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越州惊变

作品:《我凭借经济战立国

    当樊武毅然决然地率领军队向天牛山的流民匪发起猛烈攻击之际,越州东部却意外地迎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胜利。

    这场胜利如春雷般滚滚而来,彻底颠覆了整个地区的局势。

    在越州的中部广袤土地上,来自东部山区的土著骆西人展现出了令人赞叹的勇气和智慧。

    他们凭借坚韧不拔的斗志和精妙绝伦的战术,成功击败了叛军中实力最为雄厚的翻覆军。

    这场胜利不仅为骆西人赢得了宝贵的生存空间,还打通了向西进军的重要通道。

    越州的地形繁复而多变,在这片土地上,一块稀缺且珍贵的平原镶嵌在中西部的交汇处。

    越州的东部却是另一番景象,连绵起伏、雄伟壮观的山脉横亘其间。

    在东部这片贫瘠的大地上,土著骆西人以其顽强的生命力顽强地生存着。

    他们以打猎和采集为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与大自然搏斗,从中汲取生活的养分。

    正是这种与天斗、与地斗的艰辛历程,锻造出了骆西人坚韧不拔的性格。

    他们不仅成为了适应恶劣环境的高手,更逐渐崛起为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

    为了生存,他们不断向中原地区发起袭扰,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生存空间。

    然而,骆西人的这种生活方式也给越州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他们与中原地区的冲突不断升级,彼此之间的较量愈发激烈,双方都在这场无休止的冲突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损失惨重。

    这种紧张而动荡的局势不仅对越州的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更让骆西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之中。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炎国建国伊始,英明的炎威王便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

    他亲自下令开辟一条通往越州东部的道路,并在那里建立起巍峨壮观的山越关,以展示炎国的王恩浩荡。

    这一举措不仅象征着炎国对越州的重视,更为骆西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每年,炎国都慷慨解囊,向骆西人提供二十万石的粮食支持,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炎威王的仁政感召下,骆西人终于归顺炎国,成为了炎国忠实的子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炎昭王继位后,对越州东部的骆西人的关注逐渐减少。

    曾经繁华的山越关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成为束缚骆西人发展的沉重枷锁。

    那条曾经繁忙的道路也被彻底废弃,每年运送的粮食逐年减少,使得骆西人的生活再次陷入了困境。

    面对困境,骆西长老并未放弃,他们多次派出使者与官府交涉,希望能够得到帮助和支持。

    他们甚至主动提出帮助官军打击叛军,以换取更多的生存机会和发展空间。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越州府的官员们对此事置若罔闻,互相推诿责任,甚至将骆西派来的使者无端判罪下狱。

    骆西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背叛和绝望。

    他们愤怒地杀掉炎国派来的都政官,举起了反叛的旗帜,集结了十万族人向山越关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山越关依山而建,地势险峻,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

    关内驻扎着三万精锐的翻覆军和五万归降的起义军,共同构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使得山越关被誉为不可被攻破的天险。

    作为整个越州的交通枢纽,山越关的地位举足轻重。

    这里不仅有通往冶城的大路,还是商队往来的必经之路。

    然而,尽管山越关的交通要道便捷,但相比陈骁进越州时所走的那条山路,这条大路却要多出三十余日的行程。

    自越州叛乱爆发以来,山越关被一支名为翻覆军的神秘力量所占据。

    这支叛军的来历扑朔迷离,但一问世便以巅峰的实力震惊四方。

    他们的武器装备与越州军不相上下,从将官到士兵皆展现出卓越的专业素养。

    翻覆军善于从号角声和擂鼓声中迅速解读命令,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战术灵活性和协同作战能力。

    无论是单兵突击还是团队协作,他们的战斗力都极为强悍,远超普通的农民军。

    他们轻易击败了周围的起义军,稳稳占据了山越关,成为越州局势中不可小觑的力量。

    起初,樊经曾多次尝试派兵征讨翻覆军,但大军尚未抵达山越关,便接连遭遇重重困境。

    在多次征讨无果后,州府内部对于夺回山越关的呼声渐渐沉寂,大家选择默许翻覆军的存在,将其视为一种既成事实。

    出人意料的是,翻覆军在成功占据山越关后,并未继续扩张势力范围。

    尽管越西仓——越州最重要的粮仓,位于山越关以西,但他们却从未表现出对其的觊觎之意。

    因此,尽管越州局势依旧动荡不安,但在偏安一隅的翻覆军的存在下,各方势力之间却意外地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得知骆西人悍然进犯,翻覆军首领王敦,骁勇善战、深谙韬略,根本没将这些蛮子放在眼里。

    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敏锐的洞察力,轻而易举地识破了骆西人的多次诡计,并成功抵挡了上百次的猛烈进攻,将敌人牢牢地挡在了山越关外。

    尽管骆西人的攻势受到了严重阻挠,但他们并未因此退缩,反而变得更加顽强和狡猾。

    他们盘踞在山越关外,不断变换战术,尝试寻找突破口,希望能够攻进城去。

    然而,在王敦的精准指挥和翻覆军的顽强抵抗下,骆西人的每一次尝试都如同撞上了铜墙铁壁,无功而返。

    然而这一次,命运女神选择偏袒骆西人,这个自深山中崛起的民族。

    他们以其卓越的攀爬技能而闻名,能在各种险恶环境中自如穿梭。

    午夜时分,月色如银。

    在这万籁俱寂的夜色中,骆西突击队的勇士们如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攀上了山越关的城头。

    他们的动作既迅速又精准,一刀便割断了守卫的咽喉,随后迅速放下沉重的城门。

    随着城门的敞开,骆西大军如同脱缰的野马般涌入城内,原本宁静的城池瞬间变成了血腥的战场。

    刀光剑影交织成一幅残酷的画面,喊杀声震天动地。

    尽管守城的士兵们拼尽全力抵抗,但在骆西大军如潮水般汹涌的攻势下,他们逐渐力不从心,无法抵挡这股强大的力量。

    仅仅一夜之间,曾经坚不可摧、被誉为永不陷落的山越关便易主,骆西人的旗帜在城头高高飘扬。

    而相对富庶的中西部地区,此刻正暴露在骆西人锋利的剑锋之下,越州的局势变得岌岌可危。

    消息迅速传遍了盈城,四大家族中的王葛首当其冲,坐立不安。

    他急切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火急火燎地赶往赵府,迫切地向赵泰来寻求帮助和庇护。

    王葛的性格与郭品波大相径庭。

    尽管他性格鲁莽,言辞直接,但对赵泰来却是言听计从。

    身为四大家族的家主,他们如今的心境和创业的艰辛岁月相比已有了天壤之别。

    与郭品波在遭遇困境时可能选择绕过赵家,寻求其他路径不同,王葛坚信,只有赵泰来能够指引他们走出困境。

    当管家急匆匆地来报,告知王葛已至府门时,赵泰来正沉浸在对骆西人攻占山越关的深思之中。

    这个消息如同一股寒风,席卷了他的内心,使他意识到局势的紧迫与复杂。

    猜到王葛此行定是心怀焦虑,希望从他这里寻求指引与援助,赵泰来迅速作出回应,命令管家将王葛引至书房。

    他沉稳地坐下,调整呼吸,让自己的思绪更为清晰,准备与王葛共同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挑战,探讨应对策略。

    没过多久,一脸愁云的王葛便扒开引路的管家,急匆匆地闯入书房,声音中带着前所未有的焦虑:“赵老,不好了,有大事发生!”

    他的话语打破了书房的宁静,使得原本沉静的氛围变得紧张起来。

    赵泰来眉头微皱,但很快便恢复平静。

    他挥手示意管家退下,并嘱咐道:“今日不再接待其他访客,你去通知其他人吧。”

    书房内只剩下赵泰来和王葛两人。

    王葛显然心情急切,失去了往日的沉稳,他像一只无头苍蝇般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显得焦躁不安。

    突然,他注意到赵泰来桌上的茶杯,毫不客气地一饮而尽,似乎想借此平复内心的慌乱。

    赵泰来微微摇头,没有指责王葛的失态,而是直接切入正题:“王老,我猜你此行是为了山越关之事而来吧?”

    一听到“山越关”,王葛的愤怒和悲伤交织在一起,他沉重地坐在椅子上,愤怒地拍打着扶手,仿佛想要发泄内心的情绪。

    随后,他长叹一声,声音中充满了自责和痛苦:“我二弟,他样样出色,唯独在女色上栽了跟头。我曾多次提醒他,若是有一天他会失败,那必定是因为女人。可惜,他终究没有听进去。”

    赵泰来深知山越关失守之事蹊跷,但他选择了沉默,将目光投向沉浸在悲痛情绪中的王葛,耐心地等待对方将问题一一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