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突袭之策

作品:《虎贲郎

    最新网址:www.xs.fo</p>留徐晃守屯留后,赵基督率三千余骑士北上。

    这支骑士汉胡并杂,按着赵基计划,这支骑士只在真定一带参战。

    打完真定这里的战斗后,就要撤回太原。

    为了尽可能保存士兵、马匹的体力,赵基正常行军,每日就行四五十里。

    太行山东的袁军主力,也开始向常山国汇聚,同样是有序行军。

    决战地只能在真定,走的再急也没意义。

    黑山军各部以滹沱河为界,挖壕沟建设鹿角、栅栏,围绕真定城建造了一圈相对坚固的防御圈。

    “报~!”

    斥候引着张燕使骑轻驰而来,赵基已在午后宿营,营地是徐晃行军时分兵建设好的。

    勉强可以宿夜,省去了赵基重新扎营的功夫。

    营地内也存着前段时间运来的粮草,马匹有更多的时间休养体力。

    甚至军士烹煮饭菜时,还有多余的时间烹煮马料,给马儿喂熟食。

    河东、太原的武装政权也非赵基一人独有,参与其中的吏士都有类似的股份。

    因此战利品才能最大化归公分配,行军时军队也能得到最好的补给。

    不存在粮官中饱私囊,以次充好的余地。

    滋生贪腐需要时间,军队又是直接管理自身后勤,目前没有独立的后勤系统。

    这种军事集体优先的分配制度下,很多管事的军吏自然会发挥主人翁意识。

    赵基这里也省心很多,自离开屯留后,都是四更开拔,用整个上午行军;午间天气燥热时就能来到新营地,全军休整即可。

    整体士气昂扬,颇有些急切之状。

    见斥候引着张燕使者抵达,许多吏士围过来。

    赵基原本在练习左右射术,将弓抛给韩述,就来见张燕使者:“又有何事?”

    这段时间里,张燕几波使者来回折返跑,也在这里落了个脸熟。

    使者递出帛书:“启禀赵侯,袁绍调幽州突骑南下助战,常山有流言生出,说是袁绍与公孙瓒议和。袁绍得冀州,公孙瓒得幽州。”

    使者神情焦虑,显然比较认同这个流言。

    魏兴、常茂闻言扭头看赵基:“侍中?”

    “不急。袁绍杀了公孙瓒那么多部属、党羽,公孙瓒又是性情中人,岂会轻易与袁绍议和?”

    赵基拿过帛书抖开阅读,转手传给身边人:“都看看,在我看来这是袁氏攻心之计,以流言压制张将军所部士气,也想逼迫我加速行军。越是如此,我军越要镇定。”

    韩述认字少,常茂认字更少,两个人识趣站到西门俭两侧,西门俭低声诵读,魏兴则探头自己默读,默读可比诵读快。

    魏兴率先看完,等常茂几个人读完后,才开口:“张将军说袁熙所督兵马不下五千?”

    其他几个人也是神情严肃,可以看不起以步兵为主的河北各军,这次袁绍调袁熙南下,所督以幽州汉胡骑士为主……作为三大边军之一,理应警惕、郑重对待袁熙所部。

    赵基思索片刻,说:“袁熙所部不会超过三千骑,蹋顿等乌桓诸王虽与袁绍结亲,但公孙瓒复起,最先威胁三郡乌桓。他们与公孙瓒水火不容,停战尚且艰难,又怎么可能相争之际分兵追随袁熙南下?”

    赵基扭头看张燕使者:“还请劝慰张将军,请他不要忧虑,再有三日,我军就能出井陉口,与他合军一处。”

    “喏。”

    张燕使者也自知无法劝服赵基,很快拿了赵基的回书,换了一匹马,跟随另一批斥候队返回。

    天色渐暗,赵基用餐后坐在升起的营火前,不由感到有些孤独。

    不是想女人,而是有些怀念贾逵、裴秀,这两个人在身边,还能一起商议军事。

    留他们分别负责平阳、晋阳的军政事务,虽然能让他安心在外征战,可魏兴这些人实在不是能议论军事的。

    临战之际,布置战术时,这些人还能发表一些有用的意见。

    若是以军情信息来判断数百里外的战局,他们这些人就缺乏经验,也缺乏可供参考的信息。

    裴秀、贾逵再不济,也熟知各种战例,可以参照过去的战例,来分析眼前的形势。

    简单来说,裴秀、贾逵有自己的数据库。

    魏兴、西门俭这些人作战经验不够,读书也少,没有建立自己的数据库。

    只有把他们带到战场上,这些人才能根据眼前探查到的山川地形、敌兵信息做出判断。

    他们还需要成长。

    赵基要做的就是尽可能保住他们的命,让他们可以成长起来。

    营火噼啪作响,赵基拿起张燕、赵云送来的几份军情帛书,抓燃烧的木枝在地上勾画真定附近的地形图。

    今日军情变化就是袁熙从范阳撤离南下,进入中山国无极县驻屯。

    无极县位于中山国东南角,与真定之间隔着滹沱河、滋水,两条水作为屏障,张燕无法以轻兵袭扰,袁熙同样也无法袭击张燕,双方只能干瞪眼。

    入秋夜里略显清寒,赵基抬头看着漫天璀璨星辰:“不能耽误啊。”

    陪他一起守夜的常茂听闻,兴奋询问:“侍中,可是要轻兵突袭?”

    “有这个想法,明日就进入井陉道了,我们多走五十里路。”

    赵基回到营火边上,对常茂说:“我就怕秋季大雨,到时候山洪泛滥,我军反受其害。现在营中一人三马,除去战马外,其他马匹轮流骑乘,自可疾驰赶路。我们平日节省马力,当儿子养,图的不正是三日疾行六百里?”

    自屯留出发已有五日,才行军三百里,明日行军百里才能抵达上艾。

    过上艾后就是井陉、真定,从上艾到袁熙所在的无极也就大约二百五十里路。

    也就是说,疾行三百五十里路,就能奇袭袁熙。

    赶在袁绍主力大军抵达前,打掉或重创袁熙所部的幽州突骑,不仅能拔掉侧翼威胁,还能打击袁绍全军士气。

    这样后续撤军时,袁军也不敢深入追击。

    所以明天白日行军百里,夜里再走五十里;后日入夜抵达真定,全军休整……休整个毛线,汇合赵云,张燕所部剽捷精锐直突袁熙!

    那么多的骑兵,无极又不是什么大县、名城,袁熙就算躲在城里,骑兵呢?

    三千突骑,算上备用马,最少五千多匹马,这么大的消耗,城内怎么养!

    袁熙的脑袋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麾下的突骑。

    不管这些突骑是汉豪强,还是诸胡首领带来的,毫无疑问,这些汉胡豪帅都是袁氏的羽翼。

    重创他们,不仅废掉了袁氏对幽州的触角,更切断了袁氏后续补充、扩建骑军的渠道。

    公孙瓒反应再慢,也会压制、打击袁氏购置战马。

    袁绍没有马,袁军变成小短腿,那很多事情就不需要操心了。

    河北汉豪强不缺马,那么多的庄园,需要很多牛马协助耕种。

    可汉豪强的马,又怎么会轻易消耗?

    尤其是战场之上,袁绍中军不打出优势,名为袁军,实为豪强部曲、私军的各支袁军又怎么会蜂拥而进?

    特别是追击时,袁绍自己的骑兵不冲在前面,你难道指望各家的骑兵先冲?

    赵基做出决断,常茂激动不已,忍不住又说:“侍中,营中士马体力充沛,何不乘夜进兵?”

    “已经休息,不必再打扰吏士。我宁肯跑死三千匹马,也不想打搅他们此刻的清梦。”

    赵基将地上勾画的地图用脚抹去,收好几份帛书:“好好休息。”

    本想开口打趣给常茂抢个妻子,但又感觉临战之际开这样的玩笑不吉利。

    等这一系列战斗打完,成功遏制袁曹集团后,军队撤回太原,就要开始分配妻子了。

    自己以身作则,下面吏士出征之际也憋的很是难受。

    然后整个冬天,就专心闭门造孩。

    要顺应时节而动,冬季就很适合进行人力资源再生产。

    只要废掉袁绍、曹操的购马渠道,他们失去战略突袭、打击能力后,就能很好拖住公孙瓒或其他势力,今后战争主动权就握在己方手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