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分道扬镳
作品:《虎贲郎》 最新网址:www.xs.fo</p>为了节约马力,赵云得到扩编消息后的第三天,这支精骑才抵达真定。
一人三马,配置豪华。
这支精骑的抵达,原本动摇的黑山军各部立刻稳定下来。
穷尽这些黑山军的家底,倒是也能凑出一些骑马的步兵。
可若是专业的骑士,能凑出三百骑就是极限。
而赵基派来充实赵云的这五百骑士,都是并州老兵精心训练的,也是这些老兵的子弟兵,是塞外四郡移民之后。
此前隶属于徐晃,随着徐晃结束军事行动,也就将配属的三千郡北骑士还给了赵基。
赵基重新补充马匹后,这支精骑便为前锋,率先出发了。
按着赵云的理解,以及常识来说,会有一名别部司马或军司马节制这五百骑,负责这五百骑的实际指挥、训练。
结果这五百骑抵达赵云军营时,只有五个百骑队,并无中层军吏。
赵云这里心情复杂,也不敢失礼,立刻书写一道感谢书状,并向赵基询问具体的指示。
而此刻的赵基,正与徐晃结伴送天子、朝廷百官南下。
他们勒马于羊头山,这里是上党两块盆地的地理分界线。
出于礼貌,赵基下马,对着远去的天子车驾长拜。
刘协站在车上,扭身看着后方道路旁的赵基。
天子车驾后面跟着旗车、鼓车,旗帜如林,遮蔽了刘协的视线。
道路拐弯后,刘协恋恋不舍收回目光。
公卿们各乘车驾,跟在鼓车队伍之后,也都是用奇怪心情驻望赵基所在。
那里赵基已经站直了腰背,赵基身后是一队队牵马伫立的骑士,多数是紫袍义从。
杨琦心有不甘,虽然与赵基脱离后,他们立刻就能控制朝廷大权,可威慑力大减。
与赵基相互依附的这段时间,固然赵基的实力上涨迅猛,可朝廷恢复的也是很快。
明明还可以从赵基这里汲取更多的力量,赵基也能借助朝廷大义摄取更多。
可赵基还是忍住了,果断与朝廷做了切割。
但也留下了人质,皇后等人现在就在平阳,还有受孕的董贵妃。
如果未来朝廷这里翻脸无情,赵基也有一定反制手段。
总之,杨琦遗憾不已;感觉再有几个月,就能牢牢将赵基绑在朝廷的战车上。
暂时听赵基的命令也不算什么丢人的事情,随着朝廷公卿衙署重建、恢复,赵基表现的越好,得罪的人就越多,以后自然可以轻易从赵基这里拿回天子丢失的权柄。
公卿们或许表现的无能,但历经沉浮,很多事情都能看透,难的是去改革、执行。
孔融也是感到惋惜不已,明明已经有重创贼臣袁绍的机会。
只要天子旌旗出现在河北,袁绍不死也要残疾。
结果还是因为相互不信任,就这样分兵了。
赵基看着公卿车队消失在驰道拐角处,就扭头看徐晃:“公明兄,你说朝廷诸公返回雒阳后,能支撑多久?”
徐晃不假思索:“不知,我只知道朝廷归位后,会遣使河东索要钱帛谷物。马匹军械之类,也会一并索要。”
“公明说话难听了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朝廷来拿我河东之物,是看得起我河东士民,这是‘征用’,怎么能说是索求、讨要?”
赵基调侃着,扭头看徐晃侧脸:“我等了天子大半个月时间,本以为他会伺机与我畅谈一番。结果不是钓鱼就是射箭、骑马,聊什么都是浅尝即止,如隔靴搔痒。说到底,比之忠义蒙侯,他还是不信我这个平阳侯。”
徐晃只是这样听着,或许每次天子召见赵基,都是一次努力的尝试,可两个人各自都有顾虑,聊的并不投机,这才没能敞开心扉讨论天下形势。
这一切与他徐晃没什么关系,就算跟着去了朝廷,那些公卿也不会正眼看他。
明明有求于他,还要故作姿态,矜持高傲,等着自己去求公卿能赏赐一个为国卖命的机会。
徐晃转而就说:“侍中,我观朝廷似有遣能吏、名士接管上党之意。”
“他们想要就给他们吧,薛洪也坐不稳,明年我们要沉心耕耘恢复生产,我没兴趣跟袁绍交战。”
赵基语气淡薄:“既然都擅长争杀,我们又何必去阻止?让他们放开手脚去杀,我们保境安民,生养孩子。关陇河朔能算四州之地,如今在籍人口不足三百万,亡族灭种之祸迫在眉睫,不可不察。”
徐晃闻言敛容,低声感慨:“非用强法不可。”
“不管用什么法,我要将他们糅合混一。”
赵基回答时,见路途上是河北兵队列,领队的是韩猛。
韩猛勒马出列,上前靠近一跃下马,对赵基拱手:“卑将家眷老小,就托付侍中了。”
“将军安心,期满一年,将军率军返回河北时,我自会放回将军家眷。”
赵基笑着回答,又展臂示意,这让有心攀谈的韩猛只能放弃,再次郑重拱手后,上马离去。
韩猛这营河北兵步行而过,很快又是淳于琼。
淳于琼资历深厚,根本没把暴发户、年轻的赵基当回事。
这场仗,对淳于琼来说就不算打输。
依次纵马经过时,歪头向右瞥视一眼赵基,还不屑冷哼一声,大有激怒赵基之意。
徐晃还有些担心,结果赵基只是平静目送淳于琼所领百余骑经过。
骑队带起更多的扬尘,赵基捏起罩袍遮住面庞,等烟尘消散后才说:“不明实务之徒,我希望袁绍麾下多一些淳于琼这样的宿将老人。”
淳于琼所领一营三千人经过后,后面是押解辎重的张郃一营兵马。
其中多有张郃的族兵、部曲,张郃资历很深,弱冠之际从戎,参与平黄巾之战,后来又是抵御张举张纯之乱。
群雄讨董之际,张郃也是冀州牧韩馥麾下相对重要的领军校尉,稍弱于客将鞠义。
后来韩馥让冀州于袁绍,韩馥征辟的州吏接连死谏,事后也都受到了袁绍的清洗。
张郃此前地位不是很高,因此躲过一劫;又因多少有些地位,也就不怎么受用。
比起提拔人才,维持河北稳定更重要。
好好将张郃磨炼、沉淀一番,磨去了怨气,再用的时候会趁手很多。
所以袁绍也不着急,比起需要团结的大族郡望与名士来说,张郃这点事情实属微末。
张郃督率辎重营经过时,也是扭头去看赵基,很想出列来道别。
可张郃还是忍住了,他能活到现在,就在于识时务。
家人的待遇很重要,可他自己的命也重要。
不说随驾的河北各军,仅仅是张氏族兵,就能将他盯死。
他张郃的家眷被送到了赵基手里,可张氏族兵的庞大家眷还都留在河北。
赵基目送张郃所督辎重队通行后,最后面就是压阵的张杨。
他督率步骑两千余人,此刻脱队而来,驱马上前。
赵基也驱马上前,两人相互打量对方,赵基就说:“真定这里不会拖延太久,尽量声援吕蒙侯,不要急于决战。九月之际,我就会督率大队骑士南下。”
张杨虽然势力膨胀了许多,可他也不想跟曹操打决战。
曹操这里不好糊弄,他若战败,以曹操的一贯作风,大概率就要城破死全家。
张杨神情镇定,笑着应下,也说:“侍中若能如约送去两千匹马,吕蒙侯之女便是侍中的了。”
赵基笑了笑:“张将军说笑了,我这不过是为国家分忧。”
感觉改封吕温侯为吕蒙侯实在是有些过分,萌侯哪有温侯好听?
以后介绍侧室时,蒙侯之女,与温侯之女,显然是两种格调。
张杨也只是跟着发笑,就对赵基、徐晃拱手:“那本将告辞了,明年六月,再来太原叨扰侍中!”
“到时扫榻相迎!”
赵基拱手,目送张杨驱马返回行军大队,才感慨说:“那群杂碎总算是走了,咱们也能去做点正事了。”
徐晃不知该怎么接话,问:“侍中觉得列位公卿就如此不堪?”
“何止是不堪?就连他们教育出来的天子也是机敏有余,缺乏担当。”
赵基握马鞭指了指自己鼻梁:“天子若拉着我拜皇天后土,彼此结为血誓兄弟。于情于理,我也会亲自率兵护送天子上雒。那些公卿中有名无实的败类,我也会帮他清理一番。”
徐晃认真想了想这种事情的可能性,就说:“侍中说笑了,唯名与器不可假手于人,公卿绝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所以说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国家危难动荡,他连礼节下士、逢场作戏都做不到,还指望我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基抬头看蔚蓝天穹:“现在就很好,我们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