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对我姐好点
作品:《大明第一国舅》 最新网址:www.xs.fo</p>进宫容易,可是出宫现在就有些难了。
倒不是朱元璋一家子担心马寻跑了,而是他现在有正经事要做。
培训一些皇子皇孙们的教养嬷嬷、贴身侍女或者太监,教他们一些急救的方法,一些育儿的理念等,这都是大事。
这也不会因为马寻是国舅,所以就说了都算,有些事情还会有些‘争论’。一些传统的理念、经验等,也有值得参考的地方。
这些皇子、皇女们的保姆等人也有发言权,这些人本身都有不俗的育儿经验。
除了培训这些人之外,马寻现在也和太医院的御医们,以及在征召民间的一些郎中,在仔细的编纂医书。
最初只是想着一些简单的急救等,可是在马秀英的鼎力支持下,从孕前的一系列事情都在准备了。
这些也都不是说马寻是国舅,有名医的名声就可以独断专行。
用药、药性、配伍或者症状等等,一系列的都是要仔细研究。要么就是从古籍当中找到线索、找到药方,要么就是这些名医们论证。
这就是一个旷日持久的工程,不过马寻觉得这是值得的。这件事情要是做成了,还真的是功在社稷。
看着马寻粗略编纂出来的要点,看着一些御医和翰林院学士们的条陈,马秀英心惊肉跳。
马秀英有些好奇,“小弟,民间不少表兄妹成亲的,真有这么大危害?”
马寻就立刻说道,“有啊,《左传》之中就有记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再者就是《国语》、《礼记》也都有类似记载,同姓不婚,恶不殖也,或者是取妻不取同姓。”
马寻进一步的补充说道,“《礼记》更是有记载:百世而婚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近亲不能结婚,这样的认知在春秋时候就有了。只是到了民间,有些时候就没办法让人认知到。
朱标也立刻说道,“那就加一些律法,同一姓氏、姑舅两姨表亲之间一律禁止通婚,违反者将受到杖刑并强制离异!”
禁止近亲结婚,这个法律也是在明朝出现,也是朱元璋在《大明律》直接规定。只不过这本书一直在不断的更改、增减,或许还需要几年才能成书。
以前有人提及禁止近亲结婚,主要是出于伦理等。
而现在马寻也给出了更多的说法,近亲结婚容易生出来残疾、痴呆、有缺陷的孩子!
马秀英就连忙说道,“这事情是得禁绝,倘若生了个有些问题的孩子,一家子人都要跟着拖垮。本以为只是伦理,哪知道还有医理。”
这还是隐晦的说法,因为如今的这个年代不要说有残疾的孩子了,甚至在民间还有不少人生了女儿之后直接想办法给解决掉。
而这些也是现在大明在努力禁绝的事情,
马寻就说道,“姐,以后我有了儿子、闺女,可不和皇家结亲啊。”
朱标直接说道,“舅舅,岁数也对不上啊。再者说了,也不一定就是有着血缘。”
看着在坏笑、故意开玩笑的朱标,马寻也有些无语。大家还是小看了朱元璋的能力,六十多还能生儿育女,根本不用担心年龄、辈分的事情。
“反正我儿子不当驸马,我女儿不当王妃。”马寻就说道,“到时候勋贵人家的我都要掂量一下,出身自然重要,只是品德更重要。”
马秀英看向朱标,说道,“记得你舅舅说的,要是我和你爹都还在,这事情轮不到你做主。我们要是不在了,你弟弟妹妹的婚事,你舅舅安排。”
朱标就笑着说道,“娘,您是想多了。要我说现在惦记着弟弟妹妹的,还真就是老九、老十。”
不,你以后的弟弟妹妹多的都要数不过来,你儿子到时候会看着一群小屁孩叫叔叔、姑姑。
马秀英随即又聊到医书,“小弟,我看你这意思是准备的周全。从伦理道德,再到孕前、孕中、分娩、育儿,这可不是个小事。”
“花点时间也值得,无非就是要多征召郎中、接生婆。”马寻就笑着说道,“还得靠皇后的懿旨,要不然有些事情也办不成。”
朱标连忙讨好的说道,“娘,明年我就成亲了。您看这书一年半载也编不出来,到时候让太子妃也出出力、出出钱,如何?”
“还没娶媳妇,你就要忘了娘?”马秀英顿时不乐意了,“这么大的功德,你舅舅为了咱家舍得给你们。你倒是好意思伸手,还好意思为婉儿要?”
朱标连忙说道,“婉儿这不是要成太子妃了吗?她的名声好、威望高,您孙儿以后都得好处。舅舅那边我想好了,我还能亏待舅舅、亏待表弟?”
马秀英也不再说什么,“婉儿入宫后才能下旨,现在不许她插手这事。等有了些眉目,我下旨让她主理这件事。”
吃醋归吃醋,可是马秀英也明白这件功在社稷、功在千秋的事情有多重要。
这是奉皇后、太子妃的旨意不假,可是主编的只能是马寻。
以后假如有人建庙,马皇后和送子观音都受香火的话,马寻说不定能在庙里得一尊站立塑像,陪祭那也是一种地位和认可。
坐在椅子上的朱橚双眼放光,舅舅实在是太厉害了。
原本以为当郎中就是帮人治病,可以让人去沉疴、得长寿。
不过还是小看了舅舅的本事,舅舅的医术不只是治病救人、活人无数,还可以从医道之中看到更多的伦理之道,可以做出功在千秋的伟绩。
只不过没人注意朱橚,这小子现在是小透明。刚搬出去自己独居,可是不习惯又跑了回来。
“小弟,咱们喝酒去。”朱元璋忽然出现了,热情十足的说道,“就咱们几个爷们,天寒地冻的喝点酒暖暖身子。”
马寻没有什么意见就起身了,他也刚刚奏报完正经事。
朱元璋回头看了一眼跟上来的朱标,“你跟着做什么?”
“我眼看着就要成亲了,也能喝酒了。”朱标嬉笑着说道,“再说了,二哥、三哥不都在吗?实在不行,我在旁边给姑父、舅舅倒酒,这总行吧?”
朱元璋就不再说话,儿子愿意去喝酒就跟着。要是愿意留下来陪他娘说话,那也没错。
直奔小院就行,既然是自家亲戚聚一聚,还是李贞的院子最为合适。
李景隆这个小跟屁虫带不走,其实李文忠的妻子曹氏也来了,但是孩子只认他爷爷。
所以现在的李景隆像个小大人一般,总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是更多的还是越帮越忙。
朱标倒完酒,笑着开口问道,“舅舅,酒量可上来了一些?”
“还是不大行,喝的慢、醉的快。”马寻就笑着说道,“也就是在自家人这里才喝点酒,要不我宁愿喝茶。”
朱元璋则笑着开口,“还能有人灌你酒?你能喝就喝,不愿意喝也没人说你。”
说着朱元璋端起酒杯,“姐夫,咱们走一个。”
李贞笑着端起酒杯,一小杯酒一饮而下,“现在岁数大了,不如以往了,我的酒量和小弟差不多了。”
“小酌没事,嗜酒就伤身了。”马寻看了看朱标,认真说道,“你喝酒没事,但是绝不可贪杯。”
朱元璋随即吐槽说道,“估计是和你们马家人一样,喝点酒脸就红了。”
酒至半酣,马寻觉得黄酒的后劲又来了,“姐夫,你得对我姐好一点!”
喝的比较痛快的朱元璋乐了起来,“这事用你说,我媳妇我肯定对她好!”
“那不一样!”马寻随即看向朱标,“你记好了,不能让你娘受气。要不然你就算是太子,我也跟你急!”
朱标有些奇怪的问道,“舅舅,这是怎么了?”
朱元璋也觉得有些不对劲,“你姐现在好着呢,提这些做什么?”
“我姐现在更年期!”马寻就认真了,“她本来身体就不好,现在又容易生气、焦虑,你们要是再不多让着她一些,我带她回去住,我照顾她。”
朱元璋就急了,“有你这么办事的?好端端的把你姐接走,像什么话!”
不知道的还以为皇帝惹皇后生气了,以至于皇后都要回娘家了。
朱标也赶忙问道,“舅舅,这个更年期是什么说法?”
李贞也有些后知后觉的,“怪不得小弟以前刚进宫就想出宫,这一次住了快一个月,本还以为是忙着差事。”
这一下朱元璋和朱标也认真了,因为马寻确实反常了一些。
“小弟,你说清楚,这更年期到底是什么?”朱元璋紧张起来了,“这东西,难治吗?”
马寻赶紧说道,“这算病,也不是病,这是女子到了一定岁数都有的。”
听到马寻这么说,朱元璋和朱标更加紧张了,李贞和李文忠也都跟着紧张起来了。
有些事情不好说的太直白,马寻简单的解释起来了。
随即马寻认真说道,“我姐要是忽然情绪有些焦躁、失控,你们让着点。真不是她矫情,是这个岁数控制不住了。”
朱元璋连忙点头,“你早说啊,这事情你不说我哪知道!”
随即朱元璋还在怪罪,“怪不得前些天总觉得你姐脾气急了不少,你早说我至于和她怄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