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群情汹涌,肱骨奋身

作品:《光宗耀明

    最新网址:www.xs</p>“定国公,岂可如此妄言?”

    文臣当然不会像勋臣那么觉得,申时行人都要疯了:“陛下明鉴!协理京营戎政,其职只在协理!天下文武,莫不忠于陛下!”

    “定国公言重了。”

    田乐也开了口,好像是要安抚一下他,也避免皇帝被徐文璧带着那么去想:“纵然要裁汰冒滥、清理占役,也只为整训京营,岂会大肆追罪此前京营武臣?”

    而此时终于有些勋臣也意识到了情况有些特别,毕竟徐文璧过去不这样。

    于是同样有人拿出勋臣“跋扈”做派不满地开口:“哪次拿京营说事没有弹劾勋臣、问罪夺俸甚至奏请除爵?”

    场面顿时失控,文武两班开始激情对喷。

    刘綎只在沙场舞刀弄枪,从未见识过朝堂上这般剑拔弩张的局面。

    他觉得比沙场凶险多了。

    但他觉得徐文璧说的有道理。

    文臣确实很可怕,总是翻脸不认人。

    有些人不拿银子会办你,有些人拿了银子还办你。

    “肃静!肃静!”纠劾朝仪的御史都忙不过来了。

    事情的重心突然变成了旧勋臣们的担忧,担心裁汰冒滥、被清出京营只是开始,后面还会追论过去冒领京营俸粮、占役之罪。

    文臣势力大,既掌握着京营兵卒的粮饷,又凭借如今强势地位对武臣擢迁和功过有极大话语权。

    旧勋臣借这桩大事要皇帝和文臣们给个准话,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

    而前提则是:新京营的武将头领们也必须有勋臣身份,和他们是荣辱与共的。

    犒赏授爵和京营整训两件事又加入了旧勋臣对文臣的集体反攻。

    王锡爵算是看出来了:李成梁先开口,徐文璧再带头,他们都在帮皇帝。

    但他觉得这没什么,于是他凭暴脾气吼了一声:“多年未有朝会,陛下首次御门听政,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他的声音很大,但已经投入情绪的勋臣渐渐有人上头。

    “封几个勋爵,你们纷纷劝谏!要裁汰京营冒滥清理占役,你们就不吱声!论言辞,我们哪里说得过你们?但是大司马非要把授勋封爵与整训京营混在一起,是不是居心不良?陛下!宁远伯说得对,这田乐大奸似忠,不可不察!”

    田乐神情复杂地看着他们忽然将矛头纷纷指向自己,眼角余光不免瞥了瞥在那边不言不语的李成梁。

    “大司马正是所虑周全,才有此奏议!”王锡爵辩驳了起来,“登极诏有旨意重整京营,如何重整?奏请追授诸战有功之将,不正是为了仍以勋臣总督京营吗?”

    “王阁老这话,还不是在说旧勋臣罪过多多,留在京营只是祸害?新勋臣是你们文臣奏请封赏的,再让他们掌了京营,还不就是定国公说的那句话?他们到底忠于谁?一力倾轧旧勋臣,这是要斩陛下左膀右臂、肱骨忠臣!”

    王锡爵气得不行:左膀右臂?肱骨忠臣?

    伱们瞧瞧自己有多蠢!老夫话里的意思听不明白?

    听明白的人里,大多是文臣。

    王锡爵这个内阁大学士显然已经赞同了田乐的方案,跪在地上的二十八人心思各异地看着王锡爵。

    这是不是内阁和兵部早就一起商议过的方案?

    但真的要用封爵交换对旧勋臣的打压,在京营整训里掌握主动?

    此时申时行却趁机开了口说道:“陛下,勋武国之一柱。大司马所虑固然周全,然京营积弊已久,这法子也确实难以调和京营新旧武臣。是不是折衷一下,仍由勋武掌京营,但以胜战将卒编入诸营充实骨干。再清理一些冒滥,多加操练,京营也就堪用了。”

    朱常洛静静看着他,又看了看控制不好分寸、闹得太过的那些勋臣,而后却问沈一贯:“沈阁老以为如何?”

    “臣以为,申阁老持重之言。勋武群情激愤,纵然眼下强令遵旨,虽不致于不忠,却终究难免掣肘京营整训。”

    两個人顺势而为,侯先春为首的二十八人齐齐点头。

    这样更好!

    事情还没定下来,旧勋臣就能吵闹排斥。真那么定下来,冒滥和占役能顺利清理?

    因为他们不肯,有功武将得不到勋爵之位,让他们去怨旧勋臣不肯让贤好了。

    如果仍是这些草包勋臣占据京营主要位置,纵然编了些胜战将卒进去,迟早又变得一模一样。

    嘉靖二十九年以来,也不是一回尝试解决京营问题了,没用。

    徐文璧有些忐忑地看着朱常洛:好不容易壮了一回胆先开口,但没想到其他勋臣里有些其实不懂的,或者说着说着就糊涂了。

    毕竟还是年轻啊……本身见识不够,就只有靠阅历来凑。年纪大的勋臣,才多少懂一点朝争分寸……

    老臣明明要的只是不要追论过去与京营有关的过错和罪状。

    现在皇帝并没有回应徐文璧的目光,而是看着沈、申两人。

    对昨天其实已经商议好的大原则,这算是他们两个在朝会上又正式表达了不一样的态度。

    借了勋臣闹得过于不满的局面。

    稍微平静下来一点点、看到了徐文璧和李成梁无奈眼神的几个勋臣这才知道自己可能坏了事,惴惴不安地不再开口,只是继续与那二十八个文臣跪在那里。

    不安地抬着头,越过三个内阁大学士与田乐的背影,只见乾清门下御座上的皇帝沉默着。

    田义有些担心地看了看皇帝:旧勋臣担忧,文臣不情不愿,这封爵还能落到实处吗?这京营还能整出来吗?

    于是田乐陡然开了口:“二位阁老所言,略作缝补罢了,于京营积弊有何用处?正如申阁老所言,天下文武莫不忠于陛下。如今陛下宽仁,犒文臣之勤勉,赏武将之奋勇,无不为了文武百官归心。今日再有御门听政之盛,文武百官该不该放下私心、只表忠心?陛下所忧,在于京营不堪用。臣下为君解忧,岂能忘了根本,只计较得失?”

    这些话说得沈一贯和申时行两人脸色有些难看,而侯先春他们则有些愕然了:田乐竟是真准备帮皇帝整训出一支如臂使指、能征善战的京营?

    这时,李成梁也立即说话:“臣错怪大司马了,臣惭愧!若善战有功之将不是闲置京城,京营再复昔年之盛,实乃大明之幸!陛下既忧京营积弊,则在京武臣皆应上体圣心,忘私利而忠国计。能者奋勉,庸者让贤!”

    徐文璧赶紧找补:“过去情弊盘根错杂,臣所请,唯不追罪而已,唯愿京营仍由勋臣所掌而已。正如宁远伯所言,能者奋勉,庸者让贤。大司马所虑周全,善战有功之将封爵督训京营,臣等不敢不体察圣心,阻挠其事。”

    顿时又响起几个憨憨勋臣忐忑的声音:“臣愚钝,陛下恕罪……”

    朱常洛看着被后面许多人盯着的田乐,心里十分感慨。

    先只提授爵,钓出了最敏感的一群文臣;再说裁汰冒滥占役,让旧勋臣出来和文臣对上;最后一顶都需要忠的大帽子扣过去,点明皇帝就是担忧京营,担忧手上没有兵权,让文武全都得闭嘴。

    但他这也是彻底站出来了。

    让皇帝和如臂使指的兵权之间多出重重阻碍,这种事只能想方设法去做,却不能振振有词地说。

    田乐所言,难道仅仅只是提醒旧勋臣别计较私利?文臣也该揣着明白装糊涂!

    朱常洛这才开了口:“宁远伯所言,是担忧朕不明实情。定国公有怨却仍忠,所言十分切直。申阁老担忧此事牵连甚广,老成持重。大司马深体朕忧,所虑周全。朕知道,都是忠臣。大司马所言极是,朕既犒赏文臣勤职之难,也要犒赏武将杀敌之功。这碗水总得端平啊。”

    有些文臣心里这才叹了口气:原来先提出那笔年终勤职银是为了这个。

    再反对叙功封爵,文臣打压勋武的用心就过于明显,过于不公了。

    田乐身后,一双双情绪复杂的眼睛看着他的背影。

    帮皇帝磨刀,到底要向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