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唯有民心所向,才能不负大明(求追读,求月票,求推荐票!)

作品:《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最新网址:www.xs</p>“大礼?”

    朱标好奇的看向朱棡道:“什么大礼?”

    “一支百人骑的隐龙卫。”

    朱棡的眼中闪过一抹锐利之色,方才看向朱标笑道。

    “隐龙卫?”

    “什么是隐龙卫?”

    朱标眼中满是疑惑道。

    “隐龙卫,便是我纵横草原的杀手锏,也是我用一年时间训练出来的死士暗卫。”

    “他们精通隐藏、潜伏、刺杀、侦查、绘制地图,乃是近乎全能的暗卫。”

    “平日,我将他们分散隐藏于太原,伪装成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无人知晓其真实身份。”

    “一旦有变,只需密令一下,他们便能迅速集结,执行各类机密任务。”

    “无论是护卫我的安全,还是深入敌后绘制地图,侦查刺杀,皆游刃有余。”

    朱棡说到这里,嘴角又是微微扬起。

    隐龙卫,绝对是朱棡来到大明以后的巅峰杰作,即便是洪武十五年亮相的锦衣卫,都不可能胜过隐龙卫,对此朱棡完全有十足的把握。

    “明白了。”

    朱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方才转头看向朱棡道:“这倒是与老爷子所建的锦衣卫有点像。”

    “嗯??!”

    “锦衣卫?什么锦衣卫!”

    朱棡眼神微缩,一脸诧异地望向朱标,心中更是闪过一抹惊疑。

    难道是因为他朱棡穿越的缘故,历史的轨迹已经出现了偏差?

    按理说,锦衣卫应当是在洪武十五年,由老朱设立,用以强化皇权与监控朝野。

    可为何此刻,锦衣卫的名字竟提前出现在了洪武九年?

    但从始至终,朱棡都没有什么大动作,历史还是历史,怎么可能会出现如此大的偏差?

    “你三年没回朝廷,自然不知道这件事。”

    “锦衣卫就是老爷子的仪鸾司,但仪鸾司是摆在明面上的,所以就改了个名字,这便是锦衣卫的由来。”

    “至于锦衣卫的作用,便是监察天下,监察百官,简而言之就是爹的眼睛。”

    “但不包含你那隐龙卫之中暗杀,毕竟是监视的都是国之重臣,即便是犯了法,也得审问以后处置。”

    朱标直接将锦衣卫的作用,完完全全的告诉了朱棡。

    “原来如此。”

    朱棡心中的困惑逐渐散去,只见他若有所思地点头,心中的疑虑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确实,历史记载的洪武十五年为锦衣卫正式成立的年份,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这之前就并不存在锦衣卫,又或者是锦衣卫的雏形。

    也许,此时的“锦衣卫”尚处于萌芽阶段,作用更偏向于秘密监视朝臣。

    还未发展成后来那种集情报收集、执法与军事行动于一体的强大机构,也未完全成为世人印象中那般令人畏惧的“朝廷鹰犬”和“天子亲军”。

    至于朱标,作为大明太子,能提前接触到锦衣卫,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朱标身为皇位的继承者,就必须对所有可能影响皇权稳定的因素保持警惕,那锦衣卫无疑是对付潜在威胁的重要手段之一。

    “暗中监察?可那些臣子该贪还是会贪,而受苦的还是百姓,那完事以后朝廷再擦屁股,还有什么用?”

    想通的朱棡便又是看向朱标摇了摇头道。

    “害,这事情没你想的这般简单。”

    “即便是老爷子有了这双眼睛,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也不能抓人审问。”

    “毕竟要是让那些朝臣警觉,再想挖出什么证据,可就真是难于上青天了。”

    “那锦衣卫的作用,也就是可与可无了,所以至今为止,老爷子都未曾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

    朱标又是轻声叹了口气道。

    “两全其美之策?”

    朱棡倒是神情玩味的转过头,看向朱标道:“为什么不问问我?”

    “嗯!你有主意?”

    闻言,朱标的眼前一亮,便是看向朱棡道:“那就别卖关子,赶紧说。”

    要是真有两全其美的主意,还不能惩治那些贪官污吏?那他朱标可是要大开杀戒了!

    “废话。”

    朱棡白了一眼朱标,方才轻声开口。

    “你不如直接将锦衣卫摆在明面上来,向朝廷宣布设立锦衣卫,用以监察天下,监察百官。”

    “并且赋予锦衣卫特殊的职权,直接越过中书省左右丞相与六部,抓人审问一条龙,包括所有的皇亲勋贵。”

    “同时设立镇抚司,开辟诏狱,缉拿与抓捕罪臣审问,不问官职,一视同仁,全全由锦衣卫负责。”

    “皇帝直接下诏抓人入狱,完全规避与无视所有的权力,仅受制于皇权。”

    “同时,设立总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镇抚使,由老爷子亲自统帅,称天子亲军、朝廷鹰犬。”

    “如此一来,那些贪官污吏便是无所遁形,也足以震慑不法朝臣。”

    “至于两全其美之策,大哥,这个世上就没有两全其美之策,但我所策仅是为了百姓,不为文武百官。”

    “毕竟在我看来,权力若是不能用作于民,那便不能称之为权力,切莫因为一时顾忌,让百姓苦苦挣扎求生。”

    朱棡的眼中闪过一抹思索,便是看向朱标笑道:“须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唯有民心所向,才能不负大明,才能不负天下。”

    朱标闻言,沉默片刻,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同时心中也是翻江倒海般的震惊。

    至于这一抹复杂,可能就是有点自卑,毕竟如此优秀的弟弟,怎么能不自卑?

    为什么?

    仅仅是一席话,朱棡便是直接完善了锦衣卫的职权,而就这份能耐,恐怕老朱都不行,不然也不会愁的睡不着觉。

    但朱标心中对于锦衣卫的定义,也是愈发的清晰,毕竟朱棡说得对,锦衣卫监察百官,那为什么就要放在暗处?

    就怕打草惊蛇?

    难不成真就一辈子不动这些贪官污吏?

    那自然不可能。

    所以倒不如将锦衣卫放在明面上,让那些文武百官人人自省,套上一道牢牢的枷锁,让他们不敢以身试法!

    同时锦衣卫的出世,也可以起到口头警告的作用,聪明点的大臣,应该能想明白其中的缘由。

    今日警告便是最后的底线,若是还敢以身试法,挑衅大明律法,那等待他们的唯有锦衣卫的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