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舆论战的策源地:渔翔楼

作品:《我凭借经济战立国

    盈城巍峨的大门轰然敞开,张肃在接到樊经的手令后亲自率领一队精锐骑兵,踏上了通往渔翔城的道路。

    马蹄声声,尘土飞扬,他们的行进声势浩大,如同一道疾驰的风暴,划破了宁静的盈城。

    沿途的百姓被这支铁骑的威武气势所吸引,纷纷驻足观看。

    然而,这一切的动静并没有逃过四大家族的耳目。

    他们不敢有丝毫怠慢,迅速返回,将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报告给各自的家主。

    除了郭品波仍在返回盈城的路上,其余三位重要人物已齐聚元澄的府邸。

    这一消息传来,使得元家书房内原本紧绷的气氛得到了稍稍缓和。

    元澄推测,这一行动是樊经刻意释放的善意信号,意在明确盈城兵马的真实目的——追捕刺杀元虎的凶手。

    这使得他的眉头终于舒展,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淡淡的、久违的笑意。

    赵泰来坐在椅子上,凝视着手中的茶杯。

    然而,他此刻的心情却远不像这茶水般宁静,反而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和王葛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流露出一丝难以言明的情绪。

    赵泰来心知肚明,针对樊经的行动已经悄然展开,按照常理,他应该亲自登门谢罪,以示诚意。

    然而,樊经却突然派兵出城,这一举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这时,赵家的心腹急匆匆地赶来,脸色凝重地向赵泰来汇报情况。

    赵泰来听完汇报后,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猛地站起身,一只手重重地拍在桌子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这么重要的消息为何不早报?”

    心腹低下头,声音颤抖地解释道:“老爷,此次樊大人行事极为隐秘,他离开府上的事少有人知。而且,樊府被张大人的兵马封锁得密不透风,咱们的耳目一时间无法探听到确切消息。请老爷恕罪。”

    王葛对此不以为然,劝慰道:“赵老,别太担心了,樊经能有什么大动作?难不成他是去渔翔城求援了?哼,越州的钱粮都掌握在你我二人手中,陈骁那小子手里除了我们给的粮食,还能有什么?难道他能从大海里捞出鱼来当粮食吗?”

    说完,王葛都觉得这是个笑话,甚至忍不住大笑起来,笑声在书房内回荡。

    然而,当他意识到赵泰来和其他两人都没有反应,他的笑声逐渐尴尬地收敛起来,脸上的表情也变得有些僵硬。

    元澄端坐在主位上,刚刚脸上的那一丝笑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和决心。

    他哼声说道:“如果樊经不能交出杀害虎儿的凶手,并且归还盈城的兵马大权,那么我看他这个刺史也别当了。”

    赵泰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思考着对策。

    他承认陈骁和樊经确实从他们手中骗取了不少钱粮,但他相信这些资源总有耗尽的时候。

    到那时,这二人将会陷入困境。

    他笑道:“如果真的走到了那一步,就让他们一起饿死算了。”

    赵泰来的心思主要集中在骆西人和山越关上,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威胁。

    对于樊经和陈骁的联手,他并不认为他们能掀起多大的风浪,于是转身对心腹吩咐道:“派人密切跟踪张肃的骑军,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来报!”

    “遵命!”

    在李蕾的精湛管理之下,渔翔粮号和渔翔票号两家机构秩序井然且充满活力。

    在她的巧妙指引下,无论是粮食的采购、存储,还是票号的兑换、结算,都进行得有条不紊,滴水不漏。

    这里的伙计们,不仅头脑灵活,而且勤勉努力。

    接到指令后,他们便立刻投入到工作中,迅速备齐足够盈城周转七日的粮食。

    目睹着渔翔粮号外井然有序的粮车队伍,这样的效率让樊经瞠目结舌。

    此番前来他也有所准备,将随身携带的官印重重按下后,樊经才将心中的顾虑提出来,“李总管,这七日的粮食供应,是否略显单薄?”

    李蕾释疑道:“樊大人,不必担心,时间紧急,这批粮食是帮助盈城渡过眼前危机的,军人和百姓不至于在这几日内饿肚子。至于剩余的粮食,我已经安排妥当,将在五日内由专人送往盈城。”

    听到李蕾如此周全细致的安排,樊经心中的顾虑瞬间消散。

    他当即表示,余下的粮食将由他亲自派人前来取走,无需渔翔粮号再费心安排,并对李蕾的专业能力表示了由衷的赞赏。

    在向李蕾表达深切的感激之情后,樊经决定踏上归程。

    然而,当他登上马车,环顾四周时,却发现自己的车队将孤零零地行驶在路上,没有护卫的身影。

    这使得他的脸色再次凝重起来。

    尽管渔翔城至盈城的大路历来畅通无阻,但如今的情况却与以往截然不同。

    樊经与四大家族的关系已经彻底破裂,担心他们在返程途中暗下黑手。

    正当樊经陷入纠结的时候,一名小将带着一队精兵及时赶到。

    他身穿银色铠甲,手提精致的纹银骑枪,骑着一匹神骏的白色战马,英姿勃发。

    小将上前一步,抱拳行礼,声音洪亮:“樊大人,末将舒飞翔,奉殿下之命,特来护送粮队。”

    樊经仔细审视着这位年轻将领以及他身后的军士。

    他们个个眼神坚定,身材魁梧,装备精良,即使是与越州军中的精锐相比也不逊色。

    看到这一幕,樊经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

    他转身对李蕾说道:“李总管,替本官向殿下表达最深的谢意。”

    随后,樊经回到马车上下令:“出发!”

    随着命令声响起,车队缓缓启动,踏上了返回盈城的旅程。

    与来时相比,樊经仿佛换了一人,眉开眼笑,心情大好。

    行进中,他的目光被一处高大雄伟的建筑吸引。

    这座建筑虽尚在施工中的建筑,依然显露出非凡的气势。

    樊经心中满是疑问,转头对陪伴在马车旁骑行的舒飞翔问道:“舒将军,那座气魄雄伟的建筑未来是做什么用的?”

    舒飞翔微微一笑,回答道:“樊大人,您问的是渔翔楼啊。那是殿下亲自规划并下令建造的酒楼。据说,这座酒楼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独特,而且将汇聚天下美食,成为渔翔城的一大亮点。殿下希望它能成为贵族和文人墨客聚集之地,促进文化交流与商业繁荣。”

    “酒楼?!一座酒楼竟然能如此气派?”

    舒飞翔回答道:“殿下雄心壮志,他提到冶城有一座名震炎国的太白楼,而他想用这座渔翔楼来取而代之,成为新的文化地标。”

    樊经对太白楼当然不陌生。

    那座巍峨的建筑不仅是炎国的文化圣地,更是文人墨客们思想碰撞、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

    然而,现在的越州却信息闭塞,四大家族如同无形的枷锁,牢牢控制着舆论的导向,让民众难以接触到真实的世界。

    想到这里,樊经不禁热血沸腾,他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正在建设中的渔翔楼。

    他深知,一旦这座渔翔楼建成,越州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的闭塞和舆论控制将成为历史,民众将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这将为越州注入前所未有的繁荣与活力。

    他双手抱拳,声音洪亮地赞道:“殿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