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异姓王爵,老侯爷拒旨

作品:《大道朝真,从甲子老道开始

    最新网址:www.xs.fo</p>边城,镇北候府前。

    百姓汇聚,围在一旁。

    朝廷来使停在门前。

    中门大开,镇北候身披甲胄,率领三个老仆与一个女娃娃迈步而出。

    客院里,玄明没打算出去。

    只让三小只代自己出面。

    这些日子镇北候调查之事,他或多或少地关注了一些,何况白素英也给他递了消息。

    这位柳教圣女也对朝廷心存不满。

    正因如此,他已知晓部分真相。

    老皇帝不负初登基时的英明神武,变得昏聩心狠,将君臣相宜两百年的镇北候利用得彻底,怎能不令人失望?

    玄明不想跟中枢之人相见。

    反正他是方外之人,理由多得是。

    加上他是练神,朝廷也不敢逼迫。

    玄明会留到今日,也是想看一看最终结果。

    大门口,见到模样大变的镇北候,百姓们反应不一,有些倒吸凉气,有些目瞪口呆,有些忍不住掐了同伴一把,旋即议论纷纷。

    “怎么短短两天没见,侯爷成了这般模样?”

    “还能咋滴,家人全战死了,换谁受的了?”

    “咱们边城谁家没死人,可都没镇北候惨,男女老少都死绝了,个个为国尽忠。”

    “说起来,朝廷这次真是缺大……你捂我嘴干啥。”

    ……

    马车里,朝廷来使耳朵好使。

    听着边城百姓们的反应,他有些坐蜡,就知道这一场不是什么好差。

    否则,怎么可能轮到他。

    可谁让五大监里自己排名最末。

    主动走出马车,怀锦公公轻甩拂尘,尖声道:“肃静!”

    声音清晰入耳,在场百姓皆静。

    “镇北候见过上使。”

    老侯爷抱拳,弯腰行礼。

    宰相门前七品官。

    何况是皇帝身边宦官。

    对方又是朝廷使者。

    代表皇上而来,他更得恭敬。

    至于百姓议论声。

    以前,他或许会管。

    眼下,却是不想管了。

    怀锦公公不敢怠慢,侧身只受半礼,又躬身还了全礼,才下了马车,被请进候府。

    中门大开,没有关闭。

    怀锦公公例行问候了镇北候身体状况,后取出升旨,公事公办。

    “奉天承运,遵地成德,镇北候陆公明戍守边疆两百余载兢兢业业……”

    伴着怀锦公公诉说。

    圣旨大放光华,一个个文字飞出,在半空熠熠生辉,金光璀璨,彰显皇权。

    ———

    客院里,听到朝廷封赏,玄明抚须微笑,还算满意。

    老皇帝虽临死前来了一把骚操作,但挑选继承人的眼光不错。

    新皇有些胸襟气度。

    直接将镇北候升爵为镇北王。

    跨越公爵,异姓封王!

    这是天大待遇。

    神朝爵位不可轻封。

    每个爵位都代表一份朝廷气运。

    王爵,非练神不可担任。

    换句话说,倘若有修者看到练神门槛儿,一份王爵砸到头上,加上以往气运积累,便有足够底气冲击练神境。

    大玄神朝王爵多为皇室子弟。

    异姓王爵凤毛麟角。

    新皇确实是大手笔。

    也确实为赏赐花了心思。

    连带镇北候战死之人都得到册封,按照功勋大小,或被册封为鬼神,或是主神辅官。

    这可便宜了天池山神、粟江女神、太乙救苦天尊与勾陈大帝。

    连玄明与众神以及其他镇北军将领都有册封,战死家属也得到丰厚抚恤。

    比如,玄明被册封为天地院二品客卿真君,不用干活,就能享天地院供奉,必要时甚至能调动天地院部分力量。

    一品客卿,三花道修才能担任。

    又如,勾陈神君晋升大神之事没有瞒着,朝廷特意将其册封为北地战神,执掌北地兵戈战事,可招募三万神兵。

    这是朝廷对大神的拉拢。

    毕竟,神道既与人道相连,又独立于人道之外,神朝能拿捏鬼神,可无法左右大神。

    太乙救苦神被册封为北地太乙救苦神君;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被册封为北地土伯;赤帝神道法身也得到朝廷承认,成为正神。

    玄明看不惯老皇帝,可不会跟赏赐过不去,他在神朝长城上出了大力,这是他与众神应得的,干嘛不拿?

    说起来他护的是大玄百姓。

    大玄皇主不过是百姓选定的共主而已,自己接受的是百姓谢意。

    候府前院。

    宣旨并不顺利。

    当金光重新凝聚成圣旨卷轴。

    镇北候没有如大家预料那般接受旨意,对着悬浮半空的圣旨行了一礼后,他表情复杂,语气沉重道:

    “陛下厚爱,本不该推辞,只是老臣年事已高,已经打不动仗,也不想打了。

    老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同时向朝廷乞骸骨,恳请陛下允臣辞官告老……”

    镇北候情深意切。

    语气里有对朝廷掩饰不住的失望。

    怀锦公公错愕。

    随行将士吃惊。

    百姓们哗然大作。

    没想到忠心耿耿两百多年的老侯爷会拒绝册封,拒绝上意。

    他们想告诉自己这是假象。

    可看到老侯爷摘下头盔,放在地上,又颤颤巍巍起身,亲手脱下一身盔甲。

    寓意卸甲归田。

    可见老侯爷决心已下。

    跟百姓们相比,将领们与怀锦公公等少部分知晓内幕之人清楚。

    老侯爷如此,一方面是对朝廷真心灰意冷,一方面是在以退为进,逼新皇表态。

    他在等一个道歉。

    一封新皇下的罪己诏。

    要大玄皇室一个态度。

    如愿,他练神后继续为朝廷效力,马革裹尸,无怨无悔。

    不成,则真正告老。

    亲眼目睹忠君体国半生的老侯爷走到这一步,不管是怀锦公公,还是随行将领或是镇北军兵将皆唏嘘不已。

    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看向圣旨。

    圣旨蕴含皇主法意,宣读圣旨那一刻,皇帝一丝神念会降临。

    能亲眼见证这一幕。

    也能与受封者暂时沟通。

    与神灵借助庙宇显圣有些类似。

    只是辐射范围更大。

    ———

    客院里,玄明同样在等。

    他也想知道新皇会做何选择。

    皇帝上位不到两月,下罪己诏有利有弊,就看他如何选择,有无魄力。

    整个镇北候府鸦雀无声。

    纵然是百姓也没再窃窃私语。

    金光闪烁,圣旨静悬。

    片刻后,终于有声音传来。

    “爱卿决心已定,非要如此?”

    声音温润,令人听不出喜怒。

    怀锦公公却身子微颤。

    他打小跟随陛下,从景天王府时就开始伺候,明白陛下已经动怒。

    这位陛下可是吃软不吃硬。

    老侯爷虽以退为进,但似软实硬,结局已定了。

    怀锦公公不忍,闭目叩首。

    就当自己此刻耳聋眼瞎。

    如怀锦公公所料。

    在老侯爷说出那句“非得如此”后,新皇表态:“镇北候陆公明年事已高,朕允其告老,念其为大玄立下汗马功劳,也将其册封为镇国公……”

    “陛下且慢!”

    话没说尽,就被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