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不带这么欺负人的

作品:《大明第一国舅

    最新网址:www.xs.fo</p>种了一亩三分地的朱元璋神清气爽,他本来就是精力极度旺盛的人,又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然开心。

    不过并非是谁都感觉非常好,比如说马寻,他就觉得腰酸背痛。

    种地是真的累,一整天都弯着腰,现在都有些缓不过来了。

    朱元璋指了指马寻,非常嫌弃,“老二几个也不会种田,你回了老家怎么带他们种田?”

    马寻早就想好了对策,说道,“义惠侯家的在那,还有汪家兄长在,他们都会种田。”

    这一下朱元璋语塞了,真要是让刘德和汪文去指导朱樉几个种田一点都没问题。

    到那时候马寻就不是在偷懒了,而是让朱家的子弟忆苦思甜,知道他们的祖辈是多么辛劳,会明白现在的生活多么难得。

    马秀英都有些听不下去了,“小弟,你现在是有些娇贵了。”

    朱标帮忙说话道,“娘,舅舅也只是不会种田罢了。真要说享乐,不要说勋贵人家了,就是很多富户都比舅舅会享乐。”

    这一下不要说马秀英了,朱元璋都不好再说下去。因为马寻真不是那种生活奢靡的人,甚至是勤俭的类型。

    要是他们再说几句,马寻很有可能就要进一步的勤俭。那就不好了,他们可不希望马寻吃苦。

    李贞打圆场说道,“不会种田也不要紧,小弟现在是国舅,办好朝廷大事就行。”

    朱元璋本来想要说马寻办的大事不算大,可是一想到马秀英在场,也就偃旗息鼓了。

    自家妹子现在心眼越来越小了,说她没问题,但是唯独不能说标儿和小弟。

    还有那个马寻,仗着皇后是他姐,现在也学会告小状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在皇后面前嘀嘀咕咕了。

    惹不起,这姐弟两个都是一个样,说是读书人,可是小心眼,一点都不像他朱家世代务农、淳朴憨厚。

    被接到宫里的刘姝宁忍不住反胃,马秀英这时候也顾不得弟弟了,还是弟媳以及弟媳肚子里的侄儿更重要。

    朱元璋笑盈盈的看着马寻,“你倒是会指使人,常家那几个小子现在一天天的都闲不下来。”

    “他们以后要是能省心点,标儿就轻松。”马寻就有些担心的说道,“那几个小子脾气太直、太燥,一点都没学会常大哥心里的谨慎。”

    朱元璋也只能认可这个说法,徐达的谨慎谦逊是由内而外的。

    而常遇春则是外表粗豪,可是内心不缺分寸。

    至于常家那三个小子现在也有些‘外甥像舅’,居然是和蓝玉那小子一样的臭脾气。

    朱标对此倒不是特别在意,“能有舅舅这般的国舅是朝廷的福气,只是常家的那三个也不会惹出多大乱子。”

    朱元璋一想也有道理,“这倒也是,他们还是有怕的人。现在怕老常,也怕他们大姐,不用担心翻出浪。”

    勋贵二代们几乎是不用担心太多,大部分人都是和朱标一起长大,知道这个太子大哥的手段。

    这不只是因为一起长大,知道身份的差别,更是因为朱标在这群小子当中的威信很高。

    朱元璋看着马寻,关心问道,“你觉得老二几个怎么样?”

    “本分、懂事,就是不太知道民间疾苦。”马寻就开口说道,“我觉得老二几个也该关心一下,都是皇子,他们几个心里头也难受。”

    朱元璋自然明白马寻的意思,只能说道,“我也知道有些事不太好,我爹娘在的时候虽说宠我,不过也能一碗水端平。现在老二几个,也只能委屈些。”

    偏心,朱元璋自然知道他偏心,因为朱标这个儿子对于他来说意义不同,情感自然也更深一些。

    除此之外,自然也就是如今的情形就是他不得不偏心。

    马寻也能理解,不过还是说道,“这些事情我心里也清楚,史书上也有太多例子了。”

    这些话简直就是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上,历史上就是有太多废长立幼,或者是皇帝偏心以至于太子心态失衡的例子了。

    这些都是前车之鉴,这样的事情在朱元璋这里绝对不能出现,更何况他的好大儿方方面面都无比优秀,比其他儿子们都强了太多。

    马秀英提醒说道,“我知道你心疼外甥,不过到底要有分寸。”

    马寻就忍不住吐槽说道,“我觉得大姐夫还好,老二几个都敬重。老二他们没少当面说我偏心,我都不好说什么了。”

    “舅舅最喜欢我了!”朱橚闲不住刷存在感,得意洋洋的说道,“姑父也最喜欢我,二哥他们都不高兴了。”

    朱樉、朱橚这些皇子们也有分寸,首先摘除他们的皇兄,然后再进行内部比较。

    朱标这时候只是一个优秀的兄长,在和他的两个妹妹说话,毕竟在这样的场合,妹妹们一向都是被冷落。

    马寻开口说道,“前两天宋师几个动了心思,想要给老二说亲。”

    马秀英皱眉问道,“说亲?给老二说什么亲?老二和邓家的丫头明年就成亲,这事情也算定下来了。”

    马寻就回答说道,“话是这么说,标儿此前是换了婚书定下了亲事。在此之前,也就是两家心里都清楚。”

    这一下在场的人都严肃起来了,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

    朱标和朱樉这兄弟两个几乎是‘自由恋爱’,只不过门当户对再加上符合政治需求,朱元璋和马秀英当然没理由反对。

    有青梅竹马也好,这样夫妻和睦,这是大家乐见其成的事情,而且这也算是一段佳话。

    可是有些事情就是不能简单来看,朱标的婚事其他人没办法插话,但是朱樉的婚事让人动心思了。

    他和邓家的丫头还没有正式定亲,就算是淮西勋贵内部在传,就算是朝上文武百官大多心里有数。

    不过这事情到底是没有正式定下来,那自然就意味着有操作的空间。

    朱标也有些不高兴了,“宋师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老二性子急、心思简单,这事情要是不让他如愿,他心里多难受?”

    马寻就直接说道,“他是宗室诸王之首,这些年也恪守本分。这孩子本来就极重感情,真要是不让他娶邓家丫头,他估计是不敢反抗,可是心里肯定闹别扭。”

    朱元璋和马秀英也都不说话,他们的二子是什么样的性格,自然也都心里清楚。

    老二就是如此,很多的事情都是闷在心里。哪怕大家都能看出来,那也不说。而且这是极其犟种的孩子,认准了一件事情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李贞也有些不太高兴的说道,“宋师这么做就过了,其他人倒还好说,老二的事情都有定论。”

    朱元璋铁青着脸问道,“他们是什么意思?以社稷为重?还是说天家无私事?”

    马寻就说道,“还不是这么些说辞,觉得老二若是执意要娶邓家丫头,可以纳为侧室,他们能选个更合适的?”

    朱元璋直接将拿在手里的茶杯给砸了,“混账!欺人太甚!”

    朱橚等人是战战兢兢不敢说话,可是大人们脸色都难看了,因为宋濂、陶凯等人的提议确实有些过了。

    朱标看向马寻问道,“舅舅是怎么说的?”

    “我说我准备纳他们家嫡女、嫡孙女为妾。”马寻就说道,“他们倒是没继续说了,怕是觉得丢了颜面,让人看不上他们攀附权贵。”

    在场的人都被马寻的话给惊呆了,一时间气氛说不出的诡异。

    前一刻还觉得宋濂、陶凯等人是在试探皇帝的底线,是想要羞辱邓愈,想要打压一下淮西勋贵。

    可是马寻这里倒好,他是直接当着面的羞辱那些提议的文官了。

    马秀英哭笑不得,随即骂道,“你!我马家的家风都给你丢完了!当着那些大儒的面,你怎么能如此说话!”

    朱元璋则说道,“让卫国公的嫡女为侧室,他们倒是提的出来,慷他人之慨的事情能做。让他们为了大义,你看看这一个个的小家子气。”

    邓愈那可是卫国公,是朱元璋的心腹、肱股之臣,是最早带着兵马投奔朱元璋的军头。

    可是这么一个身份敏感的人,他的女儿只能为侧室,还是嫡女,这实在是有些过分了。

    马寻就说道,“邓大哥现在在襄阳筹措军饷支援四川,打贵州、乌斯藏的事情还要他筹谋。这个时候让板上钉钉的婚事变了,没这么欺负人的!”

    马秀英也非常不高兴的说道,“邓愈性子平和,他们就敢招惹。标儿,这几天不许去大本堂。”

    朱标自然点头答应,宋濂他们这些人做的事情确实不地道。

    哪怕只是一个提议,也不该提起!

    马寻看了看四周,说道,“我估计他们会在朝堂上提起这事,我得提前说一声,免得姐夫为难。”

    朱元璋自然明白马寻的意思,其实就是担心那些文官忽然提起这个事情,到时候就让人猝不及防。

    真的要是在朝堂上被说动了、甚至是答应了,再想反悔可就难了。

    马秀英就说道,“你既然当着他们的面那么无赖,这些天你就上朝。事情不好办的事情,你撒泼打滚。”

    这办法听起来很没面子,可是有效果,而且还特别适合马寻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