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谁的京营,谁是忠臣

作品:《光宗耀明

    最新网址:www.xs</p>忠当然是要银来养的,李成梁倒是说了句直白话。

    毕竟如今还没什么共同的理想,那可不就是利益?

    如果不是皇帝能把利益大体分得妥妥帖帖,官绅勋戚为什么会一直辅佐你坐稳皇位。

    但朱常洛问出这句话,结果便是所有勋臣都磕头,包括李成梁在内:“臣不敢。”

    可局面越是如此,却越显得只是嘴上说不敢,心里有怨。

    三个内阁大学士脸色都更加凝重了,沈一贯深深地看了一眼李成梁,又看向问出这一句的皇帝。

    田乐则心里轻松了不少。

    朱常洛还是盯着李成梁:“宁远伯,既肯明言,何以称不敢?朕有三问,你明白回话。”

    李成梁直起了腰:“京营之设,乃为拱卫圣天子,应需驰援诸边。陛下有心重新整训京营,臣为陛下之将,自然欢欣鼓舞!但以京营之众,要练得堪用,那就不只是如今这些官军俸粮了。兵备、营房校场、操训日耗,臣斗胆直言,朝廷恐怕给不出这么多银子。九边粮饷已逾三百万两之巨,陛下之问,臣武将不能答。”

    他说他不能答,可他说了这么多。

    朱常洛这才看向刚才就准备出班的申时行:“申阁老,朕听明白了。宁远伯是说,京营渐至荒废,非武将之过,实文臣之误。”

    李成梁眼色微凝,十分意外地看着皇帝。

    文臣那边,许多人则顿时脸色大变。

    “宁远伯并非此意!”

    申时行还没回答,此前说了刘綎私谒田乐的兵科都给事中侯先春又开口了,先行一礼,而后道:“京营渐至荒废,正是勋武之过!边军纵时有欠饷,京营何曾短缺?万历十九年,先是工部尚书曾同亨走请清皇内府工匠,后其弟监察御史曾乾享奏请裁冗员以裕经费。”

    “京营武官误以为欲减其俸粮,于十月初一群聚入长安门闹嚷大哗,围曾尚书而辱之。此事,其时掌后军都督府事之定国公夺俸半年,其余皆有所罚,长安门守门官由法司提审问罪。”

    侯先春看着皇帝,骨头很硬一般说道:“宁远伯诚公忠体国之言!陛下当面斥问,皆称不敢。然其时只是奏请裁冗员以裕经费,京营武官便可群起哗变!京营之荒废,岂因财计艰难、文臣之非?宁远伯不愿直言,臣直言之!这么多年来,京营粮饷不曾少,京营之荒废正因勋武不力!”

    徐文璧被点名,有些疲惫地闭上了眼睛。

    在京营的勋臣确实都不怎么像话,可京营的问题仅仅是这些?

    他已经很老了,不想多说。

    “宁远伯,侯给事之言,是你不愿直言之内情吗?”

    李成梁看着乾清门下面宝座之上的皇帝。

    天还没有完全亮,宫灯之下,朱常洛脸上明暗不定。

    李成梁看着皇帝。

    他站出来反对田乐,是有他的考量。

    以他的身份,倒不必顾忌因为这事得到什么惩处,毕竟是帮着现在的勋戚说话。而一开始反对田乐,还能让一些愚蠢文臣们念他的好。

    李成梁也想试探一下,皇帝对于兵权是怎么想的。对于想重新整训京营的难度,有没有足够认识。

    但皇帝刚才已经说了一句“非武将之过,实文臣之误”,还说这是他宁远伯的意思。

    看来他真的不一般。

    要切割吗?

    李成梁做了决定:“侯给事之言,非臣之意。”

    沈一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

    “侯给事提到万历十九年,那臣便提一提嘉靖二十九年。”李成梁缓缓说道,“庚戌之变,鞑虏进逼京师,京营乱而不能御。其后,罢京营提督、监枪内臣。设武臣一,总督京营戎政。设文臣一,协理京营戎政。”

    李成梁回头看向侯先春:“侯给事只言勋武不力,那么自嘉靖二十九年至今,历任协理京营戎政又做了什么?实掌京营事者,这些年来是勋武,还是文臣?”

    乾清门外鸦雀无声,李太后遣来的人刚刚到乾清门后。

    看到他,成敬只是微微摇了摇头,表示无事。

    朱常洛深深地看了一眼重新回过头来望着自己的李成梁。

    果然如此。

    以李成梁的阅历,他跳出来难道就是为了气皇帝?让皇帝在心里狠狠记他一下仇?

    知道已经回不了辽东了,他开始争取新的东西。

    这时候,朱常洛才叹了一口气:“看来还是朕明白宁远伯。申阁老、王阁老,这下二位明白朕当时所忧虑者何事了吧?”

    三个阁臣脸色难看。

    旧事重提,凌迫皇权,至于此吗?

    但李成梁已经把事实晒了出来:嘉靖二十九年之后,京营实际的控制权,实际上已经被文臣们攫取了。

    虽然表面上仍旧是一个勋臣总督京营,文臣只是协理。但掌握着钱粮,又能参与京营事务,还参与武将铨选,而勋臣之废、把柄之多,在京营事务上又能用出多少力?

    就像王承勋掌了漕军八年多,去了個强势一些的李三才,他就要“移位其下”了。

    徐文璧也不禁看了看李成梁:不愧是靠自己拼出来的第一代勋臣。

    但这样的话,他就彻底与文臣决裂了。

    真不怕吗?

    “陛下,京营冒滥、占役等弊,往往事涉勋臣。”申时行开口和稀泥了,“京营之弊,由来已久,倒不能直斥是谁之过。如今若要重新整训京营,宁远伯所言财计之难是一桩,侯给事忧心勋臣生怨亦是一桩。皆因武臣铨选擢迁,多由五府荐报兵部,所任遍及九边诸省,陛下明鉴!”

    “申阁老此言差矣!”

    徐文璧突然开了口,朱常洛意外地看了过去。

    他居然也有高见?

    “自九边有督抚后,各地督抚、朝堂公卿、诸省布政使,皆有荐选武将资格;覆试考选,也是六部会同五府一起主持!阁老这是暗指我等勋臣荐举之将遍布大明,恐有不臣之忧吗?陛下明鉴,臣等冤枉!”

    徐文璧这么一开口,一众勋臣顿时闹哄哄地齐声开始喊冤。

    有些都开始有说脏话的迹象了,并且纷纷举例子。

    普天之下的武将,如今还像当年一般主要走勋臣的门路吗?没看如今武将们都是向哪些人贿银?

    刘綎就立刻被拿出来举例子了:你看看,他找李化龙,找崔景荣,哪个不是文臣?

    “肃静!肃静!”纠劾朝仪的御史终于出动。

    场面安静了下来,徐文璧却再度开口了。

    大祭司祭了这么多年,此刻仗着老资历,语气之中充满委屈:“臣怨是怨,忠是忠!勋臣之忠,便是陛下但有所命,无所不从!臣等是从京营里有好处,陛下有心重整京营,臣等是勋臣,那自然也只能把委屈压下去。”

    田乐意外地看着他,申时行他们也像重新认识了徐文璧一样。

    徐文璧花白胡子抖动,情绪继续爆发:“京营拱卫天子,惯以勋臣掌之!如今京营荒废,纵然要重新整训之。臣等有负圣望,自当遵命;然新掌京营之诸将,仍需是勋臣!无论如何,勋臣有罪,只陛下能惩治!若借整训之由,大论勋臣之罪,后来者到底忠于谁?只敢忠于谁?京营还是谁的京营?”

    被说成是“猥鄙疏慵之貌,酒色货利之徒”的徐文璧大发牢骚,一众勋臣看着他瞠目结舌。

    老定国公……竟然这般硬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