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当年你抛家舍业,今日还你个衣锦还乡!公布曹操罪状,举州皆反!

作品:《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最新网址:www.xs.fo</p>黄昏时分。

    下邳城西,楚军围营。

    望楼上,刘备正带着众臣,远远观望下邳城形势。

    身后除了原有诸将外,多了一位新面孔。

    糜竺,楚国新任司农。

    作为刘备集团的原始股东,刘备进位为公后,便将糜竺加封为楚国司农,掌管天下贡赋粮粟,位列九卿之一。

    这份荣宠不可谓不厚,也配得上当年糜氏抛家舍业追随刘备的从龙之功。

    此时的糜竺,本不必再随军出征,只需留在应天朝九晚五半养老便是。

    刘备却在兵临下邳之际,特诏令糜竺亲自押送粮草,前来徐州前线交割。

    无他,就是想让糜竺这个徐州元从,享受衣锦还乡的荣耀而已。

    “子仲,还记得当年徐州时那些旧事否?”

    刘备抬手遥指着下邳城,回头笑看向了糜竺。

    糜竺望着那熟悉的城池,望着眼前熟悉的山川河流,旧时回忆如泉而涌。

    当年拥立刘备接掌徐州,身居别驾时的风光…

    为吕布窃夺徐州,倾家荡产拥扶刘备,却依旧功败垂成,不得不抛家舍业,背井离乡追随刘备浪迹天涯时的辛酸…

    往事种种,一一浮现于心头,糜竺可谓是感慨万千。

    最终,却皆化为眼前衣锦还乡,重回故土的春风得意。

    糜竺收起万千思绪,慨叹道:

    “当年旧事,臣怎么可能不记得,徐州毕竟是臣的家乡呀。”

    “说句心里话,臣是作梦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臣竟能追随楚公杀回徐州,重回故土。”

    “楚公,能否告诉臣,臣此刻并非身在梦中?”

    糜竺情绪渐渐激动,言语间略有些失态。

    刘备一声慨叹,拍着糜竺肩膀笑道:

    “子仲,孤告诉你,你不是身在梦中,眼前一切皆是真的。”

    “时隔十三载,咱们又杀回了徐州,你糜子仲回乡了!”

    糜竺开怀大笑。

    一番感慨后,刘备收起感慨,却话锋一转:

    “不过我们只是杀回了徐州,想要收复徐州,还得先攻破眼前这座下邳城!”

    说着刘备转向众臣,问道:

    “诸位,曹操自己逃往了彭城,却留臧霸留守下邳,诸位以为曹操此举何意?”

    话音方落,庞统便冷笑道:

    “曹贼无非是怕被围于孤城,生死难料,便不敢自守下邳,先一步躲到了彭城。”

    “只是下邳关乎徐州存亡,曹贼舍不得放弃徐州,自然也就舍不得放弃下邳。”

    “故而他才留臧霸这个地头蛇守下邳,自己往彭城坐等夏侯惇的援军,尔后再杀回下邳,好里应外合击破我军。”

    庞统三言两语,便将曹操的战略意图戳破。

    “士元言之有理。”

    糜竺微微点头,跟着说道:

    “当年楚公为徐州牧时,臧霸便阳奉阴违,吕布窃徐州时非但不救,还顺势降了吕布。”

    “其后曹操破徐州后,臧霸便率泰山军降了曹贼,还进献子侄为人质,故为曹操委任为徐州刺史,以青徐托付。”

    “徐州乃臧霸之根本,曹操必是料定其必不会投降楚公,将徐州拱手相让给楚公,故才留其坚守下邳。”

    作为曾经的徐州别驾,东海郡的豪强,糜竺对臧霸这等地头蛇的黑历史,还是了如指掌的。

    刘备微微点头,冷厉目光再看向下邳:

    “看来招降臧霸是没有可能了,此贼必会顽抗到底,唯有以武力攻破下邳!”

    话音方落,庞统笑着一拱手:

    “楚公,臣有一计,不消一兵一卒可破下邳。”

    刘备眼眸一亮,忙问在庞统有何妙计。

    庞统向着身后一指,冷笑道:

    “下邳以西就是泗水,现下已春末入夏,正是暴雨普降,江河水势暴涨之时。”

    “楚公何不掘开泗水,我们水灌下邳破之!”

    刘备神色一振,蓦然省悟。

    庞统这是要仿效淮南一役,萧和水灌寿春之计,以泗水灌淹下邳!

    “楚公,士元此计不失为一道速破下邳的妙计。”

    “当年曹操灭吕布时,便能掘泗水淹下邳,最终破城。”

    “有此成功先例,此计可用啊!”

    糜竺想起了当年旧事,眼神语气中透出一丝欣喜。

    刘备欣喜一瞬后,却眉头凝起,摇头道:

    “水淹下邳,固然可破之,可你们别忘了,这洪水淹的不止是臧霸的魏军,还有满城的百姓。”

    “当初孤所以水淹寿春,是因曹仁将满城百姓尽皆驱赶出来,孤不必顾虑伤及百姓,方才能放开手脚水淹下邳。”

    “今孤刚刚杀回下邳,便为攻城掠地而不顾满城百姓死活,孤与曹贼何异?”

    此言一出,糜竺蓦的省悟,脸上喜色顿时褪色。

    刘备所以在徐州有人望,就是因曹操血屠徐州,视一州士民为草芥,刘备在位虽短却能施仁政于百姓。

    你曹操都能两屠徐州,当初为破下邳,自可不择手段,不顾百姓死活水灌下邳。

    我刘备能吗?

    当然不能!

    “楚公言之有理,是统有欠考虑,疏忽了当初曹仁将寿春百姓赶出的先决条件。”

    “如此看来,这水淹下邳之计,确实当慎重考虑才是。”

    庞统点头称是,坦然承认了自己的疏忽。

    破城之议,一时卡在了这里。

    当众人议不出个所以然时,不知不觉安静了下来,几乎是习惯性的看向了萧和。

    此时的萧和,一直不曾表态,只是目光凝视着下邳城,眼神若有所思。

    那眼神刘备再熟悉不过,必是心中已酝酿出了什么奇谋妙计。

    “伯温,这破下邳之计,你可是已胸有成算?”

    刘备满怀期待的问道。

    萧和确已胸有成算,目光便扫向眼前徐州山河,意味深长道:

    “楚公适才说过,若不顾满城百姓,与曹贼何异?”

    “这便是楚公虽离开徐州十余载,却仍旧存有民望,百姓依旧会怀念楚公的原因。”

    “这也是曹操于下相一败,东海郡郯县等各城,皆是望风倒戈归附于楚公的原因。”

    “民心这种东西,就像是一把无形的刀,若运用得当,比真正的刀锋还有杀伤力。”

    “咱们攻取下邳,就从这民心下手!”

    民心!

    这两个字,如惊雷般响起,令庞统糜竺等人,蓦然间领悟了什么。

    刘备也若有所悟,忙问:

    “那依伯温之见,如何用民心助孤破下邳?”

    萧和目光如刀,率先射向下邳城:

    “楚公当亲手执笔,写一道告下邳军民书,称此番杀回徐州,乃是为讨伐曹贼,为当年死于曹贼屠刀之下的徐州士民报仇雪恨。”

    “此一道檄文,乃为激起城中士民对曹操的仇恨,激励他们背曹反魏,动摇城中守军意志,令臧霸不能全力抵挡我军。”

    接着,萧和目光又看向了糜竺:

    “糜太常乃徐州名士,虽离乡多年,糜氏经营多年的关系网,应该还留存不少。”

    “接下来就请糜太常动用你的关系人脉,游说各郡国士家豪姓,向他们陈明利害关系,劝他们认清形势,群起归附楚公。”

    “尤其是陈氏一族,若能说服陈氏一族带头倒戈,吾料州中各大姓,必会群起叛魏归楚!”

    听到这里,刘备和糜竺神色一动,彼此对视了一眼。

    陈氏一族。

    这可是徐州举足轻重的大族,可影响一州士人人心向背的顶级大族啊。

    为首者,便是陈珪和陈登父子。

    当年刘备能从陶谦手中继承徐州,正是在糜竺和陈登的联手拥立下,方才登上州牧之位。

    其后曹操能灭吕布攻取徐州,也是得到了陈登及陈氏家族做内应。

    只是曹操得徐州不久,陈登便因病英年早逝。

    曹操似乎为削弱陈氏对徐州的影响力,便有意扶持臧霸做徐州刺史,以温水煮青蛙式的手段,逐将陈氏驱逐出了徐州权力核心。

    时值如今,陈珪年势已高,常年深居简出养老,徐州从州府到郡府,各要害职位也鲜有见到陈氏的身影。

    陈登立有大功,其子陈肃也不过是一个下邳郡法曹史而已。

    面对曹操的卸磨杀驴,要说陈氏一族不心怀怨言,谁信呢?

    只是先前曹操已一统北方,大权在握,就是要打压你陈氏,你又能怎样?

    就算你心中不满,也不过是敢怒不敢言罢了。

    那么当此刘备归来,徐州有易手迹象的局面下,陈氏一族的倒戈,不就合情合理么?

    想明白这一层,糜竺欣然道:

    “伯温军师言之有理,楚公,臣当亲赴淮浦,务必说服那陈公站出来,振臂一挥号召徐州士人归附楚公!”

    刘备自然是欣然采纳。

    缓一口气后,萧和最后说道:

    “与曹操有血仇的,不只是下邳,还是整个徐州。”

    “楚公要攻下的,也不只是下邳,而是整个徐州五郡!”

    “故楚公还当发布檄文,张贴于下邳,彭城,琅邪诸县,历数曹操两屠徐州的累累罪行,号召各郡各县士民群起倒戈,背魏归楚!”

    “咱们就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心战,让曹操亲口尝一尝,当年他屠徐州时结下的恶果!”

    听到这里,刘备已彻底明白了萧和计策的全貌。

    简而言之,就是先攻心,尔后不战而下徐州!

    “好,就依伯温之计,孤就与曹操打一场攻心之战!”

    刘备遂做出决断,采纳萧和之计。

    于是刘备亲自写了一道《告下邳军民书》,抄写上千份,射入了下邳城中。

    同时又令庞统执笔,写下一道“讨曹贼檄文”,令细作于徐州五郡张贴。

    糜竺则动用自己的人脉,游说徐州大小豪姓,并亲自赶往淮浦,以说服陈珪倒戈。

    十日之内,举州沸腾。

    随着一道道檄文张贴出来,曹操当年屠城恶行,尽数被搬上了台面。

    徐州士民沉埋在心底,那笔与曹操的血债,也随之被翻了出来。

    一州士民,对曹操的仇恨,终于被再次点燃。

    倒戈开始。

    下邳所属司吾,良成,取虑诸县,不等刘备分兵攻取,便献表归附。

    琅邪国南部的即丘,开阳,阳都五县,纷纷宣布背魏降卒。

    甚至是曹操这个魏公亲自坐镇的彭城国,亦有武原,吕由二县倒戈降楚。

    不到半月时间,徐州五郡是反魏的浪潮此起彼伏,除半个彭城国,以及琅邪北部诸县外,大部分郡县皆已宣布易帜。

    而下邳城内的士民,亦是人心浮动,叛魏降楚的念头到处滋生。

    所幸臧霸所统的魏军,乃是跟随他多年的嫡系泰山兵,并非是徐州籍士卒,勉强抵挡住了楚军的攻心战术,暂时确保了下邳并未倒戈。

    只是整个下邳郡,除了下邳城之外,其余诸县皆已降楚。

    下邳城已然变成了一座孤城。

    …

    彭城。

    “阳都百姓造反作乱,杀县令归降刘备,琅邪南部已不战而降伪楚。”

    “前日下邳最后一县取虑,其县令也宣布投降伪楚,至此下邳郡就只余下了下邳城还在我们手中。”

    “昨日武原传来消息,县中士民冲入县府,逼迫县令宣布改旗易帜降楚…”

    荀攸苦着一张脸,默默的宣读着雪片般的背叛消息。

    “够了!”

    曹操是越听越火,拍案一声怒喝。

    荀攸一哆嗦,只得闭上了嘴,不敢再念下去。

    曹操抢过那些急报,胡乱的翻看一遍,口中骂道:

    “徐州这班刁民,他们好大的狗胆,焉敢群起叛孤!”

    “还有这帮官员,他们食孤之禄,焉敢不为孤尽忠,竟敢不战而降大耳贼!”

    “这些不忠不义,厚颜无耻的徐州人,他们为何要群起叛孤?”

    “可恨,可恨啊~~”

    曹操是咆哮如雷,将手中情报尽皆撕碎,扔了一地。

    荀攸等谋士们,却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不敢直言。

    你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啊。

    要不是你当年手段残暴,屠的人家徐州鸡犬不留,泗水为之堵塞,杀的人家徐州家家户户跟你有血债,人家能这么干脆利落的投了刘备么?

    你当年杀的是痛快了,如今自食恶果时,却还装什么委屈…

    众人心知肚明,却无人敢戳穿。

    咆哮过后的曹操,拔剑在手,厉声喝道:

    “传孤之命,从邺城调兵入青州,由琅邪南下攻东海甘宁所部。”

    “孤当亲统大军由彭城东进,击破大耳贼主力,解下邳之围。”

    “铁骑所过,凡投降伪楚之城,皆屠之!”

    “孤要再次血洗徐州,让徐州人知道背叛孤是什么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