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并没有像她,所想的那样糟糕
作品:《一段楼梯》 最新网址:www.xs.fo</p>而成都,却抓住了这个机会。
别的地方也有大熊猫,别的地方也有火锅。用任何一个都太孤单了,好事成双才会让人记忆深刻,过目不忘。
人,也是如此。
成双成对的人总是容易让人记住,并且给人带来吉祥和美好,就像他们给老师取的外号,易拉罐和小奶油一样。叫小奶油还有一点点原因,叫易拉罐纯粹就只是为了搭配,为了朗朗上口。
而成都,却巧妙地将它们两个联合起来,并且不遗余力地大肆宣传,漂亮地打出了这两张王牌。
另外,成都还有10万以上的文学爱好者和众多的大学,能够为街头的市井文化提供美丽的风景,也能够为新兴的科技产业提供比较高端的人才。
文明就是最好的风景,它的底子是足够的,它用它雄厚的底子持续地撑起了这两张牌。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任何积累都不是在做无用功,它的爆发只是早与迟。
人,也是如此。
任何人,任何城市和任何国家,如果要从走兽变飞禽,都首先要完成“人”的积累。然后,才是技术的腾飞。都是撕心裂骨的痛苦,没有任何捷径可言。
英国是,荷兰也是。德国和法国也是。日本和韩国更是。不死,都脱了三层皮。她现在,最多只是从爬变成了走,还差得远呢。
母亲只是在杨妈面前说了一句,说很后悔没有教会她怎样去寻找幸福,在她面前却一句话也没有提。
母亲就是这样纵容她,丢了一大包贵重的衣服却没有说过任何一句。让她在家里待了整整三年,不仅给她买学习书,买水果,还买比较贵的稿纸。
除了洗自己的衣服,不做任何家务,什么也不管她,让她自由自在。
如果在别人家里,早被骂死了。母亲就这样让她自由自在,直到现在,她才明白了母亲的大智慧。
这世界上只有少量的强者,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普通人,需要像母亲那样质朴而有智慧地生活。向下比较,知足常乐。向上努力,永不放弃。而不是,自寻烦恼。
她可不是一般的农村妇女可以比的,父亲当年能为她找到这样的母亲,就已经是他最好最好的选择。
这世界上并非只有大工程师和大作家,或者直接就是清洁工和掏粪工。在这中间还有许许多多的,几十上百万的技术员和文字工作者。
这也是我们在小学的时候谈伟大的理想的时候,所有人都忽略了的。
从1到100中间还有2到98,一共98个数字,为什么人们就只盯着那1和100两个数字?2比1强,3比2强,90以上就是登峰造极,难道不是吗?
而现在她所要做的,就是要在这98个数字之间努力又努力,拼尽全力争取做到最大。只要是越来越好,越来越好,就是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对得起父亲母亲,对得起自己。
如果偶尔停滞,就当是休息,然后调整。
如果永远停滞,那也只能说明天资不过如此。
但是母亲也是有她自己的局限的。她虽然很努力,也爱看书看报,爱听电视讲座。但是她没有正式工作,她与外界的联系毕竟非常有限。她的努力,就只是在原地里打转。
幸好她在一串红,在楼梯口遇见了冼锐。是冼锐告诉了她,天外有天,外面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因此从昆明回家以后,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终归是还要走出去的,而不是只在原地里打转。
并且,这些年以来,她也一直在思考:赵叔叔和阿姨,他们的婚姻模式已经固定,不吵不闹,只是有一点点不愉快,并没有耗费多大的精力。
而且,他一见到他的一双既漂亮又优秀的儿女,一见到她这样的晚辈,就高兴得脸上笑开了花,并不至于让他患上绝症。
还有老家县城里的那个亲戚,他们夫妻关系很好,女儿们也都比较省心。二姐和同厂那个工人的恋爱,也并没有谈多久。
至于父亲和母亲,他们虽然吵架,但也只是十天半个月吵一次,而且只是小争小吵。吵完以后,照样一起去看电影,照样一起去散步,并没有往心里去。
她终于发现,他们三个之所以英年早逝。并不是因为婚姻,而是因为脑力劳动太耗神,每天都是高强度的工作。本来要提供给全身的能量,却大量集中地供给了大脑,这样是很危险的。
那个年代的物质也还是很匮乏的,仅仅只是吃饱了饭。况且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还喜欢忆苦思甜,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全身的营养都远远不够。
母亲从小就教她保护好自己,以一己之力供她上了高中。并且又让她在家里呆了三年,完成了自考,给她自由,让她自己生长。
就像当年外婆认为母亲上了小学,认了字,有了知识,由着她用她的新方法去养孩子一样。
至于姐姐,那是因为不幸在穷乡僻壤生了病,母亲一个人背着她连夜赶到镇上医院,已经太迟了。如果不是母亲的神速,连命也没有了,这不能怪母亲。
母亲以为她上了高中,文凭比她高很多,又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因此忘了教给她社会这所学校的知识了。
百密一疏。她只是忽略了一件大事。就是忘了早一点告诉她,她和父亲的关系,并没有像她在从昆明回来的火车上所想的那样糟糕。
母亲的眼泪,是说掉就掉,掉完就好。而且,这也可能是她从小向外婆撒娇的一种手段。
父亲一看见她掉眼泪,也就不再说什么。他们只是一对普通的夫妇,有争吵也有欢笑,他们的关系很正常。
至于母亲说,“再也不要找一个那么横的。”而不再婚。那也只是她找的一个理由,只要她想找,那完全可以找一个脾气好的。
她年轻的时候,她20岁的时候就思想新潮,就一心想着自食其力,就不想结婚。再说,她也知道,她再也找不到像父亲那样能干的人了。
母亲想的是她那么清醒,眼光那么高,一定会等到上了班以后才会谈恋爱。那个时候再教她也不迟,并没有想到这短短的一句话,竟然会影响到她。
再说,如果只是一段普普通通的恋爱,那就只是划一只小舟在平静的湖面上荡漾。而不是驾一艘大船,也根本就触碰不到这些波澜壮阔的大海之下的暗礁。
母亲从来不告诉她,她和父亲的关系究竟怎么样。冼锐从来不更多地解释,他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她也从来没有学会怎样去提问,她只是在心里瞎猜瞎想。
不过再早一点教她,在她要懂不懂的时候教她,她也未必会听,就像当年母亲根本就不会听外婆的一样。教她道理她也许不听,但是告诉她他们真实的夫妻关系是什么样的,倒是很有必要。
她真的应该,哭死在厕所里!
母亲从来没有说过:“这个家,全靠你爸爸做支撑。”父亲也从来没有说过:“爸爸在外面工作,这个家,全靠你妈妈做付出。”
国家要讲国家的故事,简明扼要,掷地有声,适当温存,让童叟皆知。
大家要讲大家的故事,团结奋进。
小家要讲小家的故事,温馨有爱,互相支撑。
爱家和信佛一样,家,就是一个信仰。要强化家的概念,要制造家的氛围。家要有家的用心经营,家要有家的样子。
大人贡献大人的力量,小孩子贡献小孩子的力量。都要全心参与,不要偷懒,不要过份索取。
再也不要像以前那样,父母不告诉孩子一切,不告诉孩子家是怎么样经营的。
让孩子的向心力不强,能力也得不到锻造,还被歌颂成父母的美德。他无法融入事中,总是罝身于事外,却被误认为是自私自利。
如果没有家的信仰。国家就只是国土,大家就只是一个大房子,小家就只是一个小房子。命如无根之飘萍,能力越大人生也越迷茫,破坏力也越大。
自由,让她生长。
自由,也让她反抗生长。
自由,也是一把双刃剑。
谁也没有想到,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她会在一串红的楼梯口,遇到冼锐。
如果不是遇见了冼锐,她的确不会那么早就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