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无赖只是手段

作品:《大明第一国舅

    最新网址:www.xs.fo</p>自家外甥们被人惦记着,马寻觉得再正常不过了,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现实情况就是皇子们的婚事,确实是关乎着江山社稷的大事。

    尤其是太子储君的婚事,影响更大。

    只不过现在朱标的婚事定下来了,其他人没有什么发言权。那么朱樉这个秦王就显得特殊了,毕竟他是大明诸亲王之首。

    自由恋爱之类的显然不可能,不要说朱樉是秦王了。

    就算是一些大户人家,乃至是普通百姓,也都讲究门当户对,要考虑一系列的利益问题。

    私奔在这个年代是重罪,是被人唾弃的。

    马寻看向陶凯等人,好奇问道,“我想你们也应该听说过秦王殿下和卫国公长女青梅竹马,这件事情还有什么好商议的?”

    这就是陶凯等人觉得必须要商议的地方了,实在是太不将他们文官放在眼里了。

    皇室和勋贵联姻不是新鲜事,可是按照目前的趋势,皇帝很有可能是打算让所有的皇子娶勋贵人家的嫡女为王妃,皇女下嫁勋贵家的世子。

    历史上也确实如此,朱元璋的儿子们选王妃就算不是选择勋贵人家的嫡女,也都是一系列军方中高层的将领。

    而他的女儿们,起码在朱元璋的时候,也就是安庆公主朱静娴下嫁了欧阳伦,这是唯一一个平民出身的驸马。

    王妃、驸马都选勋贵或者武将人家的,侧妃以及侍妾才轮的到文官,这对于不少人来说有些难以接受了。

    都是名门闺秀,这都去‘做小’了,实在是太伤人心了。

    陶凯这时候就开口说道,“秦王殿下知慕少艾,这也正常。只是他到底是我大明亲王,有些事情也该以社稷为先。”

    马寻就奇怪了,“卫国公朝廷柱石,与他家结亲就对社稷不好?”

    王祎赶紧帮忙解围说道,“国公误会了,陶尚书的意思是卫国公嫡女虽是不错人选。只是有更合适的人,这对社稷有利。”

    马寻板着脸说道,“如果是其他事情,我大概会托辞是社稷大事不好多言。只是涉及到秦王殿下,我就不只是大明徐国公,也是诸皇子舅父。”

    这时候特意提起‘父’,自然也就是希望用身份来压人了。

    陶凯就有些奉承的说道,“正是因为国舅身份特殊,素来也是以贤德闻名,下官等方才想要与国舅商议。”

    王祎也跟着说道,“朝野上下都知国舅一向都以国事为重,天家无小事。下官等也正是觉得这是政事,也是家事,国舅若是仗义执言就最好不过了。”

    这是在给马寻灌迷魂汤呢,或许还是想着将他给架在火上,让他下不来台。

    马寻才不上当,直接说道,“我觉得秦王的亲事没什么可商议的,卫国公嫡女身份合适,卫国公功勋卓著,难道还有人能让他的嫡女为侧妃?”

    看到马寻不上当、不被这些吹捧给迷的五迷三道,陶凯等人有些急,他们可不就是知道这其中的难度吗!

    大明的储君和大明的秦王可以说是最不识礼数的,他们都有青梅竹马,而且看似也门当户对,所以很早的时候有些事情看似就没了商量的余地。

    太子妃的人选大家算是只能认了,皇帝皇后都倚重常遇春两口子,太子更是态度坚决,根本不会与大臣们商议太子妃人选的事情。

    而秦王呢,本来大家都觉得事情好像也是没有商量的余地,可是现在情况有变了,或许大家可以努努力,让这些事情有些变化。

    邓愈这个卫国公的身份特殊,大明开国七国公之一,而且还是排名靠前的。

    文官系统的可不敢得罪这一位,或者说他们希望将风险分摊出去,马寻就是最好的人选了。

    毕竟有些事情看起来是政事,可是只要这位国舅爷愿意去劝谏,那也算得上是皇帝的‘家事’。

    陶凯就说道,“卫国公功勋无需多言,他一向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朝野上下皆敬服。”

    王祎也跟着说道,“当年我等也是卫国公举荐,一向也与他亲近。”

    这么说问题不大,宋濂等人明面上是李善长举荐。不过这些人更多的还是被胡大海首先推荐,这个大字都不识几个的大将早年就是喜爱文人,所到之处都访求豪杰。

    而邓愈当初就是跟随胡大海征战徽州府、浙江等地,算起来确实和宋濂等人有些情谊。

    马寻就忍不住笑了起来,“既然如此,为何偏偏要在他镇守襄阳、筹措军资的时候让其蒙受屈辱?”

    宋濂脸色顿时变了,赶紧起身解释说道,“国舅此言差矣,我等并无折辱卫国公之心。”

    詹同也有急忙解释,“国舅误会了,我等商讨的也只是政事。卫国公到底是我大明臣子,自然是要以大义为重?”

    马寻看向詹同,问道,“前些天拙荆还在皇后殿下面前那里求恩典,想要为我纳妾。我觉得不太合适,哪能随随便便纳妾。我是文人,得选大儒嫡女、嫡孙女为妾,你们觉得如何?”

    马寻所说的‘妾’,侧室都谈不上,就是直接在夜里从侧门抬进去的小妾,是最没地位的侍妾!

    这一下宋濂等人的脸色也变了,如果真的这么做了,那就成为了不折不扣的羞辱一些读书人了,尤其是那些大儒。

    如果是嫁给皇子等为侧室等倒也罢了,被皇帝纳入后宫也没问题,可是一个国公罢了,正妻肯定没问题,那是门当户对。

    可是直接是小妾,这不就是存心羞辱人吗?

    马寻继续说道,“你们也该为皇后殿下分忧,该明白君臣大义。皇后娘家只有我一独苗,帝后为此常常忧心,唯恐难报先父之恩。”

    刘伯温就淡定的在喝茶,他这个女婿的一系列说辞等,一点都没有超出预料。

    到底是皇帝的小舅子、到底是皇后的亲弟弟,所以有些东西可能真不是后天学的,而是天生的。

    身份随时可以变换,一会儿是文官、一会儿是武将,想是耕读传家的读书人没问题,想要是不懂礼仪的流民无赖也没有心理负担。

    只要对他有利,这个马寻就随时可以变换身份。

    懂一些礼仪,但是更会胡搅蛮缠。你喜欢用道德来约束,他调门更高的用伦理道德进行压制。

    现在这样的局面,就让宋濂等人有些不知如何应对了。

    大家都是读书人、大家都是饱读诗书,平时都是侃侃而谈,不会说些过分的话。

    可是现在倒好,马寻开始撒野了,开始胡搅蛮缠了。继续这么下去,什么粗鄙的话都有可能说出来。

    这个天是没办法继续聊下去了,这已经不只是秀才遇到兵了,这是一群大儒遇到了一个有恃无恐的无赖!

    偏偏就是这么个无赖的身份特殊、官职还高,而且还固执的厉害听不进去劝。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个无赖有着他认为的情理。

    想要在帝后那边去告状也行不通,主要就是这个无赖在帝后的心中无比重要,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之一。

    想要拉来一个同盟是不可能如愿了,以至于还有一些话题也没办法继续谈及,这一次的‘聚会’只能草草结束。

    不过宋濂、陶凯等人没有放弃,没有拉来马寻这个同盟不要紧,这些文官还会继续去做他们认为该做的事情。

    想要拉来马寻,无非就是希望在一些事情上更有把握罢了,并非是离了他马国舅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刘伯温双手背在身后,叹气说道,“你啊,明明用不着那么说,可是偏偏喜欢得罪人。”

    马寻倒不是很在意,“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和李相处不来,和他们也亲近不了。可是偏偏李相也好,这些人也罢,都想要拉拢我。”

    刘伯温沉默片刻才说道,“真要是拉拢你倒也罢了,无非就是看重你的身份,知道你在陛下那里能说得上话,太子殿下也亲近你。”

    马寻也知道这些道理,“我还知道他们骨子里还看不起我,总觉得给我会按照他们的意愿办事。这些人想多了,这么下去又要多一个魏观了。”

    听到马寻这么说,刘伯温就只能唉声叹气了。

    魏观和他的关系不错,只可惜得罪了马寻,现在‘升任’苏州府知府了。

    可是随即想想看也觉得有道理,马寻要是存心找茬,以他如今在帝后心目中的形象、地位,宋濂等人绝对讨不到什么好处。

    即使让马寻在帝后那里被质疑、被惩处,宋濂等人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大。

    马寻看了看刘伯温,说道,“岳丈,还好你现在致仕了。要不然这些事情你又要卷进去了,我看他们没安好心,就是想要党争。”

    “慎言!”刘伯温心惊肉跳的,“哪里是什么党争,只是一心为公,只是理念不同罢了。”

    “卫国公是什么人?他可是淮西勋贵。”马寻就直接说道,“浙东的人一直在和淮西的人斗,我又不是不知道!”

    这一下刘伯温更加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半天后才说道,“总之这不是党争,没你想的那么奸险。”

    马寻也不置可否,他知道这个事情肯定没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估计会成为朝堂之上的重点议题了。

    徐达、常遇春等人一不在京城,有些人果然就是活跃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