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老农朱重八

作品:《大明第一国舅

    最新网址:www.xs.fo</p>感觉到自己二外甥要被人针对了,不过马寻现在也不是特别着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他还有其他事情要做,因为现在是春分了,这就适合皇帝去亲耕了。

    刘姝宁有些为难,也有些不好意思,“夫君,我不去宫中真的好吗?”

    皇帝亲耕的本质是重农,天子亲耕,后妃亲蚕是邦国之重务。

    马寻就说道,“你还是不去最好,安心在家里歇息。你不过去没人说什么,明年再过去。”

    刘姝宁就说道,“我现在还没那么娇气。”

    “这不是你说了算,也不是我说了算。”马寻直接否定说道,“你现在又害喜,真要是去了宫里反倒是不方便。”

    听到马寻这么说,刘姝宁自然也就不再逞强了。

    理论上来说,亲耕的时候大臣是要去观礼,勋贵女眷也要入宫。只不过这也不是绝对,身体不便的话可以允许不去。

    这不只是对刘姝宁的特殊对待,其他的一些勋贵女眷有了身孕或者是生病、年老,不去的话也没什么问题。

    刘伯温看了看刘姝宁,笑着说道,“现在京中不少人都是在传言了,估计也是瞒不住了。”

    刘姝宁俏脸微红,随即埋怨说道,“都怪婉儿几个,她们说的太多了。”

    还真不一定就是常婉等人的大嘴巴,而是马秀英对于娘家侄儿有太多的期待。再加上朱静娴、朱静茹隔三差五的过来,很多人都是在猜测。

    马寻倒是不太在意的说道,“也没什么可瞒的,知道了就知道了。我也没打算这个时候收礼,也不用担心其他人来打扰。”

    所以知道了也就知道了,确实没什么可担心的。

    刘姝宁看向院子问道,“陛下不会让旺财犁地吧?”

    “不会,它是驴又不是牛。”马寻立刻说道,“拉磨说不定会想着它,耕地肯定不会。”

    听到马寻这么说,刘姝宁也放心不少了,“旺财力气不大,是不能犁地。”

    简单的聊了会天,马寻和刘伯温就朝着皇宫走去,先去天农坛行祭农耕耤之礼。

    等到文武官员出现后,朱元璋和朱标都是一身冕服的过来了,隆重的举办祭祀先农之礼。

    “小弟,过来。”祭祀结束,朱元璋伸手招了招,“换身衣裳,这是下地干活的样子吗?”

    马寻顿时脸色变了,“姐夫,这是皇帝亲耕。您扶犁就行,要是为了彰显对农耕之重。强调标儿地位,您让他牵牛就行。我一外戚,我能下什么地?”

    对于马寻想要偷懒,朱标说道,“舅舅,此言差矣。此前的亲耕礼也有大臣帮忙,爹扶犁、我牵牛。您就陪着我娘播撒种子、覆土,总不能累着我娘吧!”

    一亩三分地,虽然前期稍微耕作了一下,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种田会轻松不少。

    但是朱元璋不会假手于人,不会是装模作样的扶个犁之后就交给其他人做。这就是他一家人亲自动手,这是要祭祀先农、社稷的作物,那当然要慎重。

    朱元璋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对朱标说道,“我就说了,他不会种田,他怕是想要和其他勋贵大臣在田边喝茶聊天。你姑父都能来帮忙,你舅舅年轻体壮的反倒是想要歇着!”

    朱标也跟着抱怨,“就是啊,还好爹娘有先见之明。我见着舅舅一身朝服,就能猜着他不想下田。还说要回去教老二几个种田呢,逮鱼捕虾舅舅肯定厉害,种田就难说了。”

    马寻一脸苦涩,皇帝和太子一唱一和的在编排他呢。

    到了偏殿,李贞一身朴素的衣裳,这是做好下地的准备了,“小弟,快些换衣裳。”

    “大姐夫,我不会种田。”马寻立刻抱怨起来,“让我下田只能是越帮越忙,还不如让我歇着。”

    话音未落,几件衣裳被马秀英扔了过来,“换上。”

    抱怨戛然而止,马寻只能唉声叹气的脱掉绫罗绸缎的朝服,换上了棉布衣。

    皇后都换上了粗布衣裳,还特意裹着帕,这就是做好了下地种田的准备了。

    “舅舅,一会儿跟着我。”李文忠小声的说道,“他们种地都厉害,我们跟不上趟,用不了两回就要嫌弃我们、给赶走了。”

    别看李文忠平时非常的优秀,这是能文能武的高颜值曹国公。可是干起农活的时候也会偷奸耍滑,这也不是他所擅长的领域。

    马寻就小声抱怨说道,“亲耕礼,帝后去亲耕就好。现在弄得好,家里的亲戚都要来帮忙。”

    李贞含笑说道,“早些年的时候就是如此,我家里头的农活忙完了就赶回去帮忙。你姐夫他们要是忙好了,也去帮我做事。”

    李贞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亲戚人家的就是这样。种田是要抢农时的,所以自家的事情忙好了就得赶紧赶去帮亲戚种田。

    这是他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就应该多出出力,哪能想着偷懒啊。

    现在的年轻人是真的富贵惯了,都有些不知道珍惜生活了,连干农活都想着偷懒了。

    换好了粗布衣裳的朱元璋看起来神采飞扬,扛着两把锄头昂首阔步的走在前面,身边跟着挎着篮子的马秀英。

    朱标也不再是那个儒雅温润的太子,换上了粗布衣裳一副农家小子的模样,在陪着喜笑颜开的李贞说话。

    马寻和李文忠就跟在最后,徐国公和曹国公强打精神,不敢有不高兴的神情。不过不管怎么看,那都是不太开心的样子。

    还好刘姝宁没来,要不然可能也要下地干活。而李文忠的妻子,那就是没这个待遇了,关系隔了一层。

    文武百官、勋贵命妇等分别在一亩三分地旁列队观礼,皇帝要是恩典的话,回准许他们下地干活。

    朱元璋熟练的扛起犁,对朱标说道,“看着点,犁要挂好。姐夫,这事情得您教一教标儿。”

    马秀英看着坐在田埂上的马寻,简直没眼看,“不会犁田还不会学啊?过来看着点!”

    马寻立刻起身,结果下一刻朱元璋就骂道,“眼睛长哪了?别踩地头,地垄沟走不得?”

    马秀英也骂道,“就这么耕读传家了?我马家的家风就给你败了!”

    马寻更加无奈了,可是这时候也只能忍气吞声。

    不会是要考虑身份的问题,也是因为自己好像确实是做错了事情。

    “重八,犁头朝下一点。”李贞背着手,心情很好,“得犁深一点,这边的地不算肥。”

    朱元璋立刻就推进犁评,这样可以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

    到底是多少年的农民出身,即使前些年不怎么种地,但是看家的本事没丢。

    马秀英将一把小锄头递给马寻,“去后头,我往窝里丢种子,你给覆上。带着保儿,一种田他不是腰酸就是腿疼。”

    看向旁边的李文忠,舅甥两个是同病相怜。明显都是不喜欢种田,也不会种田,但是给压着必须要来种田,还极度不被信任。

    不少观礼的官员们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包括被请入宫里的一些宿儒、乡老等,看着皇帝熟练的耕地手段,就能知道这是有真功夫在身。

    “标儿,慢一些。”李贞拎着锄头走在前面,笑着说道,“走快了你爹跟不上,犁的土也不够深。”

    朱元璋就抱怨说道,“姐夫,您说这些小子真不成器。他一个劲朝前走,我这哪来得及翻土,差点就给滑过去了。”

    马秀英也跟着抱怨说道,“还是富贵了,咱们那岁数的时候都是干活的好手,现在一个个的都不会做事了。”

    李贞回头看了看凑在一起的马寻和李文忠,怎么看都感觉有点狗狗祟祟的意思。

    保儿也就算了,没有破家前稍微种了点田,只是那会儿岁数太小、不太会种田。

    小弟这可怎么回事,也是吃过苦的人,连锄头都拿不好。

    “我是指望不上这几个了。”朱元璋擦了把汗,说道,“我就等着抱孙儿,等我孙儿长大一点,我教他种地。”

    马秀英就连忙说道,“小弟是指望不上,等着我娘家侄儿出生了,我得多教一教。姐夫,到时候您也帮着指点,小弟学坏了靠不住。”

    李贞乐呵呵的说道,“重八,你们也指望不上我了。你们看看保儿,我要是教的好,他能和小弟凑一块帮不上忙?”

    就连牵牛的朱标都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舅舅和二哥是真的靠不住。

    以后还想着亲耕礼的时候让他们帮忙,照这个趋势看来,以后亲耕礼的时候他们不捣乱就谢天谢地了。

    李贞弯腰将草根捡起来、随手扔到旁边,“景隆也给我惯坏了,衣裳不好不穿、吃的不美味不吃,半点农家子弟的样子都没了。”

    朱元璋就立刻双标起来,“姐夫,景隆用不着吃苦。那孩子我看着就喜欢,白净、斯文,有些书卷气。”

    李贞看向马寻,随即小声说道,“妹子,你娘家侄子以后肯定好看。景隆差在眼睛,小弟和他媳妇眼睛都好看,脸型也好。”

    马秀英心里高兴,不过还是说道,“估计还是比不上保儿和景隆,咱们家这些亲戚里头,就是保儿长的最好。”

    “娘,我长得不差。”朱标就不乐意的说道,“我长的多像爹娘啊,好的全随你们了。”

    朱元璋立刻否定,好大儿也不是最完美的,“脸盘子像我,眉眼像你娘。你和你舅舅走一块,外人都以为是兄弟,还真是外甥像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