

    许耽也叹息了口气。

    正要抱怨。

    却见张辽又将布条捡了起来,一屁股蹲在地上,双手握着布条,撑在膝盖上,又重复看起布条上的内容。

    许耽道:“怎么说,文远?”

    张辽又看了几遍,才将布条小心翼翼地折迭起来,塞回竹筒里,盖好盖子,没好气道:“还能怎么说?只能干了。”

    “少主在信上说得很清楚了。”

    “之前让我俩坐镇广陵,本来就是为了节省兵源的。”

    “少主如此相信我俩,如今,我们却反悔。”

    “以后,少主恐怕很难重用我们。”

    “其他人,估计也瞧不起我们。”

    许耽耷拉着脑袋。

    这倒也是。

    张辽抬起头,看向许耽道:“如果江东来袭,你负责指挥,我带八百亲兵为先锋。”

    “如若我战死,你就转告少主,我张辽想重新做人,也对得起丁公和他。”

    “不求少主能铭记我张辽的军功,只希望我死后,他能让人把我的骸骨带回雁门归葬。”

    说完,走回八百亲兵当中,继续训练。

    许耽看着张辽的背影,叹了口气。

    得。

    只能拼一把了!

    死了就没有办法了。

    若是能够成功——

    许耽摇了摇头。

    也只能祈祷成功了。

    与此同时。

    庐江皖口港港口。

    军营驻地大门口,站着几十个将领。

    为首一人,赫然是甘宁和苏飞等人。

    甘宁作为庐江副都尉,和庐江都尉张勋各自带着一批水军坐镇两大庐江两大港口。

    庐江都尉坐镇濡须港。

    而甘宁作为副都尉,坐着皖口港。

    今天他带着将领在门口等着,是因为前几天他得到寿春来的情报:扬州牧赵云要带着寿春令诸葛亮来这附近巡逻。

    之后,寿春令要从皖口港乘船东进,从夏口港入荆州省亲。

    一行人没有等多久,就看到数十骑从北面疾驰而来。

    甘宁忙带着众将领迎了上去。

    他腰间的铃铛随着他大踏步走着,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数十骑很快来到身前。

    为首两人,一人是扬州牧赵云,另一人便是寿春令诸葛亮。

    双方会面,甘宁笑道:“州牧,诸葛先生,我已经安排了你们的营帐。先休息一天,明天早上吃完饭,我再带你们巡视附近的防御工事。”

    “我甘宁做事,你们放心。”

    “江东哪怕有一只苍蝇要过来,我也看得到。”

    赵云看向诸葛亮道:“诸葛先生,你怎么说?”

    诸葛亮手中握着一把羽扇,一边轻轻摇晃着羽扇,一边笑道:“时间刚刚好,到了黄昏,此时最容易看出防御薄弱与否。而且,我也不是很累。这点路,我还不至于脆弱到这地步。”

    赵云对甘宁道:“那就先不休息,你们先带我们看看防御工事。”

    “主公从邺城紧急来信,江东有意从广陵复仇,孙权和对岸的周瑜和解。”

    “敌人可能采取声东击西之策。”

    “假意进攻广陵,实则大军图谋我庐江。”

    “务必万分小心。”

    甘宁见状,挠了挠头道:“那行,那我亲自带你们乘船检查四周的防御。”

    目光落在诸葛亮手上的羽扇上,甘宁伸手夺了过去,好奇道:“很好看的羽扇,只是,这大冷天的,诸葛先生还扇扇子?”

    赵云道:“这是之前七月份,天气酷热,主公亲自用锦鸡羽毛给诸葛先生制作的羽扇。”

    “一来,是让诸葛先生用来扇扇,解暑。”

    “二来,主公说诸葛先生还是太过年轻,喜形于色。”

    “每次诸葛先生忍不住眉飞色舞时,就用这羽扇挡在脸前。”

    “这样的话,别人就不会看到诸葛先生的神情,就会给诸葛先生增添一份神秘感。”

    “诸葛先生年纪轻轻,却才智绝伦。”

    “很多人会由此不信服他。”

    “有了这羽扇,增加了神秘感,就会增加信服。”

    “还别说,这羽扇真有点用处。”

    “如今诸葛先生虽为寿春令,但是,每次他出主意时,用羽扇挡着脸,手底下的那些官员,没有谁敢小觑他的。”

    诸葛亮轻笑一声。

    他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可事实却证明,这羽扇还真有一些妙用。

    也是因为这把羽扇,诸葛亮深刻感受到河北之主张遂的才智。

    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很清楚。

    这般体量臣下的君主,在这乱世的诸侯之中,绝对独一无二。

    所以,在寿春待了大半年,他才正式决定在河北待下去。

    此次回荆州襄阳,一来是去接三弟过来;二来,荆州最近出现了一些变故,他要去襄阳接应军师李儒,随时准备应对江东和荆州的变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