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天下第一名医的烦恼

作品:《大明第一国舅

    最新网址:www.xs.fo</p>马寻觉得天下既然打下来了,周围也没有太多主要的安全威胁了,那么内政的治理就要加紧了。

    朱元璋的做法显然也是如此,他一直都是一边打天下、一边治理天下。

    只不过现在的侧重点需要改一改了,以前或许有很多的政策都是为了打天下而服务,而现在大多数政策是需要为了治理天下而准备。

    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之后,马寻继续在考虑着改良一些工艺、继续研究一些科学发展等。

    他的学校有着一些‘现代科学’的雏形,只是显然还不够。

    出兵打仗的事情让徐达、常遇春等人去做吧,那是他们擅长的事情,马寻就不去多操心了。

    常茂忽然间又出现了,“舅舅,明天咱们该练兵吧?”

    马寻点头说道,“那是肯定,现在天也都晴了,该操练就要操练。”

    “也没看到太阳,怎么就晴了?”常茂吐槽说道,“舅舅,要不然这一回就让我们演练军械呗?”

    探口风的常茂遭遇到了马寻无情的打击,“还没学会走就想学着跑?回去继续队列练习,你们吃的好、练的足,以后再给你们增加点难度!”

    五公里越野跑之类的,马寻基本上不太了解。至于四百米障碍等等,他还不知道具体的项目。

    也不觉得一定需要让常茂等人去练,主要就是有些条件不太符合,现在很难搞一些特种兵玩斩首战术。

    所以还是继续一些基础的训练,稍微多些体能的训练等等,差不多也就行了。

    常茂这些人以后也是要领兵的,这些人也不太可能成为特种兵。

    失落的常茂灰溜溜的离开了,看来接下来还是要继续练习队列、转向,这都是他们的基础训练科目。

    刘姝宁脚步匆匆的赶来,说道,“夫君,永城侯来求医了。”

    马寻顿时头大如斗,很多人认准了他是神医,说了多少次都没用。

    朱元璋和马秀英也曾经示意一些勋贵等不要来马寻这里求医问药的,但是有些人就不听。

    比如说永城侯薛显,他当年跟着赵均用,也算是和郭子兴、朱元璋关系不好。但是在赵均用死后归顺朱元璋,在洪都保卫战的时候用心辅佐朱文正。

    这人作战有勇有谋,独当一面,勇冠三军,战功赫赫。但是性如烈火,滥杀无辜,他杀的人可不少,比如擅杀胥吏、兽医、火者、马军及千户等。

    所以此前大封功臣的时候,虽然以军功封侯,不过朱元璋还是当面数说其罪,封薛显为永城侯,却不予世券,而且准备贬戍海南。

    甚至对俸禄一分为三,一份用于赡养其所杀千户及马军之家,一份用于赡养薛显母亲妻儿,另一份给他自己用。

    这就是骄兵悍将的一个缩影,尤其是那种目空一切、时常枉法的悍将,他们目无法纪不是偶发事件。

    虽然头大,但是马寻只能来到前厅。

    而薛显直接跪下,“俺一向粗鄙,也知国舅爷不喜给人治病。只是家中老母病了,还望国舅爷相救!”

    再次被架在火上烤的马寻只能说道,“永城侯还是起来吧。”

    “国舅爷不答应,我就不起来。”薛显以头抢地,就差声泪俱下了,“我过不了多久就要去海南,唯独放心不下家中老母!”

    这简直就是道德绑架啊,可是这一招有些时候真的有效。

    直接跪下、来一句你不答应我就不起来,这是在求人、看起来还是非常有诚意的。

    可是有些时候这么个态度求人,何尝不是在逼着人答应一些事情呢。

    甚至这个薛显还是半个老乡,他是萧县人,元末属于归德府,以后也属于宿州。

    马寻无奈只能说道,“你想必也知道病有多种,我也并非全才。我叫上太医一道过去,看看情况再说。”

    薛显立刻磕头说道,“只要国舅爷愿意去,那就行了。我信不过其他人,就信国舅爷!”

    薛显这样观点的人不少,很多人也都知道郎中也是各有所长,可是架不住马寻身份高、而且还有一些‘战绩’。

    殷勤的薛显立刻牵着驴,这态度让马寻都看不下去了。

    可是话又说回来,薛显这个人也复杂,他是悍将、打仗是好手,不过性格也有缺陷,只是他又是一个极其孝顺的人。

    到了永城侯府,薛显的妻儿子女全都是在等着了,看到了马寻就先跪下磕头。

    这是摆明了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马寻过来医治老太太了。

    薛显都四十一了,他的母亲如今也有六十了。

    “太夫人气色不错。”马寻笑着看了看,随即说道,“太夫人,我给你诊诊脉。”

    薛显的母亲就笑着开口,“国舅,咱们可都是乡亲。我以前可常去新丰。”

    新丰自然就是马秀英和马寻的老家了,不过说起来和萧县还是有些距离。

    但是这也没办法较真,谁都知道薛显的母亲是在说客气话。

    老太太的脉象很平稳啊,马寻怀疑自己的医术有问题,随即看向旁边的御医,“你怎么看?”

    御医立刻说道,“回国舅,下官医术不精。”

    “别废话。”马寻直接说道,“我觉得脉象平和,你呢?”

    御医立刻说道,“下官也是如此,只是太夫人有所忧虑,以至于有了火气。”

    薛显就直接骂道,“有何忧虑?你医术不精,也敢看病?”

    御医只能低着头,这个年代就算是当了御医、神医,大部分时候面对权贵都只能忍气吞声。

    只能说还是得这些御医啊,马寻只觉得薛显的母亲应该是没什么病,但是瞧不出来有什么问题。

    “这倒也是,看来还是要静养。”马寻立刻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你开些温和的方子,给太夫人养养心神。”

    怕薛显多想,马寻说道,“我下药只用便宜的药,养心神的还是珍贵药材才好,这事他擅长。”

    看看,国舅爷的医术就是这么精湛,一下子就看了个真切。不只是会看病,用药也考究,还会顾及到身份针对性的用药。

    薛显的老母亲心神不宁很简单,别人的儿子封候拜将了,那是要出人头地、飞黄腾达。

    可是她的儿子没有得到世袭的待遇不说,堂堂侯爵还要去海南,那可比岭南更为荒僻的地方了!

    要说心里没有点想法,要说不担心,那肯定是假的。

    看完病的马寻回到了家,还是愁眉苦脸的样子。

    刘姝宁关心问道,“夫君,永城太夫人有恙?”

    “能有什么恙,无非是永城侯要贬戍,老人心里忧虑。”马寻就说道,“我觉得还是想要我去求情,我没理。”

    刘姝宁则说道,“陛下责罚永城侯,自然有人想要夫君去求情。”

    马寻也是这么想的,现在确实是有些人想要看看他这个国舅爷在皇帝、皇后面前有多少面子。

    求情之类的事情一旦出现,一旦证明马寻的面子有用,以后说不定类似的事情还会一再上演。

    马寻看向刘姝宁,寻求意见,“我医术谈不上多精,总是有人登门求药,你说这事情怎么办?”

    刘姝宁先不理解了,“夫君医术精湛,这也是天下皆知的事情。是不是有些病症夫君不擅长,所以才有此问?”

    一时间马寻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因为刘姝宁的态度就说明了很多的事情。

    刘姝宁是比较谦虚的人,在外面的时候别人夸她基本上都是谦虚。要是有人夸赞马寻,大部分还是委婉的接受。

    可是谈及马寻的医术等,那都是让她感觉到一点都不用谦虚的。

    至于外科、妇科等等,刘姝宁自然也知道一些,她也明白马寻不是全都懂,可是也觉得她的丈夫多少都会一些。

    而登门求药,还是那句话。

    一般人肯定没机会登门求药,而薛显这样的人顾及皇帝、皇后的旨意,小病肯定不来,但是有些时候还是会厚着脸皮来。

    甚至就算是朱元璋、马秀英等人,有些时候需要看病,下意识的就是想要征求马寻的意见。

    天下第一名医的头衔,马寻不接受都不行。

    “算了,这个事情我现在也不再多想。”马寻烦躁的拿出《黄帝内经》盖在脸上,“我打个瞌睡。”

    刘姝宁觉得好笑,不过还是取过毯子给马寻盖上。

    她的夫君就是医术高超、医德卓绝,打瞌睡都是要看《黄帝内经》呢,这是很多郎中最爱看的。

    朱标忽然出现了,“舅舅,永城侯来求药了?”

    马寻猛然惊醒,下意识的说道,“啊?没事。”

    看清楚了是朱标,马寻说道,“这事情用不着去责罚,他也是出于孝顺。”

    朱标一点都不意外,他的舅舅就是如此,宁愿受点委屈也不会让人被牵连。尤其是涉及到孝道等,那更是会宽容更多。

    “爹娘的意思是让永城侯去海南磨炼一下,罚一罚才好收敛性子。”朱标解释说道,“这也是给其他勋贵看看的,哪知道这人还是不知道长进。”

    大封功臣和敲打勋贵,朱元璋选择同时进行,暂时还没有到杀鸡儆猴的程度。

    马寻就笑着说道,“还不是他们心思简单,有些事情得说的直白了他们才好理解。”

    朱标似笑非笑,忽然说道,“他们是不是真的不理解难说,但是舅舅知道很多事情就是装作不理解,爹娘那边可是怄了不少气。”

    马寻瞬间憨厚起来了,太子说的一些事情太深奥,不愧是储君,臣真的不理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