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驾崩

作品:《山河盛明

    第20章驾崩

    时间在流逝着,哪怕再不舍也终要离别。

    明宣宗在最后硬生生的用虎狼之药续了一个月,多一个月,就能让苏黎平稳的多代政一个月,让苏黎更清楚朝廷也更了解朝臣。

    这是明宣宗最后能为苏黎做的事了。

    宣德十年二月初三

    明宣宗刚过午时便急发召令,宣百官于乾清宫觐见。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因为什么。

    乾清宫内,苏黎孙皇后张皇太后还有公主们一同立于殿内。

    这时,大家看着明宣宗从奄奄一息一下子变得红光满面,可以坐起时。

    众人再抑不住悲泣声,殿外众臣听了,心也更沉了。

    明宣宗环顾殿内,见众人悲泣,还抬手笑道:“莫哭,朕不过是先走一步罢了,你们不要太过悲伤。”

    见众人哭声更大后,明宣宗无奈向张德道:“宣大臣进来吧。”而后看向苏黎,招手道:“我儿靠前来。”

    苏黎红着眼眶上前,明宣宗安慰道:“大明有你,朕今日死也不遗憾,只恨不能亲眼目睹盛世。”

    “父皇,儿臣定不负父皇期望!”苏黎哽咽道。

    此时,大臣陆续进殿,明宣宗开始交代他的遗训。

    最后,对着众臣道:“朕承继社禝以来,勤政治国,不敢懈怠,今定太子朱祁镇继位为帝,太子天聪,虽幼,行事治政皆有章法,故,不立摄政,太子登基即亲政,望众臣遵之,守之。”

    言毕,明宣宗的脸色一下子难看起来,气息也逐渐微弱,一双利目却还是紧紧盯着群臣。

    没有静默太久。

    片刻后,在内阁的带领下群臣跪道:“臣等谨遵陛下令一一”

    明宣宗见此,终于满意的闭上了眼睛。

    顿时,殿内众人皆呼:“陛下!”

    这时,太监张德才高声唱道:“陛下龙驭殡天一一”

    “跪一一”

    苏黎的眼泪终于止不住的从脸上滑落,又砸向地面。

    “当、当、当一一”国丧钟敲响了。

    满京城哗然,百姓们纷纷跳起,离开了丰富的餐桌,全家上阵急忙换下了红帘,扯上白幡,不稍片刻,京城一片素缟。

    宣德十年二月三日,明宣宗崩逝于乾清宫,时年三十八岁。

    临终前留下遗诏着太子灵前继位,杨士奇、杨荣、夏原吉、于谦、蹇义等为辅政大臣,太子即位即亲政,凡国事须报于太子定夺。

    正午,国丧钟敲满八十一声,天下同悲!

    京城满城素缟,朝廷发布诰文快马送向各地,皇帝驾崩,全国百姓须斋戒一年,忌嫁娶,忌荤腥,以示哀悼。

    ………………

    乾清宫

    巨大的棺椁陈立于殿内,满室素缟,苏黎与朱祁钰跪在灵前守灵。

    殿外,是孙皇后带领着妃子们守灵。

    张太皇太后因过度悲伤而晕厥,被宫人送回了慈宁宫。

    此时殿外的祭奠事宜则由太监在一旁的高唱中进行着:

    “跪一一”

    “哀一一”

    所有人皆伏地哭泣起来。

    朱祁钰被殿外的哭声所震,有些不明所以,才七岁的他只知道以后都见不到父皇了,有些不开心。

    “皇兄,为什么以后都见不到父皇了?”

    苏黎回头看着朱祁钰,忍不住哽咽道:“因为……父皇先走了。”

    “那父皇还会回来吗?”

    “不会了,再也……不会了。”

    苏黎抬头看着灵堂,泣不成声。

    守灵三天后,百官便开始奏请苏黎继位。

    苏黎一概不理,只毋自守着灵堂不语。

    周围的宫人亦是不是敢多言语。

    百官开始进宫在乾清宫外高声奏请。

    “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啊,先帝崩逝,亦不愿殿下如此啊!”

    “恳请殿下登基,继我大明正统!”

    “殿下,先帝之逝亦是臣等之痛,但殿下万不可因此而怠政误国啊!”

    一批累了又换另一批继续摧,如此往复,至守灵七天满,乾清宫门才终于打开。

    殿内,是略显憔悴穿着一身孝服的苏黎,殿外是哭天喊地的群臣。

    场面有些滑稽。

    苏黎步出殿外,平静道:“孤知道了,此事由礼部操持。”转身,又回了乾清宫。

    官员们得了准信,立马跳了起来,“快快快!礼部的人在不在?”

    “礼部的人在上一批呢!今天是工部的……”

    “那你还不去摧!误了大事你负责吗?”

    “是是是……”

    所有人立马呼拉拉的退了个干净。

    殿内,苏黎郑重的向明宣宗的灵牌磕了三个响头,起身坚定道:“父皇,儿臣定会让我大明兴盛昌隆,不负您生前所托。”

    明宣宗的灵柩于乾清宫停灵四十九天后,才送灵柩入太庙暂存,苏黎才能派人去太宗定下的帝陵址天寿山中为宣宗卜陵区。

    宣德十年(1435年)四月十一日,陵寝营建正式动工。太监沐敬、丰城侯李贤、工部尚书吴中、侍郎蔡信等奉命督工。成国公朱勇、新建伯李玉、都督沈清及内府各衙门、锦衣卫等共发军民工匠10万人兴役。

    陵址已定,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

    首先,要给明宣宗定下谥号和庙号,以示对明宣宗一生的肯定。

    杨士奇道:“禀陛下,先帝在位虽短,但文治武功皆为上乘,收复西域,加之如今四海升平,宛如盛世降临,依老臣之见,先帝之功绩,庙号当得一“宣”字也,可与那汉宣帝比肩。”

    苏黎点头,“可。”

    之后的谥号便是百官一起想了,毕竟自唐之后,谥号的字数便如同那脱缰的野马般,一发不可收拾了。

    一番友好探讨之后,百官定下了明宣宗的谥号,主要也是明宣宗本人确实是个好皇帝,不用百官擦屁股,只要夸夸夸就行了。

    所以最终的谥号为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至此,宣德成为历史。

    ps:这里说一下,明朝不同于前朝是登基就修陵,而是普遍死了才由新帝修造,只有少数是活着修的,如孝陵、长陵和永陵。(这些其实也是因为老婆死得早才提前修的。)

    这一点要避雷。

    票??*???*?