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萧和:气运在刘不在曹!楚公天命在身,老天爷帮咱楚公破了彭城?

作品:《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最新网址:www.xs.fo</p>先君已薨!

    新君继位!

    割让河南诸州!

    丁廙这番话出口,帐中所有人皆是神色一震,无不面露奇色。

    先君已薨…曹操死了?

    新君继位…这新君又是谁,曹冲,曹植还是曹丕?

    不管是谁,这位伪魏新主一上台,竟然就大笔一挥,将河南地割让,这不名符其实一败家子儿嘛!

    刘备难以置信的目光,急看向了萧和。

    萧和眼珠微微一转,却向丁廙问道:

    “你既然说曹操死了,那继位之人,是三曹中的哪一曹?”

    丁廙不敢直呼名讳,只得道:

    “我们继位新君,乃是先公嫡四子。”

    嫡四子,那就是曹植了。

    刘备眼眸一亮,惊喜的目光,急是看向了萧和。

    萧和流言之计成功了!

    邺城的曹植,显然是信了杨修东窗事发,也信了曹操重伤不治,已暴毙于彭城前线的流言。

    于是便抢先一步,于邺城宣布继位,把自个儿扶上了魏公之位!

    至于丁廙此番前来,许以割地言和,无非是曹植怕他继位名不正言不顺,会遭受曹丕曹冲两兄弟的激烈反对。

    没准这两兄弟,还有可能鼓动前线诸将,率军杀回邺城去夺位。

    届时魏国内乱,他能不趁机挥师北上,坐收渔翁之利?

    故而曹植才会派丁廙,许以割让河南地的画饼,来换取他的楚军不趁势北上。

    如此,曹植才能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来平息魏国内部的反对势力。

    至于内部稳住之后,曹植是否会如约割让河南地,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至于曹操,自然还活着。

    就在昨日,曹操还活蹦乱跳的出现在城头上,激励鼓舞魏军士气,这是楚军上下都看到了的。

    曹操没死,闻知曹植“篡位自立”,势必要率军火速北归邺城平叛。

    曹操大军一走,彭城兵力大削,不就给了他们趁势攻破的机会么?

    这就是萧和流言之计的目的。

    刘备想明白了这一点,岂能不暗自惊喜。

    “楚公,既然曹植这么有诚意,臣以为楚公不妨应允其所请吧。”

    萧和微微点头,向刘备示意。

    刘备会意,遂道:

    “既是如此,孤就接受你主之求和!”

    丁廙大喜,忙是再三拜谢,又大表了一番曹植的诚意,便要告辞而去。

    “且慢!”

    萧和却拦下了他,别有意味一笑:

    “你回去之后告诉你主,倘若他坐不稳魏主位,可由青州南下投奔我们楚公。”

    “我家楚公向来礼贤下士,你主若然来投,我主必保他荣华富贵。”

    丁廙一愣。

    这话啥意思,是不看好曹植,能平息了魏国内部反对势力,坐稳魏主之位吗?

    退一万步讲,曹植就算是败了,那也是曾经做过魏公之人,又焉会不顾尊严,去投奔你楚国,向你刘备伏首称臣!

    丁廙心下不爽,却不敢表露,只得讪讪应下,匆匆告退而去。

    “伯温,一切果然皆在你的意料之中。”

    “没想到这曹植看似只会赋庸风雅,不想却有这般胆色,竟敢自立为公!”

    丁廙前脚刚走,刘备便感慨唏嘘起来,言语神色竟对曹植多有几分刮目相看之意。

    萧和一笑,却不以为然道:

    “楚公高看那曹植了,有胆色的不是他,而是他母亲卞氏。”

    “臣料他必是在卞氏鼓动之下,为保性命,才敢放手一搏。”

    刘备眼眸一动,若有所悟。

    想想也是,那卞氏当初为救曹植,竟敢背着曹操暗中向他泄露魏军机密,冒着极大风险换取曹植性命!

    这份胆色魄力,岂是一般女人所有?

    “伯温所言极是,这个卞氏,确实是个杀伐果断的狠女人…”

    刘备微微点头,口中感慨不已。

    萧和却收起笑意,抬手向彭城一指: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如今魏国后院起火,臣料曹操必已率大军趁夜北上,风急火燎赶往邺城平叛。”

    “彭城所剩兵马,臣料想应该不超过两万,这正是我们趁机破城的天赐良机。”

    “楚公,事不宜迟,即刻围城吧!”

    刘备遂无迟疑,当即传下号令。

    斥侯很快传回消息,昨夜约有三万余魏军,借着夜色掩护离开彭城北上。

    同时彭城内的细作,也送出了相同的情报,称城中所剩兵马不过两万余人。

    曹纯,张郃,乐进,曹冲,贾诩等大批武将谋臣,皆随曹操离彭城北上。

    此时彭城统军之将乃李典,出谋划策者仅剩一荀攸。

    如萧和所料,曹操果然北上前去平叛。

    于是刘备再无顾虑,当即下令八万大军尽出,于彭城四面下寨。

    一天之内,楚军便将彭城围成水泄不断,断绝了其与外界联系。

    中军帐内。

    刘备已率众人,围于彭城沙盘之前,共商破彭城之策。

    “曹植虽假传曹操遗诏,于邺城自立为公,然其根基并不深厚,邺城内多数伪魏官员,皆是误以为曹操已死,方才不得不接受曹植继位的事实。”

    “臣以为,只要曹操一出现在邺城,满城魏国文臣武吏,必顷刻间背弃曹植,重新投入曹操怀抱,魏国这场内乱转眼间就能为曹操平定。”

    “曹操应该也是有足够信心,在二十日之内平定内乱,回师彭城,所以才敢留李典等两万兵马死守孤城。”

    “故臣以为,此战我们必须要在二十日内,将彭城拿下不可!”

    庞统手指着沙盘分析局面,目光格局却并未局限于彭城一隅。

    刘备深以为然,点头道:

    “士元言之有理,此番再攻彭城,我们确实当速战速决!”

    众将也纷纷点头称是。

    “魏军连遭败绩,士气受挫,今后院又起火,军心势必再受打击。”

    “而留守彭城魏军,兵力不到两万,我军为其四倍之众。”

    “士气低落,兵力不济,此乃魏军的弱点。”

    庞统话锋一转,继续道:

    “彭城三面环山,其城墙并非土筑,多取材于山石,其坚固远胜于寻常城墙,此乃其优势。”

    “还有那李典,此番他敢请缨坚守彭城,定然是抱定了必死决心,欲借此立功,洗刷自己曾被我军所俘的耻辱。”

    “以那李典将才,再加上荀攸之智,若其抱定死战之心据守坚城,自不可小视。”

    “我军若要强攻彭城,纵然是不惜一切代价,最后攻破了,定也会死伤无数。”

    “到时曹操平定内乱,率军回师南下,我军若久战疲惫,士卒又死伤过重,只怕反会为曹操复夺彭城。”

    “故臣以为,若能智取彭城,乃是最好不过。”

    庞统一席话,令刘备眉头微微皱起。

    诸将脸上的轻敌之色,亦是稍稍褪却。

    众人自然明白,庞统并非夸大其词。

    彭城之坚,先前他们强攻十日,又不是没有领教过。

    李典乃曹营宿将,当年被俘也是在突围之时被俘,并非其平庸无能。

    这样一个曹魏老将,若为捍卫尊严,洗刷耻辱而战,能爆发出何等惊人的战斗力,还真不好说。

    困兽之斗,尊严之战,不可以常理度之呀。

    “那依士元之计,我们当如何智取彭城?”

    “这…”

    庞统面露几分无奈,叹道:

    “彭城魏军中,有不少徐州籍士卒,倒是可用攻心之计,诱使这些徐州籍魏卒倒戈。”

    “不过曹操吃过下邳一战的亏,那李典纵然疏忽,荀攸此人行事素来缜密,定然也会有所提醒。”

    “况且这攻心之计见效慢,未必能赶在曹贼回师之前功成,所以嘛…”

    庞统捻起了短髯,一时也并无更好的计策。

    这时,他的目光却转向了萧和。

    刘备和所有人的目光,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全都转向了萧和。

    当此关键之战,所有人仿若本能一般,将最后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萧和身上。

    “其实,二十日破彭城,又不令我将士牺牲过多,倒也不是没有办法。”

    沉吟良久的萧和缓缓开口。

    这轻飘飘一句话,却如惊雷炸响,令所有人精神大振。

    刘备面露欣喜,急问道:

    “伯温,你可有两全其美之策?”

    众人期许的目光,齐望萧和。

    “臣这个办法,虽不用将士们拿命去攻城,却需要动用他们大兴土木。”

    “还有,这个办法能否成功,臣也不敢保证,还需要借助几分气运。”

    大兴土木?

    借助气运?

    萧和几句话间,吊足了众人胃口,令他们愈发好奇。

    萧和便拿起根竹棍,就地在这沙盘上,边是比划,边是描述起了他的破城之策。

    众人眼神先是云里雾里,接着渐渐明悟,到最后无不倒吸凉气,眼睛大睁。

    “伯温,你这破城之计,当真是异想天开,古今未闻啊!”

    刘备是啧啧惊叹,满眼皆是奇色。

    庞统惊奇之余,则是点头道:

    “伯温军师用计,向来是神鬼莫测,不能以常理度之。”

    “楚公,臣以为此计如此异想天开,那荀攸定然是作梦也不到猜到,更不会加以提防。”

    “此计,臣以为可以一用。”

    刘备捋着细髯,盯着沙盘,脑海中咀嚼着萧和所描述的计策。

    沉吟片刻后,刘备眼神化为笃定,毅然道:

    “不用奇策,焉能有奇效,又怎能在二十日内破彭城。”

    “孤自遇伯温以来,你每计必破,孤想此计虽奇,定然也能功成。”

    “就依你之计行事!”

    …

    十日后,清晨。

    四万楚军云集于彭城北门。

    大大小小百座军阵,列阵于城前,摆出攻城之势。

    城头上,鸣锣示警声早已大作。

    五千余魏军精锐,皆是就位,严阵已待。

    “公达,大耳贼敲锣打鼓折腾了十日,这是见他的地道之计为你识破,黔驴技穷,终于要正面攻城了么。”

    李典目光瞥向荀攸,眉宇间暗含着几分讽刺。

    就在十日前,楚军开始整夜整夜在城外敲锣打鼓佯装攻城。

    荀攸很快就判断出,萧和这是在重演当年故伎,以敲锣打鼓掩护偷掘地道入城。

    于是他便献计李典,环城墙内侧挖掘出一条深堑壕,以阻断楚军的地道入城。

    就在昨晚,楚军的敲锣打鼓终于停止,今明天一亮,立时摆出攻城之势。

    李典自然猜出,刘备这是用计不成,只好强攻。

    “大耳贼已浪费了宝贵的十日时间,此刻魏公应该已兵临邺城,平定了乱局。”

    “十日之后,魏公应该就会杀彭城,刘备这是用计不成,图穷匕现,要不惜一切代价强攻我彭城了。”

    “曼成,楚军的攻势会空前凶猛,我们要做好苦战的准备才是。”

    荀攸脸上却不见半分讽刺,反倒愈发冷静。

    李典战意狂烧而起,长刀一横,冷哼道:

    “吾已做好死战的准备,大耳贼,你尽管放马来攻吧。”

    “今日一战,就是我李典洗雪耻辱之战!”

    四千魏军士卒,握紧了刀枪,屏气凝神,只待楚军发动攻势。

    城前。

    楚军中军。

    刘备扶剑立马,志在必得的目光,直射彭城北门。

    朝阳已升,敌城已看的清清楚楚,正是攻城之时。

    刘备却并未下令攻城,马鞭一扬:

    “传令给伯温军师,孤三军已列阵完毕,令他传令叔至,速速动手吧。”

    一骑信使,飞奔回营。

    半个时辰后,大营之内,数道浓烟从营地升起,冲上了天空。

    望楼之上。

    萧和见得地道中浓烟升起,目光便转向了彭城方向,举起了望远镜。

    “楚公,我这一计能否奏效,就要看气运是在你还是在曹操身上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转眼又是半个时辰后。

    四万楚军就这么列阵于城前,刘备是既不下令进攻,也不下令收兵回营。

    四万人,就这么干站着。

    渐渐的,楚军士卒们高昂的斗志,开始消磨下去,心绪渐也变的焦虑起来。

    士卒们茫然困惑的目光,悄悄的望向了他们的楚公。

    咱们都在晨光中站了快俩时辰,脚都快站麻了,为啥楚公还不下令攻城呢?

    所有人的脑海中,都回荡着同样的疑问。

    刘备却无动于衷,目光笃信如铁,依旧目不转睛的盯着彭城北门。

    突然。

    耳边传来一丝微弱的异常,脚下的地面,似乎也微微震动了一下。

    刘备敏锐的感觉到了异常,眼眸中不由掠起一丝兴奋。

    “轰隆隆~~”

    天崩地裂的巨响声,陡然间响起在彭城。

    只见城楼东翼,一段长达六丈的城墙,竟然毫无征兆的轰然塌陷了下去。

    顷刻间,坚如铜墙般的彭城城墙,赫然现出了一道巨大的缺口。

    楚军将士亲眼目睹了这匪夷所思的一幕,皆已是目瞪口呆。

    “难道咱们楚公是天命在身,老天爷降下这地震,把彭城给震塌了?”

    四万将士的脑海中,不约而同的涌起了这相同的惊骇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