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北元半场开香槟,拿下北平有手就行!

作品:《大明:靖难刚成功,老朱复活了?

    最新网址:www.xs.fo</p>毫不夸张的说,朱瞻基最后能够上位,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

    他几乎就是强行被朱高炽给托着坐上的皇位,这一点比起朱元璋传位朱允炆还要夸张。

    这样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朱瞻基并没有清楚的意识到他是如何坐上的皇位。

    当处理了朱高煦这个亲叔叔之后,朝堂便失控了,没有人将朱瞻基当成一回事。

    如果说,朱棣给朱高炽的,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压力。

    那么,朱高炽给朱瞻基的,就是一种无形之中的压力。

    朱高炽在朱棣死后,开始报复式的我行我素,但这有一个前提,他本身的能力足够强。

    但是朱瞻基就坏了。

    朱高炽没有给到朱瞻基任何的压力,甚至在朱瞻基的眼中,还觉得朱高炽很‘菜’。

    这个逻辑的错误,导致朱瞻基直接掉进了一个大坑当中。

    之前朱高炽在的时候,朱瞻基觉得他很行!

    现在朱高炽一走,他感觉自己处处受挫。

    这个时候,他意识到了朱高炽的能力,也意识到了朱高炽登上皇位之后为什么没有将朱高煦杀掉。

    但这个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

    朱瞻基选择了摆烂。

    武将不听话,那就收缩大明的战线。

    安南难缠,丢了!

    北边搞事,丢了!

    而且,他还给自己的行为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借口,大明需要休养生息,和平发展。

    朱瞻基虽然能力平庸,但他好歹是跟着朱棣混过一段时间的,而且,还被朱棣重点培养过。

    跟着朱棣混过的人,能够说出和平两个字?

    鬼才相信呢!

    朱瞻基做的这一切,真正的原因是不愿让武将立功罢了。

    既然武将不受掌控,那就将武将废掉。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对于朱瞻基的行为,朝堂上的文臣看破不说破,甚至,他们还感到无比的欣喜,主动去帮着朱瞻基去压制武将。

    很多研究明史的人,会将土木堡当成大明的一个重要转折掉。

    这也正常,土木堡之后,大明文臣彻底压住了武将。

    但是。

    事情必须要有因才有果。

    土木堡可以看成是果,那么,因呢?

    因果,因在前,果在后。

    所以,想要文臣压制武将的的因,就得往土木堡之前翻。

    这个因,就是朱瞻基埋下来的。

    从一定的因素上来讲,这个因还与朱高煦有一定的关系。

    朱高煦在军中的关系太扎实了。

    朱瞻基杀了朱高煦,但是,他不敢像朱元璋那般,对军中大范围的清洗,因为他若是那样做了,军中将领可能会打着朱高煦的名头造反。

    但是,朱瞻基心中又确实对军中的将领忌惮。

    一番苦思,朱瞻基最终选择收缩便将,用文臣来压制武将。

    乱世武将。

    盛世文臣。

    朱瞻基接受的是一个安稳的大明,因此,朝堂上话语权更高的是文臣。

    很多人都听说过那么一句话。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句话很清晰的解释了武将的权利,只有在外领兵打仗的时候,武将的权利才是最大的。

    朝堂之上,武将就像是没有了牙齿的老虎,实力远不如文臣。

    而且,此时的文臣还有皇帝朱瞻基的帮助。

    武将被打压了。

    朱瞻基松了一口气。

    但是很快,朱瞻基又有了新的麻烦。

    文臣在帮助朱瞻基打压武将的时候,开始搜刮权利,并且在朝堂上做大了。

    朱瞻基傻眼了。

    军中有骄兵悍将。

    朝堂也有权臣。

    朱高炽留给朱瞻基的人能力很强,但是,这些人能力很强的同时,野心也很大。

    朱瞻基没有办法接收朱高炽给他留下来的这些权臣。

    尤其是,杀死朱高煦、压制武将等一系列的事情,彻底让这些权臣看到了朱瞻基的稚嫩。

    突然间。

    朱瞻基就感觉朝堂他有些控不住了。

    一开始他很惊恐、气愤,但慢慢的,他直接选择了摆烂。

    至此,大明出现了第一个摆烂的皇帝。

    太监作为陪伴朱瞻基的人,本着恶心朝臣的念头,朱瞻基冒出了推举太监上位的念头。

    为了在朝堂站稳脚跟,太监选择去拉拢武将一脉。

    太监都知道去拉拢武将,以抵抗文臣,但朱瞻基却不知道,由此可见朱瞻基的能力之低。

    历史上。

    最终朱瞻基郁郁而终,死的很早。

    他的死亡,也导致了年幼的朱祁镇没有得到任何的教导,从而被忽悠的御驾亲征。

    说一句马后炮的话,朱祁镇一开始还是想要追寻朱棣的荣光的,但很可惜,他被忽悠瘸了。

    一个没爹的娃,不仅被朝臣忽悠,还被身边伺候的太监忽悠。

    如此局面,还指望他能清楚的看清一切?

    未免有点过于强人所难了。

    朱祁镇的失败,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

    这场北伐,是文臣和太监的合作,将想要冒头的武将狠狠的踩到了泥土里,再也不能翻身。

    从此,大明的朝堂,进入了文臣和太监争锋的阶段,一直到大明灭亡,都再也没有了武将的画面。

    一切的一切。

    作为承上启下的朱瞻基,问题简直不要太大。

    朱瞻基的人生,太过顺风顺水了。

    朱棣在的时候,有朱棣护着他。

    朱棣死了,朱高炽登基。

    众所周知,父母淋过雨之后,便想给自己的孩子撑起一把伞。

    朱高炽就是这么做的,由于他经受过朱棣的高压,所以,他给了朱瞻基高度的宠溺,为其正风挡雨。

    这样的成长经历原本没什么问题。

    唯一的意外是朱高炽死的太快了,他还没有来得及教导朱瞻基。

    此时的朱瞻基,明显还没有成长起来,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眼高手低,这就是此时的朱瞻基。

    也正是因此,他做出了很多的错误决断,为大明埋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深坑。

    话又说回来。

    朱瞻基的平庸,也在另外一方面衬托出了朱高炽的优秀。

    “高炽说服了十七?让其帮着放手北平?”朱棣有些惊愕。

    一直以来,他对这个大儿子都是有点瞧不上的。

    他感觉这个大儿子与他一点也不像,既没有健康的体魄,也没有战场冲锋杀敌的信念。

    相较而言,老二朱高煦就顺眼多了,与他非常像!

    “不仅如此,根据信上的消息,高炽在北元南下之后,还做出了十分正确的决断,对北元进行了消息封锁,隐瞒了咱们大明现在情况稳定的消息,避免北元南下不成,霍乱辽东。”朱允熥笑着道。

    “这”朱棣张大了嘴巴。

    北元为何南下,他是知道的。

    一旦北元知道大明现在稳定了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他心中也是知道的。

    万万没想到。

    让他各种看不顺眼的儿子朱高炽,面对北元的南下,竟然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换成他来,他都不敢保证能够做的像朱高炽那么完美,当然,若是他在北平的话,北元大概率是不敢南下的。

    “四叔,高炽这小子很有才能的。”朱允熥轻声道。

    朱棣将心中的怪异压下,点点头:“陛下抬爱了,高炽这可能只是巧合。”

    “巧合?四叔,若是你的话,能够说服十七叔帮着一起守城吗?”朱允熥道。

    朱棣神情一怔,低头沉默不语。

    若是他站在朱高炽的场景上,大概率是无法说服朱权的。

    “高炽远比你想想的要更优秀。”朱允熥道。

    朱棣目光看着朱允熥,心中有些疑惑了:“老大难道真的那么优秀?”

    虽然他与朱允熥接触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却明白了一些朱允熥的性格。

    如果不是朱高炽真的十分优秀,朱允熥绝不会如此连连夸奖。

    “爹,陛下说的对,大哥其实很厉害的。”朱高煦道。

    虽然他一直对朱高炽大呼小叫的,但是,他很清楚朱高炽的能力。

    轮打仗,朱高炽可能不如他,但是,在别的地方,朱高炽的能力是很强的。

    朱棣嘴巴张了张,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

    “对了,四叔,高炽太胖了,有机会的话,你去盯着他减减肥。”朱允熥道。

    历史上朱高炽之所以那么快死亡,与其肥胖的身体,绝对有脱不开的关系。

    人一旦太胖了,就会出现各种毛病。

    现在有机会,那自然是要帮朱高炽减减肥。

    “是,陛下!”朱棣点点头。

    此刻,他返回北平的心更加强烈了。

    不仅是为了回去防守北元,更是为了验证一番朱允熥的话,他的大儿子,真的那么厉害吗?

    他心中有些不太相信啊!

    “四叔,你说等到北平之后,十七叔会不会和你动手啊?”朱允熥道。

    “额应该不会吧,十七弟没有那么小心眼。”朱棣讪讪道。

    当然,就算是朱权想要对他动手,也绝对伤不到他。

    北平是他的地盘,他在那里待了十多年,岂能容忍朱权撒野。

    “呵呵!”朱允熥笑了笑。

    旋即,翻身跃上战马,道:“准备继续赶路!”

    虽然北平有朱权坐镇,北元很难攻陷。

    但是,他还是必须要赶紧到北平去。

    北平能够拦住北元,但是,辽东的其他城池克拦不住。

    他都休息一刻,辽东的百姓就多一分危险。

    “轰隆隆!”

    短暂的休整过后,朱允熥带着兵马继续赶路,朝着北平而去。

    山岭口。

    本雅失里、阿鲁台、马哈木等人率领兵马,浩浩荡荡的朝着北平进发。

    “陛下,再有半天的功夫,咱们便能够抵达北平的势力范围。”阿鲁台满脸的意气风发。

    一路南下,无比的顺利,都没有受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一开始他还有些忐忑,但慢慢的就松懈下来了。

    大明如此的情况,恰恰说明他们内部出了大问题,他这次南下来对了。

    “好,将北平拿下,咱们便进退自如!”本雅失里笑着道。

    “太师,北平的消息!”一名侍卫走了过来,手上拿着一封信。

    阿鲁台接过信,对着侍卫摆摆手。

    侍卫拱拱手,转身离开。

    阿鲁台深吸一口气,将信件拆开,低头浏览上面的内容。

    “唰唰唰!”

    本雅失里、马哈木等人目光看向阿鲁台,面色凝重。

    北平的情况如何,将关乎他们接下来的攻城是否顺利。

    虽然他们南下之后,一路行程都十分的顺利,但是,北平才是重中之重。

    若是拿不下北平,之前顺利的进兵,将全部都成为泡沫。

    “哈哈哈,真是天助我北元!”阿鲁台看完信上的内容,仰头一阵大笑。

    “什么情况?”

    “太师如此模样,看来拿下北平应该问题不大。”

    “北平到底什么情况?竟然让太师如此高兴?”

    “.”

    众人看着阿鲁台的模样,心中全都无比的好奇。

    当然,此刻他们全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阿鲁台如此模样,想想也知道,信上肯定是写了好消息。

    “太师,到底是什么好事,不妨说出来听听。”本雅失里道。

    阿鲁台点点头:“是,大汗!”

    说完,深吸一口气,满脸微笑道:“大汗,现在的北平城,虽然有兵马十多万,但是却没有一个出色的将领,咱们拿下北平的难度应该不大。”

    “北平没有出色的将领?人都去哪了?”本雅失里神情一怔,下意识的问道。

    下一秒,他就反应了过来,道:“朱棣竟然如此心大,将麾下将领都带到应天府去了?”

    “不是朱棣心大,而是他野心勃勃的想要与朱允熥争夺皇位,结果被按在了应天府,本来北平应该连兵马都没的,只怪朱允熥将朱棣击败的太快了,导致北平出动的兵马刚刚走了没多远,后面就直接回来了。”阿鲁台道。

    虽然北平有兵马十多万,但他却并不怎么在意。

    作为一名常年在战场上厮杀的将领,他很清楚将领对麾下兵马战斗力的加持。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北平十多万兵马又如何,不过是待宰的牛羊罢了,不值一提!

    “这看来这个朱允熥很厉害啊?”本雅失里皱起眉头。

    朱棣在他眼中非常难缠,结果,朱允熥竟然能够轻松的将朱棣击败。

    “或许吧,不过,能打有什么用,现在大明所有的藩王一起出动,朱允熥最后注定是死路一条。”阿鲁台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